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病逝后,徐向前打开主席留下的绝密电报,罕见失态

寇子淳晨想 2025-03-13 18:27:03

【前言:】

1976年对中国来说,真的是挺难过的一年:咱们敬爱的毛主席,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操心,到最后,他在九月份安静地走了,留给咱们的是他那温暖的笑容和挥手告别的身影。

秋天自古惹人愁,毛主席那满怀激情的革命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毛主席总告诉我们要努力拼搏,从奋斗中找到快乐。一直到他老人家生命的尾声,他都还在精心布局,给敌人设下了必败的圈套。

这个棋局的开始,得从徐向前收到的一份超级秘密电报说起。

【预见未来】

毛主席身上有种特别的吸引力,那就是他能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引领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未来进行精准的预判。他就像是有种神奇的能力,能够看清前方的道路,指导我们该怎么走。这种能力,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它是毛主席独特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他对中国革命的方向、社会建设的规划,都有着超乎常人的预见性。说白了,就是毛主席能想到我们前面,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

这里面涵盖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还有革命道路上具有远见卓识的策略,甚至关乎到个人将来的境遇和归宿,就像张学良少帅那样。

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会儿,日本鬼子已经把魔爪伸向了华北,老百姓们抗日的心火是越烧越旺。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还有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都齐声呼吁蒋介石别再打内战了,得一起对付外敌,这股要求抗战的力量真是大得前所未有。

这时候,正在欧洲游历的张学良,心里头对咱们国家的将来挺犯嘀咕。他看到我党战士们那股子不怕死的劲儿,还有老百姓们对他们的拥护,心里头就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兴趣。

后来,张学良深入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心里那份爱国情怀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和共产党联手抗日。

为了工作便利和更好地展现诚意,我们党派叶剑英去了西安,他住在张学良信任的手下孙铭九的住处,负责统筹和指导统一战线的工作。

那时候,叶剑英和张学良聊得特别投机。而另一边,张学良好几次跟蒋介石提议要联合共产党抗日,但都没能成功。

到最后,因为心里装满了爱国情,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爱国将领,决定对蒋介石来一次大胆的劝告行动,就是兵谏。

兵变成功后,他们俩立刻向全国发了通电,提出了八条救国抗日的政治要求,还宣布要成立一个临时的西北抗日联军军事委员会。

那时候,张学良很想听听咱们党中央的看法,于是周总理就亲自带着党中央的意见跑到西安去,处理西安事变的事儿了。

出发之前,毛主席跟周总理说,等事情摆平了,别让张学良跟着蒋介石去南京。

那年八月,毛主席心里头有数,觉得要是张学良跟着蒋介石走了,很可能会被人暗地里给算计了。

在西安事变发生的三个月前,毛主席其实已经料到,有办法能让蒋介石走上抗日这条路,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发展的。

有了我党的协助,西安事变很快和平收尾了,国共两边也重新联手,一起对抗日本。

不过,张学良把蒋介石给放了之后,蒋介石立马就想搭飞机回南京去。

叶剑英他们一听孙铭九说了这事儿,立马就跳上车往飞机场奔,得拦着张学良,别让他跟蒋介石一块儿飞了。

哎,真是遗憾,就差那么一点儿。等周恩来和叶剑英赶到飞机场时,张学良早被蒋介石给带上飞机走了。

张学良晚年多数时间都被关着,一直等到蒋介石去世后才算结束。

毛主席一辈子做了大约200个预言,而且后来都被证实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预言,是在1976年6月,提醒我们要留意国内可能出现的问题。

所以,为了守卫国家和百姓,毛主席早早就布局了一盘大计,而这盘大计里的第二个要点,就是徐向前。

【布衣元帅的入局】

徐向前在我国领导层里,可是拿了不少头一份的荣誉呢:

黄埔一期里,党员里军职数他最高;红军那会儿,他是最年轻的方面军总头头;带兵打仗,他手下人数最多;更厉害的是,他独一份儿,当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还有军委的第一副主席,这三个顶尖军职全拿遍了。

并且,他的学生徒弟在四个野战军里到处都是。

最后说说两个挺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毛主席特别看重徐向前的地方。从他们俩认识开始,毛主席就一直对徐向前抱有很大的期望,也非常信任他。

1935年的时候,徐向前带着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他们的目的是帮助中央红军进入川渝那块地方。

那时候,为了让毛泽东他们安心往前走,徐向前特地派了一个班的战士,让他们护着警卫员,再带上亲笔写的信,去迎接正往北上的中央红军。

信里头把川西北那边的情况讲得明明白白,还说了红四方面军已经全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中央红军的到来呢。

还没见到毛主席,就先听到了他对那位年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称赞,他心里特别想见见这位年轻的指挥官。

那年夏天七月里,徐向前头一回见到了毛泽东。

这枚勋章啊,按理来说,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会儿,就应该给到徐向前的。但那时候局势太乱,徐向前没能到场参加会议,所以这勋章就没发出去。

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儿,他吩咐人要妥善保管好那枚勋章,等下次见到徐向前时亲手交给他。

而且,毛泽东对徐向前的贡献大加赞扬,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在那之后遇到的困难时刻,徐向前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

红军中央部队跟红四方面军碰头后,党中央马上开了会,商量后决定,红军得一路往北走,去陕甘苏那块地方,建个新的革命基地。

可就在这时,张国焘仗着自己手里有兵,硬是不听中央的,一门心思要往南走。好多领导都不同意,但他还是偷偷给陈昌浩发了密令,想方设法要拆我们党和军队的台。

但是,叶剑英很快就把这封秘密电报给拦截了下来。

在党的高层私下商量事儿时,觉得现在中央红军力量不够强,为了大家能更紧密地合作对抗敌人,就定了主意,让中央红军一路往北上,继续去建立陕甘苏那块革命的地方。同时呢,也让张国焘按着他自己的想法,带着人继续往南走。

