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一个17岁志愿军小战士,却被他指挥着自相残杀

九文说史 2024-11-19 05:14: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1951年,朝鲜战场硝烟四起。一名年仅17岁的志愿军通信员常同茂,在一次突袭任务中不幸被俘。

面对敌人的严密看押,他冷静应对,利用自己的机智和胆识,不仅成功逃脱,还在敌后制造混乱,迫使敌军自相残杀。

突袭中的意外被俘

1951年春,朝鲜战场的寒夜让人骨头都透着冷。志愿军第15军第44师第130团第2连奉命前往大水洞,与兄弟部队合力摧毁敌军据点。

大水洞的美军据点极为重要,驻守部队装备精良,火力强大,是志愿军战斗的艰难一环。

17岁的常同茂是连队的一名通信员。他个子不高,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却是连队中最机敏的一个。在队伍急行军中,他扛着步话机,灵活地穿梭在各个排之间,传递连长的命令。

对他来说,任务只有一个:确保通信顺畅,让部队能迅速展开行动。

连夜的行军让全连疲惫不堪,但士兵们知道,这场战斗不能失败。接近凌晨时,志愿军悄悄抵达大水洞外围,埋伏在低矮的树林里。

连长在低声布置任务:“突袭先击溃外围警戒,打乱敌军节奏。接着集中火力冲击主阵地,不留退路!”

战斗开始得猝不及防。一阵手榴弹的爆炸声划破黑夜,志愿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军阵地。

美军的哨兵还没来得及发出警报就被干净利落地解决。志愿军士兵的冲锋打乱了敌军的阵脚,整个战场混乱不堪。

就在混战中,常同茂接到命令,要迅速将前沿的战况汇报给指挥部。他蹲着身子,在废墟和树木间穿梭,试图找到一个信号好的位置。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他一瞬间陷入绝境。

一颗炸弹在不远处炸开,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掀翻。他晕头转向地爬起来,抹掉脸上的血污,却突然感到背后一凉。

一把冰冷的枪口顶住了他的后脑,两名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出现在他身后。他试图反抗,却被对方一拳打倒在地。

“抓活的,这小子看起来是个通信员,能挖出不少东西!”其中一名美军士兵用蹩脚的中文嘟囔了一句,随即用电话线将他的双手双脚死死绑住,拖离战场。

冷静的观察与果断的反击

常同茂被押送到一处隐蔽的山坳,美军在这里设置了临时休息点。

他被按在地上,电话线绑得很紧,双手被反剪在身后,皮肉被勒得生疼。两个美军士兵靠在一棵树旁抽烟闲聊,看起来毫无防备。

17岁的常同茂虽然紧张,却并没有被吓倒。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借着微弱的月光观察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自己的位置靠近山坳的边缘,地形复杂,山石和树木交错。如果他能找到机会脱身,这里是个不错的藏身之地。

两名美军士兵聊得正起劲,丝毫没注意到地上的少年已经悄悄活动手指。他不停地摩擦着电话线,将手一点点从绳套中抽出。

双手刚刚松脱,他低头假装无力的模样,悄悄瞥向不远处士兵的枪支。

突然,常同茂猛地站起,冲向其中一名士兵。他用肩膀狠狠撞向对方的胸口,那名士兵一时没反应过来,被撞得摔倒在地。另一名士兵试图举枪,却被常同茂一个扫腿踢中膝盖,失去了平衡。

不等对方爬起,常同茂迅速拾起地上的一把匕首,一跃而上,用刀柄击中对方的后颈。两名士兵瞬间失去了行动能力。

他大口喘着气,快速检查两人的装备,发现了一把冲锋枪和几颗手榴弹。他将装备挂在自己身上,又掏出敌人携带的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美军据点的位置。常同茂迅速做出决定:既然无法直接返回连队,就要尽可能破坏敌人的行动,为战友争取时间。

制造敌军的混乱

常同茂沿着山路,悄悄向敌军的补给点移动。他看到不远处有一队美军士兵正在卸载物资。卡车上装满了弹药和油料,十几名美军士兵忙着将箱子搬进仓库。

补给站灯火通明,没有人会想到,这片光亮的后方竟然潜藏着一个孤身作战的少年。

常同茂匍匐着靠近,他掏出手榴弹,将保险销拉开,用力掷向卡车底部。一声巨响,卡车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翻了几个正在搬运弹药的美军士兵,火焰迅速吞噬了整辆车。

“敌袭!敌袭!”美军士兵四处乱窜,他们拿着枪对着空无一人的山坡疯狂射击。

常同茂趁乱换了一个角度,又掷出一颗手榴弹。这一次,他瞄准的是油料仓库。爆炸引发连锁反应,整个补给站成了一片火海。

混乱中,美军指挥官误以为是志愿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开始指挥部队调转火力。

不同方向的美军士兵因为缺乏沟通,误认为彼此是敌军,竟然互相开火。常同茂趴在草丛里,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当补给站的爆炸声渐渐平息,美军的损失已经不可挽回。弹药和燃料的损失让敌军的进攻计划被彻底打乱。

深入敌营,炸毁指挥部

完成补给站的破坏后,常同茂并未停下。他继续向美军阵地深处渗透,发现了一处隐蔽的指挥所。

指挥所由一顶巨大的军用帐篷组成,周围有几名士兵来回巡逻。帐篷内,几名美军军官正围着地图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常同茂静静观察了一会,发现旁边存放着一箱未开封的手榴弹。他屏住呼吸,趁着巡逻士兵转身的一刻,快速靠近手榴弹箱,将其中几颗拆掉保险销,放回原位。

随后,他找准时机,将一颗手榴弹扔进帐篷,同时大声喊了一句:“Fire!”

美军士兵听到喊声,惊慌失措地四处奔跑。一些人不小心踩到了他布置好的手榴弹,接连发生爆炸。指挥所被彻底摧毁,美军的指挥系统一片瘫痪。

完成敌后破坏任务后,常同茂找到几名被困的志愿军伤员。他将他们藏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为他们争取时间撤离。

他利用手中的武器不断骚扰追击的美军,迫使敌人将火力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一次次的突袭和伏击,让追击的美军士兵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他的勇敢和智慧感染了其他伤员,他们主动要求加入战斗,与他一起对抗敌人。

经过一整夜的努力,常同茂带领几十名伤员成功突围,回到了志愿军的阵地。他们的归来,让所有人感到震惊和欣喜。

这次行动后,常同茂的事迹在部队中迅速传开。他用一颗手榴弹炸毁敌人的补给站,用自己的机智让美军自相残杀,还成功摧毁了敌人的指挥部。

17岁的他,展现了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无畏和智慧。部队授予他“二等功臣”称号,他也成为战友心中的英雄。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志愿军的历史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常同茂用实际行动证明,少年英雄,同样可以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无数像他一样的志愿军战士,用青春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铭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2 阅读:358
九文说史

九文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