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军统女特务被判枪决,临刑前上级紧急来信:枪下留人

文史江山 2023-11-15 18:09:5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中学的教师王化琴,不仅有军统特务的“劣迹”,父亲王连山还是大地主,很快便被判处了枪决。

可就在王化琴被押往刑场,准备枪决时,昭化县监狱突然收到了一封上级来信。

就是这封信,改变了王化琴的命运,最终她只被判处管制3年。

王化琴究竟是什么人?又是谁出面,将她从刑场救了下来呢?

富家千金,思想进步

王化琴,本名王昭, 1914年9月生于四川广元一个富裕地主家庭,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小姐。

王家在当地富甲一方,父亲王连山是有名的大地主,曾在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中担任军需官。

他不仅在四川置有农田和工厂,还在重庆和上海分别经营着钱庄。

王化琴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五岁开始读私塾,后被送到南充读书,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接着又在一所教会学校进行了两年的外语学习,精通多国语言。

1935年,王化琴被国民政府公派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21岁的王化琴,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思想新潮,称得上是一位坚定的进步青年。

特别是在她的留学经历中,持续受到新思潮的影响。

观察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取得的发展,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变革,才能改变中国当前的落后状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化琴与中国驻日使馆的工作人员一同回到了祖国,被任命为成都市公民训练班的班主任。

当年,王化琴的父亲王连山在南充做生意时,结识了一位商人康余山,两人成为了异姓兄弟。

王化琴去南充读书时,父亲便将她托付给康余山一家照顾。

也因此,她与康余山的儿子康乃尔、康克明兄弟二人自幼便相识。

初中毕业后,王化琴考入上海正风高中。

当时康乃尔正好也在上海读大学,对她颇为照顾,二人情谊深厚。

康乃尔在川大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民先队的重要领导成员。

之后,王化琴也来到成都与康乃尔重逢。

受到康乃尔的影响,王化琴积极传播抗日主张,筹集资金支援难民。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他们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大毕业,加入军统

1937年8月中旬,王化琴在康乃尔的帮助下,顺利到达了延安,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

在延安,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起学习、进步,那是她人生中充满快乐、温暖,热血沸腾的一段时光。

王化琴从抗大毕业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

阎锡山要求中共派遣一批政治工作人员,前往第二战区从事宣传工作。

王化琴因此前往孙连仲的二十七师,担任政治教官。

王化琴加入部队后,创办了一支宣传队。

她领导宣传队,定期前往部队进行演出、撰写战报,旨在激发士兵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

她的工作在部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为抗日战斗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也使得士兵们对她充满敬意和感激,都亲切地称她为“王教官”。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军为了迅速剿灭中国军队主力,集结了约25万兵力,对徐州进行包夹。

王化琴跟随孙连仲的部队,一路跋山涉水撤离徐州。

部队每天都需要行军七八十里,这对王化琴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终她还是与部队失散,只能继续跟随普通百姓前行,计划着回延安。

从山东到西安,她只靠两条腿,硬是徒步走了一个多月。

可是到达西安后,她找不到八路军的办事处。

人生地不熟,生计也成了问题,王化琴一度陷入窘境。

然而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却忽然看到了一则“战干团”的招生广告。

“战干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设立的一个军事、政治训练机构。

在受训期间,学员们会接受基本的实弹射击、演习,以及关于谍报和战术等方面的军事课程。

但该机构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所有学员都必须加入国民党的三青团组织。

走投无路的王化琴试着在“战干团”报了名,没想到很顺利就被录取了。

不久后,国民党军统局的一位少将专员前来视察“战干团”,在名单上注意到了王化琴的名字。

他没想到会有年轻的女大学生报名参加,既惊讶又赞赏。

但是考虑到王化琴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以及她精通多国语言的能力,他认为如果能够将她派往重庆,她将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这位少将当即写了一份通知,介绍王化琴到重庆抗日大本营去工作。

自台儿庄战役以来,王化琴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亲眼目睹了战火纷飞中,百姓离散流离的悲惨景象。她自己也是一路颠沛流离,身心俱疲。

如今能有机会回到四川老家,她自然是欣然应下,第二天就搭乘飞机前往重庆。

然而,当时的她也无法预料,这次前往重庆的决定,将会改变她一生的轨迹。

军统特务,搭救共党

到达重庆后,王化琴在军统局第一处从事密码研究。

就在这段时间里,她与康乃尔重逢,两人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实际上早在1937年10月,康乃尔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由于他一直秘密地从事地下工作,所以王化琴一直都不清楚他的真实情况。

国民政府迁入重庆后,随之而来的还有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导致四川的人口急剧增加。

这一情况引发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以及粮食短缺等问题。

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粮食产区相继被日军占领,四川的粮食供应问题更加紧迫。

1940年春季,成都刚刚遭受了严重的旱情,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导致米价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资本家、政客和地主还纷纷派人去抢购粮食,并大量囤积,结果普通百姓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足够的米,造成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