但眼下的情形,得有人能把红四方面军拧成一股绳,稳住大局。

因此,毛主席很直接地把整个计划告诉了徐向前,还拜托他好好照应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别走冤枉路,也别掉队。等时候到了,咱们再一起北上集合。

徐向前听了毛主席的交代后,向主席打包票,说一定会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来办。这可是毛主席头一回,在党和军队碰到难关时,把重任交给了徐向前。

1936年10月那会儿,徐向前真是没让大家失望,他顺顺利利地把红四方面军带回了陕北,跟大家成功会合了。

毛主席对徐向前抱有极大的期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看重的是徐向前那种能灵活应对、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本事。

徐向前简直就是一出道就站在了顶峰。咱们先不说他在北伐时指挥正规军打下的那些辉煌战绩,就说说在反围剿的战斗里,徐向前特别会利用工农红军的长处,再加上地形的便利,一次次地取得胜利。

1931年那会儿,徐向前先是帮军长一起打退了前两次敌人的围攻。等后来他正式接手指挥,又亲自带着队伍,把敌人的第三次围攻给打破了。

那时候,徐向前回顾了以往的战斗经历,想着军队人少但机动性强这个长处,就带着部队不停地换地方打,只挑些小规模的仗来打,专门盯着敌人的软肋下手。这一招可真是管用,效果杠杠的。

经过三次反围剿的战斗,徐向前对游击战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把这些战术灵活地运用到实战中,让敌人捉摸不透。每次战斗,他都能巧妙地指挥部队,利用地形和敌人周旋,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现在的徐向前,对于游击战术已经是得心应手,仿佛这些战术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了他战斗中的一部分。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他都能冷静应对,用游击战术取得胜利。

因为西路军的给养不足,所以在往西北挺进的路上,徐向前遵照党中央的命令,尽量不惹事不打架,特别是得离那些当地有势力的人远点。

不过,就在行军路上,西安事变突然发生,徐向前只好就地扎营,等党中央的吩咐。这么一来,原本答应让我们借道过去的马家军,心里打起了坏主意,开始对西北军动手了。

马家军在民国那会儿,说的是割据西北的四股马氏势力,里头最有名的就是青海和宁夏那两支马家军。就说青海那支吧,人数都上三万了,装备也齐全,还有骑兵呢。

由于人数和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再加上西北军长途跋涉的疲惫,一碰到马家军的骑兵冲锋,很快就乱成了一锅粥。

打仗那会儿,马家军靠着以前学的军事本事,使出了集团往前冲和从旁边偷袭等招数,让我军战士们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刚到冬天,后勤保障又跟不上。

在那样的艰难时刻,徐向前还是稳稳地带着队伍往前冲,一直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有的战士连武器都没了,只能靠着拳脚和敌人搏斗。最后,两边都损失惨重。

按照党的上级安排,徐向前领着剩下的队伍离开了河西走廊。经过这一事件,毛主席对徐向前的那股子拼劲儿更加看重了。

总而言之,毛主席觉得徐向前元帅是真正的王牌,因为他在军队里特别有号召力,打起仗来灵活多变,总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找到出路,并且坚持战斗到底。这些特点都让毛主席对他非常看重。

【毛主席的谋划】

特殊时期到来后,毛主席到了晚年,感觉身边挺孤单的:他坚持革命到底,决心消除那些还在压迫百姓的最后几个不安定分子。

挺遗憾的,由于身体大不如前,毛主席没法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凡事都亲力亲为了,结果就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钻了空子。

那时候,毛主席已经感觉到情况不太妙,正往不好的方向走。

于是,决定采用拖延战术,表面上后退,实则暗中布局,一步步把那些躲在高层里的反动家伙逐个引出。等机会一到,就给他们来个一网打尽。所以,毛主席一直鼓励着那些同样身处困境的战友们:再撑一撑,曙光就在前方。

哎,就像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天要是有感情也会变老,咱们人哪,终究是挡不住时间一点点溜走。

好多战友的离去,让毛主席不得不正视起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开始考虑备选计划,以防自己的打算泡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好的影响。

下棋头一着,关键是挑个对国家和党忠心耿耿,对老百姓实实在在好的人,还得是那种正直不阿的类型,而且得保证他跟那些敌对的人和上头领导没啥瓜葛。把这样的人好好栽培,他就能挑起大梁,不让矛盾一下子炸开锅,稳住大局。这个人,就是华国锋同志。

接下来的一步,关键是要找个能真正动手干的人,还得是个有大威望的,能在紧要关头稳住大局。而这个人,就是叶剑英同志。

第三步,那可是咱们的杀手锏,最关键的一步。

要是反动派看穿了咱们的计划,闹起事来,或者咱们的人先被对方给打了个措手不及,陷入了困境,那就得做好在绝境里找活路、打持久战的打算。说到的这个人,就是徐向前同志。

毛主席离世后,徐向前接到了一个紧急绝密通知,说是“全国全军都得进入最高警戒,务必稳住大局!”徐向前一听,眼眶立马就湿润了。

这封电报主要是想跟徐向前说一声:听说有些反动分子打算搞破坏,咱们得时刻准备着,别让局势给搅乱了。

另外,我跟徐向前说了,国家得稳稳当当的,人也得沉得住气。毛主席对他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就像以前每次交给他重任那样,相信他肯定能办好。

0 阅读:4
寇子淳晨想

寇子淳晨想

寇子淳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