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迟到、不早退,准点上下班,怎么在银行里,就变成了“不思进取”的代表?
银行2024届的校招大学生陆续到岗了,00后果然很有自己的想法,说他们是来整顿职场,一点也没错。
我们银行每天上班打卡是八点半,下班打卡是五点半,每天下午一到点,新入行的员工就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去食堂吃个饭就回家。
一开始还好,行长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新员工还没有熟悉环境,工作没上手,早点下班也无所谓。
可过了半个月左右,新入行员工依旧我行我素,行长便绷不住了,在晨会上说了一下考勤纪律的问题。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行长这是在说有些人下班太早了,还没有把心态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更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行长的原话大概是,“别的同事下了班都在忙碌,不帮忙就算了,这么早下班好意思吗?”
可能老员工还会掂量一下行长的要求,后续适当延长一点工作时间,但新员工主打一个“休想占我便宜”。
只见新员工嘟囔了一句,我又没有早退,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没什么事不回家干什么。
这样的疑问,不仅银行的实习生和新员工会有,老员工也时常很迷茫,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银行刻意营造的企业文化。银行是讲贡献的地方,要求员工有大局意识,平时工作要吃苦耐劳,注定了加班会成为一种独有的企业文化。
每次银行有表彰,一定会提到员工“舍弃小家为大家”、“以行为家”、“不达目的不放弃”等事迹,让全体员工学习,并提交心得体会。
而从岗位设置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比如银行最基础的柜员岗位,白天疲于处理客户的业务需求,等网点关门以后,才能进行账务核对、工作例会、新业务培训等。
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时间要外出拓客,非必要不待在银行网点,授信材料可以晚上回来整理,第二天尽早提交审批。
还有其他岗位,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加班是银行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岗位可以真正做到准点下班,提早走就会有点“愧疚感”了。
第二,员工内卷,管理层受益。银行员工频繁加班,本质上属于内卷,这也是管理层最希望看到的现象。
这几年,银行业太难了,业绩指标做不上去,利润空间也越来越窄,全体从业人员都感觉很丧。
如果所有员工还按时下班,工作氛围就会变得比较轻松,大家更没有了紧迫感,与银行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
要是员工都在互相竞争,还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管理层便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当然,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管理层会在绩效考核等方面,向“自愿”加班的员工适当倾斜,让其他员工以此为标杆,共同推动银行业务的进步。
谁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拖了后腿,肯定会被点名批评,说教一番。
第三,工作量成倍增加,只能加班。有的时候,银行员工不是不想下班,而是手上的事情没有做完,确实下不了班。
银行里的各项工作,对于时效性的要求特别高,很多材料和报告都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和反馈。
现在银行员工离职率这么高,人手已经严重不足,很多部门和网点,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
新员工没有办法马上补位,离职员工已经成为甩手掌柜,只有留下来的老员工默默付出,到处填坑。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不加班压根完成不了,一旦因故要准点下班,还得请示一下行长,解释清楚原因,不能把工作流转在自己手上。
银行员工准点上下班,在管理层眼中,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工作,要让他们有“愧疚感”,才能更好地管理队伍。
可能这就是大家想早点下班,还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