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毅将军作为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年轻时敢于与上级争辩、保护战友,到在战场上屡屡以身犯险、冲锋在前,刘昌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光明磊落的作风,赢得了无数敌人的敬佩。尤其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的果敢决策为我军指挥提供了重要的战术指导。尽管战局有时一片大好,他却敢于挑战常规,坚决反对浪费战力。这位铁血将军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军人精神和深刻的战术洞察力?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cea59fdd81d9753f5c81a2f7c0c5e3.jpg)
刘昌毅
刘昌毅将军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家里贫困,生活艰难,他从小便早早辍学,靠裁缝补贴家用。然而黄麻起义的爆发让他有了接触革命的机会。1929年,年仅15岁的刘昌毅,带着几个小伙伴去参军,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有趣的是,在征兵时,刘昌毅带去的两名伙伴因“癞痢”和“麻子”被拒绝,刘昌毅气愤地反问:“癞痢麻子就不革命?”这一番话让征兵干部哑口无言,最终两人得以加入。这样的倔强,注定了他未来与命运的博弈。
刘昌毅加入红军后迅速崭露头角,凭借勇猛和不畏生死的气魄,他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连长。1931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迈入革命的核心。在万源保卫战中,刘昌毅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不幸负重伤。由于战场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战友们以为他已死,甚至准备了棺材。然而当警卫员准备放下他的“勃朗宁”时,发现他的手指微微动了动,连长竟然还活着!这次奇迹般的复生,让刘昌毅的传奇故事又多了一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5ff106af930f01621404f38de3d6da.jpg)
邓兆祥
1947年9月13日,刘昌毅率领的皖西人民自卫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会师。从中原军区突围后,刘昌毅一直独立行动。此时刘邓首长见到他,深受其勇气与决心的感染,决定将他留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任三纵副司令员。
在淮海战役爆发后,刘昌毅随三纵参与了关键的双堆集战役。尽管三纵曾因伤亡惨重,战斗力未完全恢复,但他们依然坚定投入战斗,目标明确:摧毁黄维兵团。
三纵的攻击目标是坚固的国民党十八军十八师防线,敌人装备精良,且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三纵经过数日激战,才勉强攻占部分阵地。战斗损失惨重,陈锡联向上级报告:“纵队伤亡接近四千,各旅直属队员也被拉上了前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4865eaecc8e8fe515a70921c715ffc.jpg)
邓兆祥庆祝起义成功
刘邓首长毫不动摇:“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摧毁黄维兵团,长江以北的战事就此结束。”最终三纵的英勇让黄维兵团被成功围困并俘虏。在黄维被俘后,刘昌毅特意请他吃饭,黄维坦言:“你们的部队可以直接打过长江。”刘昌毅问:“为什么?”黄维答:“能打败我部,必定能打败江南的国军。”这番话让刘昌毅沉默,却也坚定了他对胜利的信心。
虽然胜利来之不易,三纵在战斗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后,刘昌毅参加了庆功宴,刘邓首长敬酒时夸赞:“三纵打得特别英勇,消灭了大量敌人,吃掉的肉也多。”刘昌毅听后心中不快,感到这话暗含批评,突然摔杯而去。第二天,他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亲自去找邓政委道歉,邓政委则宽容地笑着表示:“没关系,肯定是喝多了。”正如黄维所言,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几乎被摧毁,长江以北再无大规模战事。1949年春,百万大军跨过长江,解放南京,彻底击垮了国民政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9e31d0433ad0c51e33a0135759540d.jpg)
刘昌毅在广西边境勘察设防
1964年底,海军在青岛举行了大规模比武活动。贺龙元帅专程到青岛视察,检查准备情况。那天下午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昌毅坐在不远处,贺龙招手让他过去。贺龙一开口便问:“邓兆祥的组织问题解决了没有?”刘昌毅赶紧答:“还没有。”贺龙闻言立刻生气了:“邓兆祥把大舰带来了,我们还不信任他?他申请入党五六年了,怎么还没解决?”话语中充满了责备。
肖劲光也补充道:“要统一思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刘昌毅有些为难,但贺龙要求他坦诚相待。刘昌毅解释道:“邓兆祥三次提出入党申请,但总有些同志觉得他不够主动,平时话不多,没在会上明确表态。”
贺龙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思想问题。你要帮助大家看大局,邓兆祥是海军的骨干,入党是应该的。”他强调,邓兆祥加入党组织后,海军建设更需依靠这样的专业人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c309a651df6510a71b1b2e180b3cf7.jpg)
贺龙
在贺龙的关怀下,邓兆祥的入党问题很快解决。入党后,邓兆祥工作态度焕然一新,主动加班调研,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研究,焕发了新的活力。邓兆祥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曾是国民党海军的骨干,担任重庆号巡洋舰舰长。然而厌倦了腐败的国民党体制,他选择起义,带领舰员加入人民革命队伍。
起义初期,邓兆祥内心负担沉重,特别是在重庆舰自沉的时刻,他痛哭失声。但贺龙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他的心态:“人是宝贝,舰只是工具,你们每个人都是海军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邓兆祥深受触动,感恩贺龙的鼓励,这番话成为他一生的动力来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95efc0217f6529b6655c67058c83d6.jpg)
贺龙
1979年,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邓小平亲自点将,许世友出征,许世友又挑选了刘昌毅一起担任东线指挥,联合指挥战役,最终为中国军队打出了震天响的国威。
出征前,发生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喝酒故事”。那时刘昌毅已65岁,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身体也不再如年轻时那般强健。许世友心里不免有些顾虑,担心老战友是否还能跟随部队奔赴前线。为了试探一下刘昌毅的体力与决心,许世友特地请他喝酒。
许世友没有多说,直接拿出两瓶茅台,一瓶自己喝,另一瓶递给刘昌毅。两人一边喝酒,一边交谈,气氛轻松愉快。然而许世友突然停下了酒杯,开口问道:“老刘啊,你现在的年纪,喝得动吗?要不要歇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a82529751fdcdad05ac0828a7359a1.jpg)
刘昌毅将军
刘昌毅毫不犹豫地回应:“我曾九死一生,经历过那么多生死关头,现在死都不怕,喝点酒又算得了什么?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许世友听后大笑:“好!既然你这么有魄力,那副司令的位子就由你来担了!”