三、四千饥民不堪忍受饥饿,对成都城南的米店展开了打砸抢行动。

国民党认为,时任中共成都市委学生委员会书记的康乃尔,就是抢米事件的领导者。

因此,国民党开始了一场迫害共产党人的大规模搜捕行动。

5月的一天,康乃尔和其他几名共产党人在一家茶馆里开会,用打牌作为掩护。

殊不知,这一次的行动已经被军统特务们盯上了。

大约在傍晚五点左右,四川省国民政府秘书长邓明阶,发布了逮捕康乃尔的命令。

成都特务总队队长周伟龙亲自率队,执行抓捕康乃尔的任务。

王化琴在会议上得知了这次抓捕行动的消息,她心急如焚,必须要将消息尽快传递给康乃尔。

然而,军统局的纪律禁止外出,她一时间也束手无策。

就在行动队即将出发之际,王化琴急中生智,毅然咬破自己的舌头,吐出一口鲜血。

军统局立刻派遣了两名女特工,将她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到了医院之后,王化琴借口要去洗手间,甩掉了身边的特工,迅速赶到康乃尔所在的那家茶馆。

王化琴赶到时,康乃尔正在二楼打牌。

她走上前,轻轻拍了一下康乃尔的肩膀,然后对他说道:“你起来,换我来打。”

康乃尔一时惊愕,但看到王化琴的眼神,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迅速下楼,从茶馆后门离开,正巧躲过了一分钟后到达的侦缉大队,叫周伟龙扑了个空。

康乃尔躲过了国民党的追捕,又伪装成乞丐离开四川,顺利回到了延安。

然而等待王化琴的,却是国民党调查团的审讯。

周伟龙认为此次抓捕行动十分严密,没有泄露的可能——除了当天离开过军统局的王化琴。

军统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调查组,而这个调查组的组长,恰好就是当年介绍王化琴到重庆来的那位少将专员。

一方面顾忌王化琴的家族背景,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受到牵连。

这位少将一直在为王化琴说情辩护,声称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追究她的责任。

最终,王化琴只受到软禁6个月的处罚。

命途多舛,故人相助

1947年,王化琴被调到了广元老家的邮电所担任所长职务。

但此时的她,已经不想再参与到政治中去,因此便请辞去了泸州。

在泸州,她与泸州中学校长陆长明相识。

陆长明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在他的推荐下,王化琴来到泸州中学工作,任教导主任。

因在一起工作的缘故,两人时常接触,日久生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王连山为女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后不久,夫妇二人就回到了广元老家。

陆长明在昭化县立中学任校长,王化琴则任主任导师兼中英文教员。

二人婚后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家庭美满。

脱离了国民党的王化琴,终于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可是,这样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反间谍的镇压运动在全国展开。

旨在清除国内的反动势力、打击腐败官员,以及剿灭国民党在境内的潜伏势力。

王化琴的父亲王连山,是昭化有名的大地主,她自己又曾在军统工作,自然成为了被镇压的对象。

王化琴被逮捕时,还怀着身孕。

她在昭化监狱被关押了24天,最终被判处死刑。

然而王化琴刚被押送往刑场,昭化县县长胡谦就收到了一封上级来信。

信中提到,王化琴思想进步,迫不得已才加入了军统。

在军统工作时,她从国民党内部获知了一项抓捕共产党员的秘密行动。

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将此消息传递给地下党组织,帮助几位同志够躲过了国民党的迫害,挽救了他们的性命。

这可以说明,王化琴虽有在特务组织工作的“劣迹”,但一直都怀有进步倾向。

因此,胡谦被要求根据这一事实,对王化琴宽大处理。

这封信把就快要上刑场的王化琴救了下来,对她的判处也从死刑变为管制3年。

而这封救命的信,正是时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的康乃尔,托人送来的。

当年他因王化琴的冒死相救躲过一劫,如今他又用一封信改变了王化琴的命运。

王化琴出事后,组织上派人找陆长明谈话,要求他与王化琴划清界限。

陆长明一开始不愿接受,但后来迫于压力,还是选择了与王化琴离婚。

1961年被下放后,王化琴从一名知识女性变成了农民。

她带着一双儿女,与广元市宝轮镇的一名农民罗顺才结了婚。

王化琴不仅要养育儿女,还要负责家务、下地劳作,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可就算是这样,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

在那个残酷的特殊年代,王化琴成了千夫所指的批判对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不堪忍受批斗,自杀未遂。

儿子罗勇帮她写过很多的申诉材料,都没有结果。

直到1982年,王化琴终于等到了组织颁发的纠错文件,并在全乡大会上公开宣布。

长达30年的冤屈,她的清白终于得以昭雪,她终于能够重新获得自由和尊严。

这一刻,王化琴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这下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了。”

1983年,王化琴获得了宝轮中学的聘任,重返教育行业,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1984年,王化琴确诊了食道癌,病重时她意识迷离,却还反复吟诵着林黛玉的《葬花吟》。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正是王化琴一生的写照。

1985年3月16日晚9时,71岁的王化琴离世,只留下了一段令人叹息的故事。

参考资料

[1]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J].何广华.党史纵览. 2016(09)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7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