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4》蓝皮书。据蓝皮书,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批项目机组陆续投运。当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实现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
我国核电产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几代核电人共同努力。不过,也有个别人员经受不住考验,走上了贪腐的歧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就是其中一位。他被判了无期。当时有人说他贪污18亿,泄露核机密,判的太轻了。虽然证实他贪污数额没这么多,但也给核电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一 新世纪之初我国核电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核电发展也有了战略规划。这有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背景。国际上,核电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核电发电在全世界发电总量的占比,连续多年稳定在16%。经过多年发展,核电的安全性得到证明,而且在一些国家,核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
而在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匀,尤其是资源分布跟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6成以上的煤在华北,水力资源集中在西南,而经济引擎在东南沿海,“北煤南运”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难题。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跃升,资源需求势必不断提高,能源短缺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此外还有环境问题。2003年,我国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是81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34%。煤电的环保压力不可谓不大。
基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考量,从确保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出发,我国提出建设并发展好核事业的规划,国务院也对核工业以及核电产业发展做了部署。
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第一座原型堆核电站。以此为起点,我国核电建设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之后又陆续建了秦山二核、三核,形成了5台核电机组,组装机容量达到290万千瓦。到2004年,秦山核电基地全年发电27亿千瓦时。
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1999年,江苏田湾核电站投建。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这3个核电基地就是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又规划了一些新建和扩建项目,比如浙江三门项目、广东阳江项目、秦山二期和三期扩建项目、田湾扩建项目等。到2003年底,我国核电总发电量在全国发电总量的占比是2.3%。
根据当时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发电量在全国发电总量的占比,要提高到6%。核电事业的发展,让国内一大批核领域科技人才有了施展的平台。康日新就是其中一位。
1970年代,在山西大同县水利局杨庄电灌站工作的康日新,被推荐到上海交通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他担任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从科研领域转战实业领域。
这个转折,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核电事业都意义重大。
二 深耕核电
康日新在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履职期间,赶上了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投建,也就是三核工程。秦山三核采用加拿大CANDU6重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加合作的最大贸易项目。如何高效、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三核项目,成了康日新任内一大挑战。
工程开工后,他就埋头研究已有的国内外核电工程建设经验,尝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核电站建设和管理模式。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3年秦山三核提前完成,而且表现令世界惊艳,该工程建设周期最短、节省20多亿元的投资,增加十几亿的效益,而且多项施工刷新了世界纪录。可以说,整个工程达到了“三高”的预期目标。
而实现“三高”目标的关键,是康日新摸索出一套管理模式,就是“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协作,横向约束,程序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运作”。这项管理模式,还锻炼出一批批熟悉国际工程、懂技术、懂商务、懂管理、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秦山三核的成功,也是康日新的成功,有这么大的成绩,升职也在情理之中。2003年9月,他担任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成为中核一把手。
中核集团,是1999年组建的,由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业务覆盖从铀地质勘查到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整个产业链。虽然是业内的领头羊,但中核集团自组建以来就处于亏损状态,直到康日新掌舵,情况才有了改变。
康日新把秦山三核的管理经验移植过来,并制定了“调整脱困八大工程”的方案,总结起来就是砍掉亏损源头的“瘦身计划”,措施包括14个非核企事业单位移交地方、30多户资源枯竭的企业关闭破产、7个项目实施债转股等。
这个“瘦身计划”效果很好,2003年,中核集团首次实现补后盈利1.45亿元,2004年首次实现补前盈利8亿元,此后一直保持盈利。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利润年平均增长85%。从2003年到2005年,整个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3%,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也难怪,2009年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倍感自豪地说,他任内中核从没亏过钱。
另一边在技术自主化方面,中核集团开展了二代核电自主化品牌设计,像CNP1000、CNP1500,其中CNP1000比当时成熟的二代技术产品在安全和经济方面都有所提升。
可以说,作为“核掌门”,康日新取得的成就非常亮眼。但几个月后,这位“掌门人”的另一幅面孔也被曝光了。
三 多面“核掌门”落马
担任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后,康日新有两副面孔,那边大刀阔斧对中核集团进行“瘦身”改革,这边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还插手企业经营、业务承揽、人事安排,为他人谋利益,还把集团的公款委托理财炒股,造成巨大亏损。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案件,就是在浙江三门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招标过程中进行暗箱操作。
2004年,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核电招标的筹备组,负责招标工作。招标工作历时两年,在竞标公司里,有两家最有实力的公司,一个是美国西屋公司,另一个是法国阿海珐集团。最终核电招标团队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这家公司持有AP1000,是压水反应堆 (PWR)技术。而阿海珐集团的EPR,是原子能反应堆技术。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2007年落选的法国阿海珐集团却拿到了广东台山核电项目的订单。这笔交易从当时的规划看显得格格不入。经查证,康日新收受贿赂,跟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总裁蒋新生、中广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刚三人串通,向法国阿海珐集团泄露标价,此举不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还泄露国家机密。此前,蒋新生已经被双规,沈如刚也被带走接受调查。这回轮到康日新了。
2013年,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判处他无期徒刑。期间,外界有传言说他贪污18亿,其实是660万,不过依然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对于这位中核一把手,外界评价不一,有说他老实低调,重情重义;有说他虚伪自大、独断专行;有说他坦率、憨厚。尽管性格多面,但集团内部人比较普遍的印象是,高光时刻的康日新个人权威感日渐显露,听不得不同意见。
没当上总经理之前,他为人非常谦逊、低调,有老专家、老同志到单位反映情况,表达不同意见,他都回耐心接待,认真听取,而当了总经理之后,他态度就改变了,开始躲着这些提意见的老同志了。
久而久之,下面的人也就不提意见了,即便是明显的专业性错误。最典型的是,2009年3月,康日新接受记者采访,谈及第二代核电技术跟第三代技术的区别时,他回答的表述被业内专家评为“不准确”。
而集团内部有人反映,这样的笑话其实不是第一次了,康日新向来敢说,下面也没人指出哪里不对。唯一个敢提意见的,后来还被调走了。这个人就是中国核动力院原院长赵华。当时赵华想把核动力院打造成国家级平台,服务对象不限于中核集团,而是面向整个行业。但康日新出于维护中核集团的利益,不同意。2008年,赵华调任海南核电公司任董事长,后来辗转又去了中国广核集团研究院。
从康日新案子可以看到,国企领导权力集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施有效监督,防微杜渐,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吴雪冰.康日新:核工业是我一生的事业[J].中国核工业,2005,(05):4-7.
汪兆富.康日新:发展核电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核工业,2005,(03):4-6.
荆剑.被“腐射”的核电巨头[J].检察风云,2011,(1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