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号,美国总统拜登采取措施,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这种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措施,被拜登冠以危害国家安全的名义。拜登表示,中国产的新能源车,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这些车的操作系统会将敏感信息发回中国,进而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跟曾经隔绝华为的说辞一样,国家安全,再次成为美国拒绝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万能说辞。
美国商务部在拜登这番表述之后,像是嗅到了骨头的狗一样,马上启动了所谓的安全威胁调查。美国此举,可能会导致美国出台新的法规,限制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所谓的捍卫自由市场的美国,当下是个最不自由的市场。他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臆测,就可以毫无根据的将自由贸易像垃圾一样丢在门外。
我为什么说这是美国又拿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限制中国的优势产业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呢?因为在拜登对所谓中国新能源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定调之后,美国就有政府官员明确表示:对中国产新能源进行安全评估只是第一步,随后会出台各种应对性的政策,用以阻止中国廉价的新能源汽车,哪怕这些汽车并非来自中国本土,可能是墨西哥或者其他国家生产组装的,只要这些低成本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就有可能导致美国本土的汽车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倒下。也就是说,所谓国家安全只是幌子,美国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才是其根本的目的。
气候协定,或者说美国主导全球气候变化的初衷,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方式,让美国的汽车企业可以主导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国在新能源尤其是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这跟美国的初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这就好比是美国人精心准备了一桌菜,不管这桌子搭起来的时候用了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只要这桌上吃饭的人不是美国人,美国就认为应该掀桌子了。很显然,以比亚迪售价不到1.1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为标志,让美国看到了他们自己的相关产业链,永远也无法生产出如此价格低廉的汽车而感到绝望。
美国意识到,仅仅依靠25%的关税,根本不能阻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大杀四方的可能,唯一拯救美国汽车产业的办法就是用其他的方法,将中国的汽车挡在美国的市场之外。这跟从去年后半年以来,美国开始酝酿各种限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配件,原材料等一脉相承,无论他们拿出了何种理由,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2023年,在电动车销售数量上,中国的比亚迪已经超过特斯拉,蝉联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之外,极致的性价比,是比亚迪快速发展的关键。而在拜登看来,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势必在竞争中击败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用国家安全的名义说出来对中国汽车限制的话,给人一种美国将竞争风险排除在外的感觉。
拜登不希望中国的汽车对美国市场形成冲击,所以出台了大量的补贴本国车企和限制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障碍,包括不对来自中国或者墨西哥生产的中国品牌汽车进行财政税收的减免等等。
相对于拜登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态度,拜登的竞争对手特拉普表示。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将取消所有对美国车企进行补贴的措施。在特朗普看来,拜登的做法是愚蠢的,对美国在新能源上的发展明显弊大于利。
拜登的表述并未立即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设置新的限制壁垒,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面临美国的高关税,而且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处于上升期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内。所谓的安全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国生产汽车的软件进行。而目的,还是我们上面说的,通过设定新的贸易壁垒,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大举进入美国之前,设置进入障碍。至于说中国汽车软件属于影响国家安全的设备这种说辞,纯属是无稽之谈,不过是贸易保护主义即将实施下的托词和借口罢了。
从拜登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之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发生在贸易关系上的对抗正在加剧。这将导致全球自由贸易受到更严峻的挑战,也比较符合当前科技红利耗尽的状态下存量博弈的残酷性。
根据美国相关官员的表示,美国不会通过一纸政令将来自中国的进口汽车挡在门外。最有可能采取的限制措施,可能是在原有中国进口商品25%关税的基础上,将关税提高一倍。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是中国汽车比较廉价的关键,当前中国新能源在欧洲的热销,恰恰是这一优势的表现。
美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领导者,不可能也不会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唯有通过更高的关税,给美国的车企争取足够的发展时间,以期望在高关税政策到期之前,孵化出美国本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美国官员同时表示,任何对美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措施和对中国进口汽车的限制措施,都不可能是长期存在的,因为那样并不能帮助美国车企的成长,对美国利益来说是一种伤害!
当前,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在使用中国产零部件和材料的时候,已经不享有美国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减免。当下,美国汽车厂商正在研究新的政策法规,以尽可能的确保美国的车企和汽车工人依然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中拥有竞争力。
针对所谓汽车软件的调查,是本轮美国所谓中国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性内容。目前,少量的美国产新能源汽车使用了来自中国的软件。美国的车企认为,如果不从政策层面采取行动,来自中国的软件将会独霸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去年,因为害怕受到来自中国汽车的竞争,美国汽车工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罢工。汽车行业呼吁采取限制措施,来抵消中国汽车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冲击。种种迹象表明,去年秋天得到解决的美国汽车工人罢工事件,本质上是政府和工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毫无疑问,出于选票的需要,美国总统拜登采取了撒谎的策略,用所谓国家安全的名义,对中国汽车采取了新的限制性措施。
而为了为这种理由找到足够的支撑,美国官员表示,当前的汽车智能化水平已经非常出色。汽车可通过与司机的手机互联,以及附近的汽车互联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而中国正在用大量出口汽车的方式,大量收集来自全球的信息。这种说法我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如果汽车真的可以发挥美国官员口中描述的功能,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大量对外销售性价比足以让消费者接受的汽车才行。美国以所谓软件威胁,作为限制中国进口汽车的新说辞,恰恰说明了美国国内车企已经丧失了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
至于说到美国官员的各种所谓吓人的论述,我感觉都站不住脚。从我们所处的世界来看,所谓的信息安全本身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大家试想,大量普通人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实际上等于是一种开源的信息,如果想获取这种信息,基本上不用耗费太多的精力。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这些信息泄露,对国家安全也难以构成任何威胁。因为普通人的个人信息和习惯跟国家安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些真的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话,那么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安全,在互联网时代都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威胁。毕竟因特网的根服务器基本上都掌握在美国的手里。从这个角度上说的话,还有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吗?
以上内容主要摘自纽约时报最新对拜登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说辞。从这些表述上看,美国此举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无非是出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国车企冲击的担忧罢了。在美国汽车行业看来,售价1.1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是不可想象的价格低廉,是美国当前难以应付的竞争车型。
即便是售价3.5万的,中国吉利汽车生产的全新纯电动小型汽车沃尔沃,对美国车企而言,已经完全没有了竞争的勇气。如果仅仅依靠25%的关税限制,充其量也就能将中国汽车的售价提高四分之一,也就是几千美元而已。
相对于美国本土品牌来说,他们在新能源汽车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是福特,而福特每卖出一台新能源汽车,仅仅亏损就高达3.6万美元。而美国汽车产业全部汽车制造商平均算下来,每一台新能源汽车销售亏损的金额是6.4万美元。这部分亏损的钱,就远远超过中国出口汽车的价格,所以仅仅是四分之一的关税,哪怕是一半的关税,事实上都无法保护美国本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持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中高端产品冲击欧美市场的情况出现。跟过去服装玩具类商品对欧美产业链互补作用远大于冲击对比,中国的产业升级正在一点点蚕食高端制造的市场份额。当前欧洲展开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调查,以及美国所谓中国新能源汽车软件威胁国家安全这样的论调,本质上不过是欧美同行在遭遇到中国产中高端商品冲击之时的耍无赖手段罢了。从这方面看,以后此类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我真的难以想象,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拜托国外技术限制,大规模量产之后,西方国家会以什么理由限制中国产的商用飞机参与西方市场的竞争?难道又是国家安全?人民的人身安全这些虚无缥缈的万能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