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和孙策一创业就有很多人才支持,而刘备就招不到?

琅琊左史 2025-04-23 09:15:22

刘备无权无势。

1

曹操虽然出身宦官之家,但毕竟养祖父曹腾坐过中常侍、大长秋,他爹曹嵩做过太尉,虽然比不上袁绍四世三公,但好歹也是两代高官,就凭这个,也小有人脉,曹操一起兵,除了曹氏家族跟随,也有一部分人奔着他的名号来。

孙策继承的是其父孙坚的未竟事业,孙坚死之前虽然依附袁术,但也是不可小觑的一方军阀,这个军阀还曾在讨董卓一事上立过大功,曾经攻克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室陵墓,打扫汉宗庙,祠以太牢。按照这个层面讲,孙坚还是汉室忠臣呢!自然有很多人支持,,孙策全盘接收了孙坚的权力体系。

相比于曹操和孙策,刘备创业就差远了,涿郡起兵的时候,就是一个白身,一没有家族支持,二没有父辈的光环加持,纯粹是靠中山靖王后代的名头忽悠。就这个一没背景,二没人脉的织席贩履之辈,怎么可能有人投奔他。

而跟随刘备起兵的核心班底,关羽是卖枣子的街边小贩,张飞是杀猪的屠户。另外两个出钱资助刘备的张世平、苏双,都是商人。士农工商,商人排末尾,刘备的背景可见一斑。

刘备起点差,自然就招不到足够的人才。

2

除了起点差,刘备运气也差,自中平元年(184年)涿郡起兵,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四郡,刘备一直像个流浪汉一样四处流浪。

他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一直寄居于他人屋檐之下,根本吸引不到人才。

就像现在的求职者,有谁愿意跟随一个屡次创业失败的老板吃苦,不都想找一个业已成功的老板吃现成的。

而曹操和孙策的情况就大不一样。

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后,自己单干,先收服了青州兵,然后迎汉献帝到许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曹操从一个割据军阀,摇身一变成为中央朝廷的代言人。

有了官方正统这个招牌,自然群贤毕至。在乱世,但凡有点头脑的,不追随官方,难不成要追随刘备孙策这些乱贼?

有了汉献帝在手,曹操自然能够给人才封官许愿,官禄才是硬通货。

曹魏集团人才最多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它是“合法”的中央朝廷。

曹操又是世之枭雄,最会笼络人才,在他南征北战统一北方之后,大部分被他击败的军阀部下,都投靠了曹操,这就形成了一个人才集聚的现象。

像张辽、张郃、贾诩等人都是投降派。

孙策虽然不是合法中央朝廷,但他有一个刘备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他打下了江东地区作为孙吴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自然就有了钱粮土地,也就有了吸引人才的本钱。

这总比刘备的空头支票更吸引人。

刘备在得到荆州四郡之前,只能凭个人魅力吸引人才,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莫不如是。

刘备在拿下荆州四郡后,人才也开始渐渐集聚,因为这时候刘备也有本钱了,无需再用空头支票忽悠人。

3

魏蜀吴发家史不同,但结局却大差不差,因为人才兴,也因为人才亡。

曹魏立国有三股势力支持:曹氏宗族、世家大族、寒门士族,曹操偏向于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曹氏宗族仍旧占据要津,寒门士族也分了一杯羹,这就让世家大族不爽,毕竟官禄就这么多,曹氏宗亲和寒门士族多占,世家大族就要少占,所以曹丕继位后就跟世家大族妥协,搞九品中正制,最终官禄被世家大族垄断。因此,当司马氏篡位自立时,曹氏宗族和寒门士族无力捍卫曹氏,曹魏以九品中正制兴,也以此亡。

孙吴立国也有三股势力支持:淮泗军事集团、江北流亡士族、江东世家大族,孙权前期重点倚赖淮泗军事集团(周瑜鲁肃吕蒙)和江北流亡士族(张昭、诸葛瑾),后期就开启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江东世家大族掌握了孙吴政权(陆逊、顾雍),而最终孙吴也是亡于江东世家大族之手。

蜀汉建立也是三股势力的集合:荆州派(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魏延马良蒋琬费祎等)、东州派(法正、孟达等)、益州派(董和黄权李严吴壹等)。刘备采取的政策是荆州派第一,东州派第二,益州派第三的原则,让外来户管理益州。最终蜀汉不战而降,就是益州派谯周力主投降的结果。

魏蜀吴的灭亡,除了是大势所趋(士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分赃不均。

不管曹操、孙权、刘备多么努力的去调和矛盾、公平的分配资源,总有一个派别觉得自己分的少。

蛋糕就那么大,怎么分都会有人觉得不公平,谁要是能够掌握公平分配蛋糕的密码,也就掌握了江山万年的密码。

1 阅读:125

评论列表

倪组富

倪组富

2
2025-04-24 19:55

刘黄鼠人品差,连亲戚都诈骗,所以他的亲友没人跟它玩

琅琊左史

琅琊左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