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示众》:什么样的社会才会使人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颜威说历史 2024-10-01 16:16:45
《示众》

《示众》写于1925年3月18日,发表于1925年4月13日北京《语丝》周刊,后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这是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对看客进行的描述,这种看客的形象在其作品中屡屡出现,他的多部小说均有对看客形象深刻的把握,比如《阿Q正传》《祝福》《药》等等,但是集中描绘看客的是在《示众》。

故事很简单,就是看客们争相看刽子手斩首示众,据说被砍头的人是个奸细,因为做了间谍而砍头。而围观的百姓们,其实也看不懂,只是看热闹。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砍头的人为什么被砍头。

在一波三折之后,看客们终于感到了无戏可看的无趣。“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这个时候只有两种人,看客和被看者。被看的人在看客们的“看”中走向生命的萎缩,而看客们在“看”中得到愉悦和满足。因此,在鲁迅眼中,看客们典型特征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冷漠无情和嗜血的。看客们之所以有这种特征,根本原因在于专制。

什么样的社会才会使人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专制社会中,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君主。君主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凌驾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完成统治,等于这些官吏也拥有无限权力。

官吏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和上级,人民根本无权监督,所以社会统治充满了武断、任性、野蛮和暴力,他们蛮横对待,野蛮管理,粗暴的执行。利用国家机器和暴力工具对民众是残忍对待,压榨,碾压式压迫。奴役、剥削和压迫。

这种强权之下,民众还能顺从、服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枪打出头鸟,谁敢带头就让其消失,让一切不利于团结和歌颂的消失,于是整个社会只剩下了歌颂。人们沉浸在这种虚假的繁荣和幻想之中。

同时,“看客”的思想被专制思想所统摄,专制思想编织起密密匝匝的罗网,形成牢不可破的铁屋子,“看客”则在这间铁屋子沉睡。当然,他们不仅沉睡,而且在专制统治之下,“看客”不仅没有自觉的能力,还充当专制思想的代言人,通过“看”杀人,是专制文化的肉身化显现。

这就是为什么专制社会中,民众这么冷漠,这么麻木,这么无情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恐惧,因为害怕,明明遭受到了压迫、剥削和奴役,却无处可说。因为面对强权,他们根本无力对抗,只有服软。

服软之后,他们可能会向等级比自己低的人报复。如果统治者不在场,看客就是不在场的统治者的代言人,处于等级制度的上位;被看者不合统治者的范式,被专制思想所宰制,处于等级制的下位。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也可以吃别人。

在鲁迅看来,痛击看客的只有“睁眼看”才能朗照“聊以自欺,而且欺人”的看客文化。于是,鲁迅的“看”就有了启蒙民众的意味,通过“看”临摹冷漠的“看客”群像和被看的痛苦灵魂,洞见“看客”与被看者的地位差异,批判专制统治思想,唤醒麻木的民众,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彷徨·示众》

陈建伟、李志艳.《批判与反思——鲁迅小说“看客”形象的语图符号学研究》

0 阅读:5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