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老痛风,脾肾虚为主,痰湿重为标!可从化痰豁痰论治,详解

志邦的备忘录 2024-09-12 12:42:42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518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这篇科普回复粉丝问题:慢性痛风为什么要从痰论治。

痛风到了慢性期阶段,关节症状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有痛风石,部分患者出现痛风肾或肾结石,这是慢性期痛风的标志。

中医将慢性期痛风归为痹症或顽痹,也有划入难治性痛风的范畴。

到了慢性期痛风,疾病表现的复杂纷繁,症状怪而奇。虽然病机复杂,但不外乎正虚邪实,正虚为主,且邪实久蕴不化,虚实间杂。

按照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的观点:“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挾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

而且慢性期痛风,本虚多为脾肾亏虚;标实,多为痰湿阻络,而且会贯穿于慢性期痛风始终——痰邪蕴结于关节和内脏,导致痛风石和肾结石。

慢性痛风,可从痰论治。

具体来说——

痛风进展为慢性期痛风,和体内湿浊加重发展为痰,痰湿合邪为患密切相关

慢性期痛风,以脾肾功能下降为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人体内水液代谢,主要依赖于脾之运化,肾之气化,肝之疏泄和肺之宣降。如果四脏功能失调,则水液代谢异常,水湿不得运化、气化、宣化和疏泄,水液内停为湿,湿聚生痰。

痰和湿合邪为患,二邪均属于阴邪,属有形之邪,同性相因,易袭击阴位,所以痛风总是首发于下肢。痰湿形重浊黏腻,容易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痰湿流注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但慢性期痛风,主要和脾肾功能下降有关。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且脾虚湿阻是大多数初期痛风的核心病机。

慢性期痛风,出现尿常规异常,尿酸结石,肾功异常,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腰膝酸软,下肢水肿,小便清长而不利,耳鸣头晕,舌暗红,苔黄或白腻。

脾肾功能下降,水液运化气化失司,痰湿内生是慢性期痛风的病机要点。

慢性期痛风,痰湿痹阻为标

君不见,大多数痛风患者,形体丰腴偏胖,饮食太爱辛辣肥甘厚腻醇酒。胖人多痰湿,饮食不节会导致痰浊重,所以身体会疲倦乏力,脘腹胀闷,大便溏泻或黏腻不爽,舌胖齿痕舌,苔白腻。

这都是慢性痛风痰湿体质的典型表现。

痰湿弥漫四肢关节导致历节肿痛,正象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言:

胸中有痰饮,其人短气而咳;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中科院院士、中医体质大师王琦教授认为,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为痛风患者的常见体质,但以痰湿体质为多见。

加上当今之人们,食材极大丰富,外卖便利,满足口欲之欢太简单了,久坐不动,可都是在痛风缠绵难愈。

慢性期痛风,发作关节部位比较固定,夜间疼痛加重,这也是痰邪致病的特点。

痰湿阻遏气机,更加影响水液代谢,体内尿酸排出不畅,就沉积结晶在关节肢体脏腑,形成痛风结节或肾结石。

因此,基于慢性痛风脾肾亏虚为本,痰邪痹阻为标的病机,可从痰论治。具体如何做,用什么方法,明天的科普接着解读。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6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刘晓玲等文章《从痰论治慢性痛风的体会》。

0 阅读:0

志邦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