“刀片”一甩就出来,再一甩就收回。“萝卜刀”这种色彩艳丽,形似胡萝卜的塑料玩具突然崛起,在短短一个月内爆红网络。
然而最近,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有害玩具教育管理的通知》,指出“萝卜刀”本身具有攻击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又会形成心理暗示,激发孩子暴力倾向,对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各大幼儿园、中小学严禁此类危险性有害玩具进入校园。
事实上,“萝卜刀”被禁早有预兆。
一则,“萝卜刀”本身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虽然大多是塑料材质,但“萝卜刀”的尖头处很坚硬,能够轻易戳破白纸、插入苹果。
二则,“萝卜刀”爆火后,网上出现了很多教授“萝卜刀”玩法的短视频,其中刺人、捅人是主要方式。
而商家推出的营销话术也是“看谁不爽就叨一下”、“亮出你的萝卜刀,一招制敌”、“咔咔咔,看我刀了你”等暗含拒绝沟通、暴力伤人的引导语。这对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两种因素的叠加让“萝卜刀”伤人的悲剧真的发生了。有一位家长发帖称,自家孩子在小区玩耍时被其他小朋友用“萝卜刀”捅伤了眉头,缝了四针。
因此,围绕“萝卜刀”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讨论。人民日报、央视网、三联少年刊、中国教育报……都从各种角度对“萝卜刀”的危害性进行了辩述。
而随着事情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萝卜刀”的存在表示了担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也发出了(2023)第24号工作提醒,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查此类危险性玩具,并提醒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此次广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有害玩具教育管理的通知》,可以说是顺应政策和人心的趋势。
可以预见,未来“萝卜刀”的流行趋势将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渐消弭。但我们能从这件事中对儿童和儿童玩具产生更多的认识。
首先,儿童也具备强烈的从众心理。去年的《孤勇者》、最近的“萝卜刀”……这些层出不穷的流行物都是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货币”。掌握这些“社交货币”,他们就拥有了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和高度默契。因此部分中小学生即便对流行物不感兴趣,为了融入集体,也会进行接触。
其次,儿童玩具和儿童食品一样,都需要高度重视、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其实,“萝卜刀”本身只是一种玩具,有潜在的风险,但风险程度和圆规、尺子、圆珠笔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
让“萝卜刀”真正成为危险玩具的是商家、社会对其赋予的暴力暗示。这让玩具“萝卜刀”真正具有了“刀”的使用意义,被大肆用来攻击其他人。
最后,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不能因噎废食,为了绝对安全,抹杀儿童游戏的权利。正如前文所说,玩具本身是无辜的,孩子们追捧某种玩具、体验游戏时光,本就无可厚非。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社会氛围的正确监管和引导,做到让玩具回归正确用途,回归游戏本身。
把手机也禁了吧,孩子可能通过手机玩涉及暴力的游戏,好多游戏都是打怪杀人,都可以定义为暴力游戏,为了防止小孩偷玩大人手机,所以广东以后禁止使用手机,禁止售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