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上,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周恩来组成的五人主席团得以成立,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是我党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长期稳定领导集体。
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毛刘周朱任领导集体的正式确立,也确定了刘少奇是党内位居第二位核心领导成员,从那之后,他的接班人地位也成了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有关于毛主席接班人问题,在曾经很长时间里都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就在1957年访苏之际,在与赫鲁晓夫谈及接班人问题上,毛主席的认知还是极为清醒的,在他口中,一共有4位接班人人选,其中,刘少奇位列第一、邓小平评价最高,深刻且透彻的分析让赫鲁晓夫备受震撼。
要说当年毛主席到底是如何向赫鲁晓夫介绍这4位接班人的呢?笔者将在本文一一讲述。
有关这4位接班人的产生,还要从1956年党的八大会议说起,会前原定选举中央主席1人、副主席1人,正是毛泽东与刘少奇,因为刘少奇提议增设几位副主席,以此形成“防风林”,也利于集体领导决策,毛主席认同并采纳了他的意见,由此,八大产生了1位主席、4位副主席、1位总书记。
因为当时刘少奇作为第一接班人的身份早已明确,会后,毛主席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舆论宣传工作,他想要利用各种场合将这项重要决定公开化,也就有了1957年访苏的那段重要谈话。
“我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了!”
听闻毛主席如此说,机警的赫鲁晓夫随即开始询问毛主席接班人人选问题。
“第一是刘少奇,他的原则性很强,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声望,都完全具备条件了!”
毛主席对刘少奇的这番评价并无吹嘘成分,完全出于真情实感,从1922年清水塘边的初识开始,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路风风雨雨,刘少奇都是毛主席身后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他本人也在革命工作中展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能力。
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就有意识将刘少奇当做第一接班人来培养和倚重,多次公开赞赏他是“很好与很老的群众领袖”,毛主席曾经对于这位接班人的看重和珍惜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提及刘少奇后,毛主席将话锋转向邓小平:
“虽说刘少奇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但他还是有个灵活性不够的缺点,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
“对对!我也感觉到,这个人也是很厉害的!”
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才能可以说是既了解又欣赏,前面提到的“防风林”,邓小平就是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成为其中一员。
至于在赫鲁晓夫面前提到邓小平,毛主席是有意而为之,在介绍刘少奇后谈及邓小平,也进一步明确“刘少奇第一、邓小平第二”这一接班人顺序,两人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邓小平在毛主席心中一直是接班人“活子”人选,刘少奇是接班人时,他是刘少奇的替补,十年动荡前后,他成了林彪的替补。
这样的布局看起来对邓小平并不公平,可从全局观来看,邓小平不仅仅是接班人的备选,更是毛主席心中最值得托付的“兜底”人选,很多时候,“稳妥”远比“适合”有意义得多。
因为邓小平如此重要的地位,毛主席当年对他向来采取“明面打倒、暗中保全”的态度,就连邓小平本人都感觉到了最高领袖的良苦用心:
“只要没有被开除党籍,就留有余地,就存在一线生机。”
事实证明,毛主席留下的这一线生机,历经风雨后终于成了照亮新中国前路的万丈光芒,他对邓小平这位接班人的欣赏与肯定终究是值得的。
在邓小平之后,毛主席又向赫鲁晓夫介绍了其他2位接班人,分别是周恩来与朱德,在他口中,周恩来的外交能力很强,极其擅长化解各种复杂矛盾,朱德虽年事已高却还是德高望重的。
总的来说,毛主席此番在国际场合谈及接班人问题,用心良苦也诚心诚意,还因此与赫鲁晓夫约定中苏要做永远的朋友,虽说这份心愿并未成为现实,毛主席身后接班人们的实力强悍依旧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