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职大调整:新增119个专业,砍掉156个,背后各打算盘?

浅笑映星河 2025-03-28 12:18:22
山西一口气新增119个高职专业点,又咔嚓掉了156个。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大扫除,扔掉旧的,添置新的?但仔细想想,这可不是简单的“断舍离”。

一方面,咱们得看到,这背后是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质生产力嘛,听起来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得跟上时代,不能老抱着过去的金饭碗。山西这次新增的专业,肯定瞄准了新兴产业,像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啥的。你看,现在哪个行业不跟“智能”沾点边儿,高职院校也得赶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然就掉队了。

另一方面,被砍掉的156个专业点,也透露出一些信号。哪些专业“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估计是一些传统制造业、资源型产业相关的专业。这说明什么?说明山西也在努力转型,想摆脱“挖煤卖煤”的老路子。

但问题也来了,这些被淘汰的专业,背后牵扯着多少老师的饭碗?多少学生的未来?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他们选择这些专业,可能就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现在专业没了,他们怎么办?

是转专业,还是直接退学?学校有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有没有提供足够的转岗培训或者就业指导?而且,新增的专业,真的就能解决就业问题吗?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高职生更难。

就算学了热门专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企业需不需要这么多人,也是个未知数。更何况,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可能还跟不上新专业的节奏。老师自己都没搞明白,怎么教学生?

再说说这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话说起来好听,但真正能落地的有多少?很多时候,企业只是挂个名,给学校提供一些实习岗位,真正参与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少之又少。学校想跟企业合作,还得看人家的脸色。毕竟,企业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可能完全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

山西这次调整专业,当然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追求“高大上”的新质生产力的时候,也别忘了那些普通人的生计。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人才,也是为了给每个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只是为了追求GDP,而忽略了教育的公平性和人文关怀,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记得前几年,有个新闻说,某个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强拆了很多老房子,结果旅游没搞起来,老百姓也无家可归。教育改革也一样,不能为了追求“高精尖”,而牺牲了那些基础的、实用的东西。所以啊,山西这次调整高职专业,能不能真正实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还得打个问号。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别最后,只是换汤不换药,搞成一场“面子工程”。毕竟,教育这件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未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