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战争中,也适用于生活中,这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心态。
在战争中,即便是再能打的战将,也会出现失误,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因此无论是多么有智慧的人,终究有失误的一天。
但我们也知道,虽然事实如此,但还是有一些将领被称为常胜将军,而能够被赋予这个名称的人,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存在了。
在这件事情上,毛主席曾说过:“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自古以来就很少见的。”
而粟裕就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在解放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指挥着部队拿下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粟裕生于1907年8月10日,家庭比较富裕,因为接触到了新思想,于是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起义失败后,粟裕便跟随大部队来到井冈山,期间被毛主席赏识,担任了不少重要的岗位,比如中国工农红军连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等。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时,粟裕出任红军第64师师长,那场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装备比较优良,粟裕临危不乱指挥大家拼杀。
在粟裕的指挥下,我军消灭了敌人,敌人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此后毛主席越发觉得粟裕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先后任副司令员兼先遣支队司令员,指挥了很多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还参与指挥了孟良崮战役,这是一场被关注的战役,因为敌人是张灵甫,此人是国民党数一数二的人物。
1947年5月,国民党企图围攻我党,粟裕指挥部队忽南忽北、忽进忽退,师长张灵甫猜不透,最终被我军拿下,张灵甫也被击毙。
不难看出,粟裕是个做大事的人,总是能在困境中冷静思考,可见他有着深谋远虑和不囿常规的惊人胆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粟裕被称为“常胜将军”,但他也曾遇到过难缠的敌人,并不是张灵甫,而是王耀武。
粟裕不曾说过王耀武是他最难缠的对手,但从他遗嘱中却间接提到了这人,这是怎么回事?
在国民党中,王耀武的地位不如张灵甫,但此人的能力却很强大,他与粟裕的交手是在谭家桥。
1934年蒋介石集20万兵力,企图歼灭我红军力量,粟裕作为红十军团的参谋长,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敌人的包围下,粟裕带着红十军团进入谭家桥,而这一幕让蒋介石很是激动,认为红军中计了,接下来就能攻击了。
当时蒋介石派王耀武去执行这个任务,早早埋伏在谭家桥一带,按照他们的计划,接下来国民党和红军将进行一场正面对战。
但粟裕有不一样的看法,既然已经被包围了,虽然正面攻击也有赢得可能,但要遇上野战就完了,这不是红军的强项。
在这样的背景下,粟裕想先保存实力,以突围撤退为主,也得到了众人的同意,后来便发生了谭家桥战斗爆发。
随着战争的进行,发现王耀武确实强的很,还打起了野战,红十军团受伤严重,粟裕按照计划带着800人冲出包围,保下了一部分红军力量。
这次战争后,粟裕很是悲痛,也是他军事生涯中少有的失利,因此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他临终时,还曾留下一份关于此事的遗嘱。
粟裕想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全国各地,其中特别要求撒在谭家桥,这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由此一来,有人在想,可能粟裕是不想让当初战死的同胞们孤独,因此过去陪他们,也看出粟裕确实将王耀武看成了一个强大对手。
粟裕战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