这段简短的对话,成为了军中的一段传奇,流传至今,大家都称之为“许世友喝酒点将”的故事。
2月17日,广西“东线”和云南“西线”同时发起进攻,突破边境,捷报如潮,局势一片大好,但刘昌毅心中有股隐隐的担忧。他快速做出决定,让何英富下山到卫生所清点伤亡,并定时复核。这一指令让何英富疑惑不解,但仍然坚决执行,匆匆带着护士小张下去。刘昌毅知道,初期的伤亡情况往往预示着未来战局的走向,过多的伤亡可能暗示着战局的不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2f071cfd04615375c33fb8ae575637.png)
刘昌毅夫妇与子女
那晚刘昌毅和军区副政委谷景生共处一个简陋的山洞指挥所。由于空间狭小,只有一张行军床。谷景生坚持让刘昌毅休息,然而他只肯坐在一把折叠椅上,推辞了所有的好意。夜深了何英富坐在一旁,时刻保持警觉,他在心里感激刘昌毅那句“今天表现不错”,这是刘昌毅少有的赞美。
刘昌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由于我军缺乏丛林作战经验,指挥体系不够精细,战局中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军委迅速批准了他的改进措施,他随即召开了紧急战斗会议,地点选在了水口边检站,方便周边部队汇报。
会议地点的选择也让不少人心生疑虑。战况紧张,边境安保薄弱,指挥官们担心集体开会会面临危险。但刘昌毅毫不妥协:“前线战士最危险,谁来守卫他们?”最终,随行人员自发轮流站岗,确保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98972e2f7e04a4e90c79197a1b3c64.png)
刘昌毅、徐健夫妇
会议气氛紧张,但刘昌毅简短有力地总结了战局:“初战胜利,战斗艰难。但问题也很明显——步炮协同不力、沟通不畅、后勤支持迟缓。这些问题必须立即解决。”他随后提出了调整战术,尤其是穿插部队的行进路线,由山上改为山下,避开敌人埋设的陷阱。
战斗的胜利让人松了一口气,但撤退阶段仍需严格把控。刘昌毅专门指派副参谋长负责撤退安全,然而副参谋长的疏忽让车队遭遇伏击。刘昌毅震怒,当即批评不留情,办公室内怒吼声震耳欲聋,外面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随后的午餐时,局势依旧严肃。负责后勤的领导试图提醒大家去吃饭,但没人敢打扰刘昌毅。最终何英富被派去传话,然而一进门便被批评了一顿。事后何英富悄悄笑了笑,离开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3a302db74b6e5b98b41f2ed9420f02.jpg)
许世友
3月16日,我军参战部队圆满完成阻击越南侵略者的任务,顺利撤离回国,而刘昌毅则留在北京,承担起重要的千里布防任务,成功完成了中央交给的这一艰巨任务。在那段紧张而充实的日子里,刘昌毅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确保了国防的安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与担当。
战后刘昌毅作为功勋卓著的将领,迎来了荣誉与褒奖。中央军委对他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他在关键时刻的判断力和行动力。为了庆祝这次胜利,许世友专门为他举办了三桌宴席,庆祝他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战后的一个小插曲引发了一些争议。
当作家权延赤在文章中提到,许世友在战前与刘昌毅喝了六瓶茅台,醉了整整三天时,刘昌毅听到后立刻感到愤怒,否认了这个说法。他严正批评道:“放屁,简直胡说八道!战斗前我和许司令只喝了一次酒,两人加起来不到一瓶茅台,还有秘书可以作证!”刘昌毅对这种无谓的夸张从来不留情面,他的反应展现了他一贯的严谨与直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59c29b9ac39ef674cab944987b8b9bc.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在战场上屡立赫赫战功,刘昌毅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谦逊低调。他不仅在军事上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为人处世方面更是以清正廉洁著称,深得人们的尊敬。
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刘昌毅在1982年主动提出辞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表示自己已经年纪较大,不再适合继续担任这一职位,并希望将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同志。这种从容的辞职态度,展示了他高风亮节的品格和对年轻一代的信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649e439c377d845b92859eaa4f4173.jpg)
刘昌毅的下巴被好几颗子弹击中而变形,因此拍照时都是侧着脸
1984年,考虑到年事已高且身体不支,刘昌毅向中央提出辞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中央本希望他继续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但刘昌毅坚持让岗位让给年轻人,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1988年刘昌毅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央军委对此给予了他高度的肯定,表彰他几十年来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晚年的刘昌毅,虽然饱受战争留下的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心系党和国家,积极参与党史和军史的研究工作,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为后世的军事理论与历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f2a8e81d13fc9daf349e4f851bdb0c.jpg)
谷景生
1991年11月1日,刘昌毅因病去世,享年86岁。在他逝世后,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刘昌毅的生前意愿,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鄂豫皖革命老区的黄麻起义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