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3岁女道士王焘贞,宣告自己将羽化,近十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2-17 15:36:32

中华历史数千年,在此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思想碰撞,而“道教”一词也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流传至今,在历史上的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阴阳甚至是佛教文化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道教”自命,足以见得“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道教的形成在历史上都有着很多的说法,有的人说道教是源于老子,有的人说是源于天地还未初分之时由元始天王所创,虽然还有着很多很多的说法虽然都离不开神仙的影子,但是关于这些说法也恰恰反映出了道教起源的问题更加的错综复杂。

在明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对道教都是尊崇的态度,并且在对道教的许多方面都开始正规化,国家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利用道家对其民众进行思想上的统一。

在朱元璋正式夺权之后便制定了道、儒、释三教并用的宗教政策,但是在这三教之中朱元璋也有自己对三家的评判,在三家之中朱元璋最重视的便是儒家,因为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便有着尊儒的思想,而对于佛教和道家朱元璋更多的是利用此二教对民众思想上的管控。

也正式朱元璋的这一思想举措也为整个明代的三教政策奠定的一个大的基础,在此后明代的各个统治者统治期间也都是以此三教作为宗教政策,一直被后世所奉行。

在明朝的前中期的统治者对道教都是带着非常尊敬的态度,明太祖朱元璋以及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对道教实施的一边推崇一边压制的政策也让道教得到了健康的发展,然而到了明英宗和明代宗时期关于对道教的压制就被打破,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也越发的强烈,才导致后期甚至出现一些道教人士干扰朝政,也让当时的崇尚道教之风开始泛滥。

随着道教之风的泛滥也让上层的统治者感到了威胁,在明朝中后期以后,虽然统治者仍会将道教作为统治工具加以利用,但是逐渐开始对其实施管控并且不断地压制,虽然在明朝后期的 统治者对道教会加以扶持但是也只不过是于事无补。

因为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在国内萌芽,封建主义社会也慢慢的出现了分崩离析的态势,随着道教在上层逐步走向衰落,道教的统治者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是面对历史进步的洪流即使是道教统治者使出全力也不能挽救道教的衰落之势。

随着衰落之势的无力可挡,道教的统治者渐渐的把重心转移到了民俗,也正是这一举措让道教本身也开始走向民间。

虽然道教在明朝中后期屡屡碰壁,但是在民间的道教可谓是八面威风,民间的道教与原本在民间所存在的一些思想相融合,虽然派别众多,思想复杂但是总体上都离不开道教思想的主导,特别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在民间更加出现了以道教为思想的民间秘密组织。

除了在形势上的改变明朝道教为了更加的世俗化,逐步开始向民间百姓的娱乐活动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道教为主题的小说像中国的四大名著在文章中间也会看到道教的踪影,除此之外民间更是出现了大批以道教为主题的小说。

除了在小说方面的融入,在戏剧方面道教也开始融入,出现了很大一批结合了神仙和道教的结合,也正是道教的这一举措让当时的民间求神,飞升,祛病消灾的传说开始流传,也有很大一批民间组织者开始认为自己能够像戏曲小说一样飞升成仙,而王焘贞便是众多崇神主义者之一。

“昙阳子”王焘贞

随着修仙风气的盛行,在民间也有着很多的人开始幻想终有一日能够飞升成仙获得永生。

王焘贞是王赐爵的女儿,其父在嘉靖年间高中榜眼,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路高升,曾经先后担任过国子监祭酒,文渊阁大学士等重要职位,本可以在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的王赐爵,在万历年间为了弹劾首辅张居正联合众人联名上书,但奈何张居正地位无可撼动随着王赐爵的失败跟随他的一众人便一起遭受打压,也正是此次打压也为其女儿王焘贞的成仙之路拉开了帷幕。

王焘贞在其17岁之前仍旧是一名平常的女子,根据历史记载,在王焘贞刚生下来之时因为身体欠佳,并且当时还深受病痛的困扰,所以在才出生之时很多的下人包括邻居都以为他活不长,而王赐爵夫妇见此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让人惊讶的确实从出生就不顺的王焘贞竟然奇迹般的活到了成年之时。

或许是因为先天的苦难让王焘贞在成长之时便比别人更加多了一分倔强,作为大家闺秀其父王赐爵便在王焘贞小时候就开始为其请先生传授知识以及教授女红,但是王焘贞与其他的名门之秀不一样的是王焘贞从小便对这些不感兴趣,任凭其父亲的打骂的也对此学不进去,无奈之下王赐爵也无计可施,想着毕竟是名门之秀以后自然是不愁嫁娶的,便对学习以及女红之事就此作罢。

在王焘贞小时便已经定亲,并且王焘贞对其所嫁之人也是甚是满意,但是奈何天不随人愿,在嫁娶前夕王焘贞所嫁娶之人便突然抱病而亡,要想着在当时那个年代在婚前突遇对象身亡就足以让周围人说三道四,并且如果是其他寻常人家遇此事可以将自家闺女重新嫁娶便是,但是王焘贞出生名门,按照规定王焘贞必须为男方守节,自此王焘贞在身体和心灵上便深受折磨。

在此打击之下的王焘贞下定决心借此修炼,在此之前其父亲王赐爵深受佛法影响,再加之在当时民间流传的道教文化,在两者的双重影响之下王焘贞对于自身的修炼也深受这两法的影响。

