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2日,我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在特殊时期后,党和国家的局势本来十分稳定。没成想此次会议的召开却引发不小的震动与争议。到底是怎样的事令党内平稳的局面“再起波澜”?最后这次争议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名单疑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是我党非常重要的会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尤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都是属于我党、我国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关键人物。每一届成员的构成直接影响我党我国未来的执政路线与我国的发展方向。
但在1982年的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不少中央委员就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产生了意见。不少来自军队的委员质疑,为什么在政治局委员的名单中没有出现张爱萍同志的名字,反而是秦基伟同志以候补委员身份进入中央政治局。
张爱萍与秦基伟两位将军都是共和国的功勋之臣,开国将军。两位老将军都参加了从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是地地道道的老红军、老革命。不过相较而言,张爱萍将军的资历和功绩相对更多一些。
在参加革命和组织的问题上,张爱萍都比秦基伟更早一些。在战功上,张、秦两位将军各有侧重。秦将军参与淮海战役中的黄维兵团剿灭战,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建国后先后担任昆明、成都、北京军区司令,1955年授中将衔。
而张将军则是共和国海军的缔造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白手起家,建立起能保卫近海的海军部队。更难得的是,张将军开创了我军的多项第一。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张爱萍第一次指挥我军海陆空三军作战,为人民军队三军联合作战积累大量宝贵经验。
1955年,张爱萍授上将衔,随后开始领导并指挥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一手推动了我国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在特殊时代后,张将军先后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岗位。
虽说参与革命,没有功劳大小之分,但资历与功劳众人还是看在眼里的,特别是重视按资排辈的军队系统。然而此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中有秦基伟而没有张爱萍,引起了军队中不少老同志的疑惑与好奇。
他们纷纷向组织陈情,询问张爱萍将军为何“落选”中央政治局,这一变化在当时的中央层面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其实对此事,中央组织部的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原本他们是计划让当时身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张爱萍将军担任国防部长等岗位的。按理说,担任国务委员和国防部长这种职务,加入中央政治局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最终结果却出乎众人意料。
面对老同志们的疑问,组织部的干部只能回复到当初在拟定候选名单的时候发现军队成员占比过大。在政治局委员中,如杨尚昆、聂荣臻、徐向前等人都是军队出身,总设计师希望能多加入一些有地方治理经验的文官。
这种回答显然不能让老同志们信服,此时就连坐在“风口浪尖”,一直在舆论风暴中的秦基伟也表态到,如果嫌人多,我可以把位置让出来,何至于此呢?眼见老将军们诚心如此,组织部的干部们表示此事要再请示总设计师。
谁知总设计师在获悉后并没有修改政治局委员名单,还让组织部的人带话,让老同志们放心,他很了解张爱萍同志,他是能理解中央意图,不会有情绪的。
全国数千万党员,但中央政治局算上候补委员,人数还不到30人。每位委员都是“万里挑一”,每个位置都是极为难得的。面对这种诱惑,张爱萍将军能轻易释怀吗?
大义让职其实还真能,其实在历史上张爱萍就先后多次将党和军队的重要岗位让给他人。而他辞去或将领导岗位让给他人的主要原因是,更想从事负责具体工作的岗位,对领导性的“虚职”不感兴趣。
1932年,刚从上海调回中央苏区的张爱萍被任命为少先队中央总队副总队长。众所周知,共青团和少先队是我党的重要下层组织,每年会为我党贡献大量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但张爱萍却向当时的团中央书记顾作霖请求辞去副总队长的职务,只任总训部部长。
之前张爱萍就辞掉过共青团省委副书记的岗位,安心做宣传部长,如今又“旧病复发”了。顾作霖实在想不通,就找张爱萍好好地聊了聊。
当询问为何又要“辞官”时,张爱萍反问顾作霖副总队长需要负责哪方面?在听到顾作霖负责总训练部工作的答复后,张爱萍表示他只想推进主要工作,只是挂个虚名的工作他不想干。
张爱萍将军的这种品格是一以贯之的,不会因为嫌弃职务太小而刻意辞让。在皖南事变后,张爱萍被安排重建新四军,当时他就放弃升职,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位置让给了彭雪枫,而依然担任第三师九旅的旅长。
建国后,张将军也因为放弃华东军区副司令的职务,成为当时溜达军区之中,唯一一位没有兼任副司令员的大军区参谋长。
较为难得的是在特殊时代之后,他推举备受残害的前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大将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而自己甘当副职的事。
在那个混乱和黑暗的年代,由于阴谋份子的迫害,开国大将罗瑞卿将军身体遭遇重创,落下下肢残疾。即便之后冤案平反,名誉恢复也是担任闲差,以养病为主。
当时总设计师找到时任国防科委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谈话,希望得到王震和叶剑英元帅推荐的张将军可以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总设计师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这本是一个在仕途上再进一步的好机会,但张爱萍将军大义凛然地推荐了在家休养的罗瑞卿大将。他对总设计师说,自己因为冲击与迫害,身体虚弱,心脏非常不好。希望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这几个重点的国防项目上。
同时张爱萍向总设计师推荐之前担任过军委总秘书长的罗瑞卿大将“官复原职”,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这一举动大大出乎总设计师的意料。
一方面,张将军大义让职,这种淡然官职的人生境界是很多人,甚至是很多曾担任国家领袖的人都做不到的,十分难得。
另一方面,总设计师知道张爱萍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甚至有些“不好相处”。他此时的举动令总设计师很受触动。
在之前他就听叶帅说过张爱萍这人“浑身是刺”。自己在与他接触的时间中也曾感叹过张爱萍是军中少数几个“惹不起的人”。但此刻总设计师终于明白张将军并非是为了自己,更多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去思考。他个人的进退,并不在其考虑之中。
想到此,几经坎坷波折的总设计师也不再犹豫,不想再勉强这位志向高远的老将军,接受了张爱萍的意见。就这样,因为特殊时代沉沦十余年的老将军重新焕发事业第二春。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张爱萍将军是一位视权势如粪土的高尚的人。他一直秉承着能胜任的工作,绝不推辞。自认不能担任的工作,绝不勉强的原则。
由于多年的习惯,他更喜欢推进摸得到,看得着,那些具体的工作和事务。反而不喜欢那些看似“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务虚”的职位,更不想因为个人升迁名利而耽误国家。
在得知父亲“落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消息后,次子张胜曾问张将军是否后悔。张将军则表示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职位。哪怕你位置再高,但是不做实事,老百姓照样会骂你。这话虽然通俗直白,但何尝又不是张将军心中最质朴的信条呢?
大写的人其实除了淡泊名利之外,张爱萍将军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曾说过自己有“四不畏”。即不畏天命、不畏上司、不畏“圣人”、不畏权势。作为一个老革命,张将军他谁也不跟,只认真理!没有真理,任何人都不能让他低头。
这一点曾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总书记甚为赞同。胡总书记曾当着张胜的面,夸张将军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人。只要不合常理,即便是国家元首批准决定的事,他也敢站起来反对。
张爱萍将军“硬骨头”的称号不胫而走。后来连陈毅元帅听说后都不无称赞张爱萍身上有三国猛将张翼德“刚直不阿、坦率敢言”之风。可见老一辈的革命者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张爱萍的数度让职》2022年第2期《世纪风采》
《张爱萍:自有诗心如火烈》2020年第1期《世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