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8校成诗教“标准化学校”,别让诗意成“考点”

浅笑映星河 2025-03-28 12:33:43
阳新这地儿,最近有点意思。八所学校,一下子都成了省级“中华诗教标准化学校”,听着挺高大上,对吧?授牌、开会、签协议,一套流程下来,感觉诗词教育的春天要来了。

但等等,仔细想想,这“标准化”三个字,是不是有点怪怪的?诗词这玩意儿,讲究的是意境、是灵感,是个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用标准化的模子一套,会不会把孩子们的想象力给框死了?咱们先看看这事儿的积极面。重视传统文化,这肯定没错。现在孩子们成天抱着手机,古诗词背不全几句,传统文化都快丢光了。阳新能重视起来,花力气推广,总比啥都不做强。而且,人家还拉上了文联、科技企业,想搞个“政-校-社”协同机制,听起来就挺热闹。可问题也来了。这“标准化学校”的标准是啥?是学生背诵多少首诗?

是老师写出多少篇论文?还是学校搞了多少场诗词比赛?如果是这样,那恐怕就有点跑偏了。你想啊,诗词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完成指标,那孩子们只会觉得诗词是负担,是压力。而且,这“标准化”一搞,会不会让学校之间也开始“内卷”?为了争夺“中华诗教标准化学校”的头衔,大家拼命砸钱搞活动,拼命提高升学率,最终苦的还是孩子们。说起这事儿,就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为了评“示范学校”,也是各种折腾。今天搞卫生大扫除,明天迎接领导检查,孩子们累得半死,老师们也焦头烂额。结果呢?“示范学校”的牌子是拿到了,但孩子们真正学到了啥?

恐怕没多少。当然,我不是说阳新这次搞诗教标准化建设,一定会重蹈覆辙。只是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别把好事办坏了。毕竟,教育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形式主义。再说说这“诗教基地建设经验”。会上,八所学校代表分享了经验。这经验肯定是好经验,但能不能推广,能不能复制,还得打个问号。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地方的文化氛围也不一样,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往往会水土不服。对了,还有这《湖北省中华诗教标准化学校成果巩固工作协议书》。协议书里明确要将诗词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师资培训及校园文化建设考核体系。这听起来很全面,很系统,但落实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你想啊,现在学校的课程本来就够多了,孩子们已经够累了。再加一门诗词课,孩子们会不会更反感?而且,师资力量也是个问题。现在能真正懂诗词、爱诗词的老师,恐怕不多。让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来教诗词,恐怕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阳新这次搞诗教标准化建设,出发点是好的,但具体怎么做,还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搞成一阵风,刮过之后啥也没留下。与其追求“标准化”,不如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诗词的美。与其让老师们背指标、写论文,不如让他们多花点心思,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诗词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熏陶。别让“标准化”扼杀了孩子们的诗意,别让形式主义毁了传统文化。这才是最重要的。仅仅八所学校被授牌,就足以看出阳新县对于诗词教育的重视,可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弘扬传统文化”时,是否忽略了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政绩需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