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死刑之前,李善长将“免死金牌”拿了出来,朱元璋冷笑道:你就没有看过后面的七个字

时光聚世 2023-05-09 15:17:56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集智勇、仁慈、残暴于一身的帝王,这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的仁慈,在于他的出身。

他之所以残忍,是因为在他晚年的时候,谁也不信任,就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事,便对着群臣大开杀戒,每一次的杀戮,都会让群臣死伤上万,到最后,满朝文武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后世才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朱元璋能有后来的成就,完全是靠着文武百官的拥护。

可朱元璋登基之后,对文武百官痛下杀手,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他的左膀右臂李善长也被杀了,即便有“免死令”在手,他也不能免罪,莫非李善长真的就是一个清白之人?

李善长可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政客。

朱元璋后期,他虽然已经选择了“告老还乡”,但他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利,他培养了胡惟庸,并利用胡惟庸来排除反对他的人,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利。

朱元璋出身卑微,一步一个脚印打下江山,怎么可能让别人动摇?

朱元璋登基之后,朱元璋将李善长封为大明六公中的“韩国公”,此乃除皇上之外的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朱元璋为了嘉奖开国功臣,曾专门制作了“免死令”,赐给陪他打下江山的兄弟们,并且朱元璋还规定,“免死令”可以让持有者免受两次死罪,大明文武百官之中,李善长是首个得到令牌的大臣,可谓是天大的恩赐。

当时,满朝文武分为两派,一派以李善长为领袖的淮西派,一派以刘伯温为领袖的浙东派,双方明争暗斗不断,李善长凭借自己的权势,一步步与朱元璋叫板。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对李善长起疑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他的弟子胡惟庸。

当时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谁知朱元璋根本不理会胡惟庸,反倒是令胡惟庸心怀不满,暗中与外邦勾结,意图谋反。

李善长与胡惟庸乃是远亲,按道理来说,李善长才是这件事的主谋,但朱元璋却对李善长“网开一面”,所以才会让很多人心生怨恨。

胡惟庸事件之后,朱元璋对自己的部下进行了清理,许多人都告发李善长父子,但朱元璋并未追究李善长的责任,反而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

朱元璋看在李善长对朝廷有恩的份上,将李善长留在崇明!

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听出朱元璋话中的弦外之音,让他乖乖呆在海岛上,别到处“惹是生非”。

谁知李善长更“作”,不仅不感谢陛下手下留情,反而得意地到处宣扬:你看,我把事情闹得这么大,老朱都不敢动我!

而李善长的所作所为,也让朱元璋更加痛恨。

而接下来的行为,让朱元璋勃然大怒。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因为犯了罪,被发配到边疆去了,李善长知道了这件事后,虽然他自己的处境也很危险,但他仍然向朱元璋提出了赦免丁斌的建议,这让朱元璋大为震怒。

李善长如今被镇压在崇明城,却还整天惦记着朝堂上的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几斤几两。

朱元璋将丁斌押入大牢,用酷刑逼问他的口供,丁斌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的勾结。

朝中那些和李善长唱反调的大臣们,看到这一幕,也纷纷上书,把李善长做过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说的就是,蓝玉领兵出征,抓到了一个和胡惟庸有关系的使者,而李善长明明知道,偏偏就是不说!

事已至此,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李善长,随即便质问他:你明知有内奸,还不揭发,此乃大逆不道之举!

朱元璋看在旧情的份上,多次饶过李善长一命,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不知好歹,若是不将李善长铲除,大明必有覆灭之危,于是朱元璋便下了死命令,要将李善长以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李善长在临死之前,记得自己曾经获得过一道免死金牌,当时他还想着可以凭此赦免自己的死罪,可没想到朱元璋竟然让他念免死金牌的反面,李善长反过来一看,果然有一句话:“免死,不包括反贼!”

李善长心如死灰,言外之意很明显,叛逆者,死得其所,而自己与胡惟庸的叛逆牵扯太深,再狡辩,也没有任何意义!

说到底,李善长的死,也是他“作”出来的,怨不得旁人。

其实朱元璋也不希望李善长就这么死去,自从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就一直待李善长不薄,而李善长也对朱元璋死心塌地,每次朱元璋落难之时,都是李善长冲在最前面,力挽狂澜。

如果李善长真的一心一意为朱元璋的大明朝服务,以朱元璋的深谋远虑和对他的信任,李家子孙必然前途无量。

只是李善长有了权利以后,变得贪得无厌,朱元璋为了稳定自己的权力,给自己未来的子孙一个清净的政治环境,只好将目标转移到了未来皇帝身边的一些潜在威胁的老臣身上。

0 阅读:360
评论列表

时光聚世

简介:历史故事,史实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