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某部委,前两天和同事大致盘点了一下部委公务员们每个人的家世,得出的结论是:
出身于社会地位和经济中位数水平及以下家庭,大概不到30%。
我所在的部委算是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单位,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来,因此所谓的寒门贵子就很少。
当然,不同的部委因为职能不同,自然也就存在一些差异,一些边缘性、苦逼性的部委,寒门贵子可能就多一些。
相较于基层,部委是高大上的存在,晋升空间巨大,即使不能给实职,厅局级以下几乎是到点就提。除了公安和外交等少数几个超级大部委,一般都是大几百号人,中层领导就是各个司局长。而一个司局,小则有十来号人,大的就有几十号人。
也就是说,一个正厅级单位,也就十来个人,这正厅级的司局下面就是各个业务处室,一个处往往有三五个人。
所以,对于遴选进去的人来说,就算是熬工龄,也能混个副处长当当,或者是晋升二级调研员,而且,这波操作不少人往往还不到40岁就完成了,这可是绝大多数公务员的仕途一辈子都难以到达的顶点。
如何进部委当公务员?
从入口来看,不管是二十多年前,还是现在,能进到部委里的人,大多家庭背景都还是不错的。
现在很多部委主要进人方式有三种,调动、定向选调招考、国考公开招考。
1、调动进入
如果是一些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业务能力要求高的单位和部门,调人的时候更多考虑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但大多数的部门和单位,只要设定好录用人的要求,不管是阿猫还是阿狗来了,都能干的,关系背景因素就很重要了。
就算是对个人专业能力业务能力要求高的部门和单位,既有能力也有关系的人也是很多的,调动的自然就是那些关系背景更硬的人了。
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自然很难通过调动这条路走进部委了。
2、定向选调
定向选调本来应该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选调的学校都是名校,名校生里又大多数都是家庭不错的,其中也不乏很多都有家庭背景的,从小家里就知道抓住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培养,这一点普通家庭式比不了的。
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孩们也是个个深谙世事的;在定向选调中,也知道去找自己的父母,通过父母的关系打招呼。
至少在我们单位,这两年的选调生中,我就知道好几个是家里找人打了招呼的。
3、国考
相对来讲,国考公开招考更公平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也必须要过笔试这一关,否则就是痴人说梦。
但从这几年的趋势和大环境来看,部委逐步加大了调动和定向选调的力度,减少了国考的招录人数,通过考试进入部委,变得十分硬核,尤其是国考竞争极其激烈,几百比一、上千比一的录取比例是很常见的,面试考场上可谓是群雄逐鹿、高手云集。普通和穷人家孩子进入部委的通道,实际上是更狭窄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嘛~
4、转业军人通过内部考试进入部委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途径,例如从央企、高校等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拔干部进入部委,或者从地方调任等。
建议普通家庭孩子来部委吗?
在部委工作这十来年,我深切的感受是,不太建议穷人家孩子来部委,因为收入真的很低,如果你不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爱情去找一个家世好的对象,或者有胆子搞点灰色的甚至黑色的收入。
光靠单位的收入,在北京想要成家、养育孩子,过一个好勉强过得去的生活,还要孝敬父母,承担对兄弟姐妹、对朋友必须的经济责任,是不可能的。
倒是家境好,能提供比较大的经济支持的,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的,来部委一心一意走仕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尤其是在体制内,是最讲究论资排辈的。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接触到了单位同事的档案,当我看到了一些“老同志”的履历之后,着实惊诧不已。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在这高高在上的单位里工作的人,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牛人,其实不然,有的人走进这个单位爬到今天这个职位、职级,不代表他能力有多强、学历有多高,仅仅只是因为他先来罢了,工龄熬够了,就高高地站在了你的上头,哪怕他连一篇讲话稿都写不出来。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进部委,新成立的或是成立不久的部委自然就更好些,在政治层面,你是第一批“革命者”;在经济层面,你分房也会更快。一位朋友,当时就是去了刚成立的网信办,第二年就给他分了房,这在当年同一批参加遴选的人当中,实属凤毛麟角。
村上春树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的正确。不管你是已经做出选择的上岸者,抑或是在为做出更优选择而挠头的徘徊者,我们都要选择继续奋斗,因为风景在前、前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