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他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
《推销员之死》《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于1949年创作的剧本,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佳剧本之一,是阿瑟·米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的主角是威利·洛曼。
当了一辈子推销员的威利·洛曼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心中一直怀有一个美丽的“美国梦”,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可是,故事的结局却和他的努力没有成正比,一切事与愿违。
年老的威利·洛曼惨遭解雇只得靠着借钱维持生活,曾经两个引以为荣的儿子最终一无所成。当这一系列无情的打击摆在他的面前时,威利·洛曼毅然选择了死亡,以此来换取两万块的福利让妻子和儿子能够过上好的生活。
人生不过是一场空忙,通过威利的悲剧结局,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美国社会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威利·洛曼之死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在于时代,他一个普通人小人物因为被卷入时代洪流,卷入那个大时代,只能随波逐流,根本不能抵抗大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颠覆。
大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颠覆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扫清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一切障碍,美国确定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这一段历史被称之为“镀金时代”。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程,使得无数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得以翻转,获得物质上的成功,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那个时代,只要你肯努力,勤奋,就能获得物质上的成功。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给无数民众带来了机会,黄金遍地都是,只要你肯弯腰去捡。如果这样的大发展,你还不能致富,那只能是你个人的问题。因为不努力,不够勤奋。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然迎来了的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期间有一战,但是不影响美国的发展,所以这个时候“美国梦”依然能实现。这个时代就是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时代”。“爵士时代”,那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时代,一个社会繁荣的时代,一个不断出现奇迹的时代,一个毫无节制的时代,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时代。
从1865年到1920年,经过60年的发展,美国完成了从小康社会到发达社会的转型。1920年,美国GDP全球第一,标志着美国达到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
一战后,经济的繁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社会大生产来临,物质更加丰富,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大众传媒日新月异,加快了社会变迁的速度,商品社会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一切皆可成为商品。
因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人人都在想要赚大钱、发大财,渴望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而出人头地,住上豪华宽敞的别墅,开上高级轿车,出入上流社会的酒会舞会,游历世界,一掷千金。欲望取代了克制,享乐取代了勤勉,很多人都过着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日子,在狂欢享乐、玩世不恭中显示自己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优越的物质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日渐空虚颓废,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传统价值观,酗酒、赌博、滥饮、飙车、挥霍成了流行的时尚,拜金、浮华和奢侈蔚然成风。那个时代的女人变得轻浮随便、堕落叛逆、内心冷漠,沉浸于各种酒吧宴会。她们大胆挑逗追求自己喜欢的男性,丝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喜爱。
钱成了社会的唯一,一切都是关于钱的命题。人与人的关系也沦为简单的金钱关系,利益关系,所有的人和事归根到底就是钱的事情。所以,那个时代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在不断地堆积财富。
为了财富,为了金钱,人人都追名逐利,不择手段,都陷入了互相压榨和欺骗的境地中,将美好的人性丢弃一边。而且就在人人沉浸在享乐之中的时候,30年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袭来。多年的经济大萧条,击垮了无数人的梦想,股市大跌,公司、银行纷纷倒闭,工厂破产,大量职员失业,只能等待政府救济。根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为继,更别说生活了。社会的氛围诡异恐怖,矛盾尖锐,戾气到处弥漫,战争阴云密布。
威利·洛曼的人生刚好跨越了爵士时代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他人生前半段能赚钱到是因为经济的大发展,处于这样的大时代中,每个人都能分一杯羹,时代赋予了人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他的财富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努力,倒不如说是时代给予的,是踏上了时代发展的春风。
但是随着经济的大萧条,停滞增长,大时代的变迁,他的命运也随之迎来的颠覆,他再也不能从时代发展中获得红利,分一杯羹。此时的社会竞争加剧,他也根本无法依靠所谓的个人能力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于是他只能选择死亡接受命运的颠覆。
本文参考文献: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