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奸”到烈士(上)

叶青谈情感 2025-03-08 19:10:42

读《南渡北归》,对张自忠这个过去一直模糊混沌的历史人物,有了个大概明白的了解。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张自忠为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天津市市长。他因事变发生前后的一系列错误行为,被媒体称为“自以为忠”,甚至被指斥为汉奸。

张自忠以二十九军组建时自己带来的部队较为完整,得到宋哲元的倚重,因此自我膨胀,自大骄狂。当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就有些头脑发热,自信有能力挽救和缓和危局,急于与日本人和谈。

7月20日,他瞒着宋哲元,代表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签订了一份有七条之多的密约,世称《香月细目》。主要内容为五个方面:一、中国正式向日军道歉;二、中国军队后撤,包括撤出北平市;三、惩罚、罢免抗日人员,首以惩“主战甚力”的冯治安(三十七师师长)为主,因秦德纯(副军长兼北平市长)与冯相附和,亦在撤惩之列;四、撤离冀察境内属于排日组织及人员;厉行反共和取缔排日的宣传、教育及学生、民众运动。

密约既签,张自忠在天津无法完成约定内容,遂于7月25日自津潜平,背着宋哲元及二十九军其他将领,与张璧、潘毓桂、江朝宗等亲日分子谋划具体执行密约的办法,以求日人欢心。此为张自忠有汉奸嫌疑最显著的一步。

日军对北平发动疯狂进攻后,7月28日下午宋哲元召开军政首脑会议讨论撤退问题,张自忠在会上向宋表示,和谈不成是由于日本人对宋有意见,并说:“如果委员长暂时离开北平,大局仍有转圜希望。”宋听后变了脸色,立即决定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并写下条子,委任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当晚偕同冯治安、秦德纯等带领三十七师撤至保定。

张当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特别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平津沦陷后,张曾痛哭流涕,深感有愧于宋。1940年,当张自忠得知宋死讯,哭道:“宋哲元先我而去,是天不许我有赎罪的机会了。”

宋率部南撤后,张自忠到北平冀察政务委员会就职,未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示,擅将原冀察政务委员会秦德纯等八委员开除,同时任命张璧、张允荣、潘毓桂等亲日分子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以潘毓桂为北平市警察局局长。潘氏一上台,即发表讲演,“痛责南京中央之非,并招待新闻界,不得有反日言论。”

从此,冀察政务委员会沦为汉奸组织,其委员统统变成日人鹰犬。此为张自忠踏入泥潭的第二步。社会舆论普遍指责张已沦为汉奸,南京军政高层大员纷纷发出对其惩办的呼声。

未久,日人先后在平津扶植、建立了伪地方治安维持会,并直接指派张璧、潘毓桂等汉奸办事,张自忠被日本人一脚踢开。

至此,张的幻想变成一场噩梦,处于责诟满天下的困境之中而无法洗刷自拔。

8月18日,名存实亡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宣布解散。张自忠于惊恐中乔装打扮,秘密由北平只身逃往天津,乘轮船转赴烟台后改乘火车抵达济南。蒋介石闻知其动向,立即指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将其拘押,解送南京接受审查。

0 阅读:0
叶青谈情感

叶青谈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