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开国上将贺炳炎因病去世,享年47岁。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这个年纪还很年轻,还能做很多事,可惜贺炳炎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在他的葬礼上,一对老夫妇相携而来,痛哭不已。瞻仰仪容的时候,老太太更是捂着心口直喊:“我的儿啊,我来晚了啊……”

1959年,陈老总出国访问,途经成都的时候稍作停留。作为成都军区司令员,得知陈老总来了之后,贺炳炎马上准备起了接待事宜。
吃完饭之后,陈老总要在成都休息一晚,然后继续出国访问。贺炳炎正想和陈老总商量事情,却发现陈老总不见了。

大晚上的刚吃了饭,陈老总能去哪里呢?陈老总在党内担任着重要职位,他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这样突然消失让贺炳炎很不安。
他找来陈老总的秘书,询问陈老总的去向。原本秘书并不想说,但架不住贺炳炎不停逼问。

无奈之下,秘书只好透露一些事情。秘书说陈老总不会有事的,他出去是有一些非工作上的事情要安排一下。
为了确保陈老总的安全,贺炳炎打破砂锅问到底。最终秘书告诉他,陈老总是去看望父母去了,不希望让别人知道,所以才没有通知其他人。

此时贺炳炎才知道,原来陈老总的父母已经从北京离开了,老两口已经定居成都了。这么重要的事情,陈老总居然都没有和自己说。
贺炳炎有些不高兴,他觉得陈老总这是将自己当外人了。不过秘书告诉他,陈老总谁都没告诉过。

陈老总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麻烦事发生。陈老总的父母低调生活,一些亲戚朋友就不会打扰到两个老人。
而且陈老总一心为国,不想让自己的父母给国家添麻烦。虽然他清楚,只要他开口,当地政府肯定会照拂父母的。

但他觉得那样是在占国家的便宜,自己不能那样做。所以关于父母的事情,他很少和外面的人说,也没有告诉过别人父母的住址。
但贺炳炎知道这件事后,也不能真的一点都不管。那是陈老总的父母,陈老总为革命付出了这么多,他的父母理当受到照拂。

不过贺炳炎也知道陈老总的态度,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动作。等到陈老总离开成都之后,他才开始打听陈老总父母的消息。
陈老总也告诫过二老,让他们平时生活低调一点,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在找人这方面,贺炳炎还是废了不少心思的。

在陈老总的安排下,两位老人生活在闹市的一个简陋的平房中,这座房子是陈老总专门为二老租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陈老总不是没想过要将两位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在上海刚解放的时候,两位老人就千里迢迢去了上海看望儿子。

但到了上海之后,二老却非常不适应。他们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也不认识路,只能整天待在家里。
对两个老人来说,这里还不如他们的老家。起码在老家的时候,他们可以和四邻八乡唠唠嗑,在这里就非常孤独了。

陈老总夫妇整天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陪伴两位老人。即便他们每天工作完回家都会给两位老人讲外面的情况,但并不能改变多少。
两位老人也知道儿子儿媳忙,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再加上不适应当地生活,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回老家生活。

陈老总也看出了两位老人心情不好,所以也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不过陈老总也想好了,等父母到了晚年的时候,自己一定会将他们接到身边。
1954年,陈老总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之后,就将父母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陈老总是好意,想让父母在身边安享晚年,但两位老人不适应也是真的。来到北京之后,两位老人就因为不适应当地天气经常生病。
陈老总也没办法,父母在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根本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和饮食。

老两口想来想去,还是想回老家生活。陈老总也觉得愧对父母,所以父母说想回老家,他也同意了。但同意归同意,他也和父母约法三章。
为了能让父母安稳的生活,陈老总提出了三点要求,让父母不要麻烦政府,不要惊动邻里,不要给亲友牵线搭桥。

老两口也不是什么无理取闹的人,也不会给儿子添麻烦。就这样,陈老总将父母送回了老家,并将老两口安置好。
陈老总每次途经成都的时候,都会偷偷去看望父母,每个月也会给父母寄钱。在成都,老两口过上了安稳、平和的日子。

贺炳炎找到两位老人之后,马上带着自己的妻子去拜访了二老。陈老总的父母记得陈老总对他们的叮嘱,不愿意暴露身份。
在贺炳炎询问他们的时候,两位老人支支吾吾半晌没说出话。后来还是贺炳炎告诉他们,自己不是代表政府来的。

听到这话,两位老人才松了一口气,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贺炳炎看两位老人的住所太简陋了,墙上都发霉了,下雨的时候还会漏水,就想帮两位老人改善一下生活环境。
他本来想让两位老人住杨森的公馆的,但被二老拒绝了。

没办法,他只能给二老找了个环境好一点的平房,让两位老人搬了进去。他自己出钱给两位老人置办好家具,还给二老留了自己的电话。
每次休息的时候,他总是会和妻子一起去看望二老。妻子有什么好东西,也都会给二老送一份。

可以说,贺炳炎看望二老的频率,比陈老总要高得多。这没办法,陈老总整天忙忙碌碌,也不可能经常来成都看望父母。
在和贺炳炎的相处中,二老慢慢将他从儿子的战友,当做自家小辈来看待。这种转变,贺炳炎也很开心。

他小时候双亲尽丧,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了。慢慢地,贺炳炎夫妇就将陈老总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奉养。
贺炳炎当然不是单方面付出的,他给老人送营养品,老人就请他来家里吃饭;每次天气变化的时候,老人就给他做厚衣服。

新棉花两位老人都舍不得用,全都省下来给贺炳炎做衣服。贺炳炎的身体在战争时期受过重伤,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忙于工作。
所以一直以来,他的身体都不算太好,上级本来专门拨款给他改善生活环境,但这都被他用来给战士们改善生活了。

即便自己病倒了,他也没想过要休息,还拖着病体去北京开了个会。后来党组织得知了他的这个情况,专门派医生给他治疗。
医生让他好好休息,他闲不住,在病床上还要工作。即便身患重病,他依旧没有忘了关心陈老总父母的生活。

1960年7月1日上午,已经处于弥留之际的贺炳炎,还在和人谈论军区的事情。中午的时候,他的状况急转直下,很快就不行了。
就这样,这位闯过了枪林弹雨,为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二十年的战将,病逝在了他47岁这一年。

将星的过早陨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亲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7月5日的公祭上,陈老总的父母悲伤不已。
陈母在众人的搀扶下都差点站不稳,口里喊着“我的儿”。

贺炳炎虽然不是两位老人的孩子,但他们之间的亲情不是假的。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他们早就将贺炳炎当成亲人了。
贺炳炎的英年早逝,对两位老人来说是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