在王焘贞闭关期间,为自己虚构出自己的世界,在其出关之时曾经自称在其夫暴毙而亡前三个月曾经梦到仙人托梦,才会有此之举,并且在王焘贞所修炼之时开始不食人间烟火,就连每日所食都是清淡的斋饭。因为未婚夫去世伤心欲绝的她再加上每日的清淡饮食无法满足自身的营养,很快王焘贞的身体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据文献记载在王焘贞修炼期间曾经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可以神游四荒,将灵魂与本体分离,本以为女儿是认真修炼的王赐爵在听闻此消息后也开始怀疑女儿的精神状态,在此期间还不断地劝诫女儿不要误入歧途。

而王焘贞也看出父亲的疑虑,同时也是为了打消家人的操心,王焘贞决定用绝食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获得仙人指点,并且为自己取名法号“昙阳子”。

为了证明女儿到底是不是被邪物所附身,王赐爵可谓是大费周章,先后从高人那里为女儿准备了能够驱邪的符咒,以及狗血,但奈何种种在王焘贞面前都没有任何反应,并且王焘贞为了能够证明自己她开始会用纸符帮人祛病,她所预言之事也都实现,渐渐的其父也开始相信女儿没有误入歧途。

在放心女儿没有误入歧途后,也慢慢的开始宣传女儿的神迹,而王焘贞也在其父亲的帮助之下“昙阳子”的名号也开始在当地广为人传,同时其父亲也为了大力宣传女儿的神迹开始请好友王世贞帮忙做宣传。

王世贞在听闻此消息后为了感谢好友当初的恩情便自己加入昙阳子门下,在加入昙阳子门下之后王世贞对其也是非常的敬重并且在受教期间也为王焘贞的各种神迹进行了总结编著了很多关于昙阳子事迹的文章。

随着宣传的范围越加的广泛,昙阳子的事迹也慢慢的开始被神话,据许多文人的文章所描述的王焘贞从小便是天才,在5岁之时便可以凭借自己的剪纸技术将观音神像所剪裁出来,并且在王焘贞年幼之时在起床之前会在被窝默念佛经百余声才会起床的,更有甚者说神仙会时常来看望她,并且每到神仙到来之时王焘贞房内便会出现仙乐之声,并且所演奏之物也非凡间所有。

本以为女儿会就此一直下去的王赐爵没想到的却是在此后的不久王焘贞便告诉父亲自己在不久后便会飞升,在第一时间听闻此消息的王赐爵首先便是不舍的留恋,其次才是对女儿的飞升有着些许安慰。

据记载在王焘贞决定飞升之日足足有数十万人来到飞升之地围观,都想着借此机会沾沾王焘贞的仙气,就连其未婚夫的父亲听闻儿子有一位为他守节至今并且要飞升的妻子感到非常的自豪。

根据王世贞笔记所记在王焘贞飞升之日天降异象数十万人看到天空中忽现两道彩虹,而昙阳子也端坐其中,只见昙阳子协灵蛇执剑端坐与神龛之中,随即便在数十万人的眼中羽化飞仙。

随着王焘贞的羽化飞仙,民间关于道教的成仙之风便更加的愈演愈烈,在王焘贞仙去之后其父亲以及王世贞决定为昙阳子修筑道观,让其能够享受人间香火,并且为了能像王焘贞一样羽化飞升,王赐爵和王世贞两人双双开始戒荤食素,并且在此期间也将王焘贞羽化飞升的事迹更加大肆的宣传以此来让更多的人信服。

也正是这样的宣传使得民间对此二人的形迹产生质疑,但他们的宣传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许多人在此期间都想羽化飞升,为了能够成仙有的人便爬到高出一跃而下,更有甚者引火自焚以求飞升诸如此类事迹数不胜数。

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宣传很快王焘贞的事迹便成为道教羽化飞升的典例,也让民间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开始崇尚道教,开始推崇道教,并且在昙阳子羽化飞升后的数十年间若有人用言语重伤昙阳子便也会引得其所信奉人的不满,更有一些民间人事会为此抨击所反对之人。

终是一梦

随着民间对道教的推崇,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仍会有关于道教羽化成仙的传说流传,明朝的道教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对上层统治的影响,还是说对民俗文化中戏曲、小说、宗教信仰的影响在明朝之际都是达到了一个顶峰的位置。

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之下像王焘贞一样的求仙之人并不在少数,从侧面其实也反应出封建制度对百姓的压迫,让许许多多的人开始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企图希望用成仙的方式来脱离苦海。

无论是关于道教的推崇还是说关于其他宗教思想的传播,其实归根其原因就是取决于当时统治所需要的思想而已,说到底也不过是统治者用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一项工具而已。统治者需要之时那么此类思想则会被发扬光大,如若不需要那么则会被压制,明朝时期的道教统治者也正是体会到了这样的一个局势因此才会做出巨大的改变,将原本只服务于皇室的道教开始走向民间,并且为了让道教拥有自己更加广泛的基础开始融入百姓的生活生产之中,真正的将原本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道教走向世俗化平民化,也正是如此才会在后期出现一些像王焘贞一样对待道教比较极端化的一些人。

虽然书中所写的王焘贞羽化飞升但是其实对于目前科学而言并没有如书中所传的神乎其神,关于王焘贞的结局,对于整个封建社会来说也只不过是作为推动历史发展,推动道教发展的一件事情,一个人而已。

时至今日,再返回看王焘贞的行为,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牺牲者。

0 阅读:1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