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的日子,只要舒服,吃什么不重要,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经亘康康 2024-02-28 00:41:25

大年初四的午餐!和大年初三的午餐一模一样,吃了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碗炒包菜,一碗小米糯米粥,加了三颗烤红枣,几片山药干。

没有吃羊肉,早上已经吃过羊肉了,中午又吃了鸡蛋,好吃的东西不能放在一起吃,不然就会降低好吃的程度。

苏东坡说过,晚食以当肉,意思是,吃饭晚了吃什么都香,馒头都能啃出鸡腿的味道。

这几天每天都会出去逛,最大的感受是体力跟不上,并且不能按时回家吃饭,很疲惫,我觉得反酸可能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反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是人体有别于睡眠的另一种生物钟,不如称之为饮食生物钟呢。

比如快到中午了,太阳已经行至正南方向了,人很累了,早上吃的食物早已经变成能量和垃圾了,经过一个上午的活动,活动包括思考,学习,逛街,带娃,和媳妇吵架,听父母唠叨,刷手机,弹钢琴,以及抱怨老公半夜去钓鱼不带自己……,能量已经通过这些正常的和非正常的活动消耗殆尽,甚至连昨夜储存在身体内的能量也难逃消耗的命运。

即便是站在太阳下,人依然觉得虚弱,觉得累,因为晒太阳不能补充能量,人又不是植物,站在太阳下晒一会儿,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微量元素,通过叶绿素细胞的一顿神奇般瞎操作就能生产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除了变得绿意盎然以及花枝招展,多余的能量还能在花期到来时储存在植物的种子里。

这些可爱的种子最终还是进入到了人类的胃里,所以那些瞎操作的叶绿素细胞最终还是成全了人类。

人类的皮肤是没有这些神奇的叶绿素细胞的,如果有的话,那吃饭将不再是问题,但世界不会变得和平,以人类的德性,会死命的争夺阳光,那世界才是真正的向阳生长,每一个人都会拥抱太阳,拼命的想着太阳舒展自己的老腰。

记得上中学那会儿,我的一个生物老师是个年轻且很有想象力的老头,头发花白,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有神,常常从他的大脑袋瓜子里蹦出来非常科幻的想法。

有一次下课晚了,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说,肚子都饿瘪了,老师说,回头给你的皮肤接种上也叶绿素细胞,你就坐在南边靠窗的位置,一天不吃饭都不会饿。

当时当笑话听,后来明白了老师说的接种叫基因工程,看这几年的生物学基因工程的发展,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的。

如果在皮肤上接种叶绿素细胞能实现的话,那真是我们养胃人的福音。

人通过胃消化食物,胃不好自然消化不好,而有了叶绿素皮肤,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吃东西补充营养,补充能量,饿了到太阳下晒一下,立马能量满满。

到那时,吃饭可能不再是给人体充电的必须方式,而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体验。

真希望快点实现,让我结束这段漫长,痛苦,难熬的养胃之路。

感觉饿是难受的,不是因为吃饭少,饿是一种感觉,伴随着饿的就是虚弱,疲倦,困顿。

早上在新家卧室的大床上新醒来,一个人一间房,一整个大床属于一个疲惫的人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事了。

一打开窗帘就能极目远眺,看见阳光以及晨光下的薄雾。

在距离地面百米的高空也就这点福利,虽然每次要乘坐很久的电梯才能到家,但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河流,树木,高楼,工厂以及直冲云霄的烟囱,算不算给这个上万一平的楼房的福利。

这几天都在新家休息,睡眠质量还行,没有人打扰,也没有暖气,只有被窝里是最舒适的地方。

突然觉得那些晚上不睡觉坐在沙发上或者被窝里刷视频的人是不是屋里很暖和,严重干扰了身体自然判断,让身体本能以为这不是凌晨而是大中午。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冬天一般睡的很早,黄昏来临之时就开始做晚饭,那时的晚饭也很简单,尤其是在下雪的天气,烧火做饭又比较困难,所以晚餐吃的很简单。

一般晚餐会吃一个馒头,一碗白开水。

你可能会问,然后呢?然后没了。

然后你可能还会问,不吃蔬菜不怕缺少维生素吗?长期这样会营养不良吗?

我们村里和我一样大的一代人都是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下长大的,也没有见谁因为缺少维生素或者营养不良而夭折啊!

并且一个个的都得帮助家里干农活,尤其是农忙时节,从早干到晚,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到田里除草或者锄地,饿了就吃个馒头,渴了就喝口凉水,如果活比较多,会一直干到中午,饿了继续啃馒头,渴了继续喝凉水,也没见谁说太累了,特么不干了。

谁要是敢说这句话,他爹一只鞋扔过来,还得老老实实的干。

当然那时也有有钱人家,不管什么时代总有一些金字塔尖上的人,比如我们村里的支书,那是我本家的一个爷爷,生活条件不错,据邻居反应,家里厨房的锅里经常炖鸡,香气会飘半个村子。

可也没见他家的人有多优秀,那个支书爷爷从不干活,家里的农活都是找人帮忙,他家孩子的学习很一般,常常被我甩的很远。

也不知道那些鸡汤的营养都哪里去了。

我对馒头有着特殊的情结可能和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啃馒头占了一半,梦想者多啃一个馒头占了另一半。

有人肯定会露出鄙夷之色,会说你和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同一片蓝田下,说的那么可怜。

没错,是同一片蓝天下,但不同命。

小时候吃馒头也不能随意的吃,放肆的吃,基本上一顿饭最多两个馒头,并且只能在正常吃饭时吃,如果饿了需要加餐,对不起,不能吃,馒头都在橱柜里,橱柜的门上都有锁。

你见过厨房橱柜上有锁的情况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神奇的经历的,所以你奇怪也不足为奇。

那时我们那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情况,给橱柜上锁就是防止熊孩子偷偷的吃馒头,喝凉水,这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孩子偷吃零食,然后就不好好吃饭了。

不可想象,馒头在有的时代也是一种稀有的零食,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到了初中,我的生活中还是少不了馒头,学校的生活很艰苦,但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比如我那个支书爷爷家的孩子,他们和我是一个学校,但伙食比我强多了,至少不用自己带馒头,每顿也有菜,并且可以去学校外面的小餐馆里吃饭。

我每天的饮食基本上就是馒头配白开水,中午一碗面条,那面条和现在的粉浆面条有一比,不过味道却差了很多。

人还是有基本的判断的,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还是能分出好坏的,那面条确实很难吃,但比白水加馒头好吃多了,毕竟面条是咸的。

那初中三年基本上就是在馒头加白开水中度过的,可能胃就是从那时开始不好的,因为那时已经感觉到反酸了,但凭借一颗不服输的心,成绩还不错。

除了身高受点影响,其他没毛病。

关于身高,曾经一直是我的噩梦,我的父亲快一米八的大个子,按理说我的身高也不应该低,就凭我的42号的大脚也一定能配个一米八的大个,可最后不到一米七,这在后来让我媳妇经常奚落我,说什么四级残废。

后来我发现那些身高不高的人,都长着一双小脚,唯独我的脚很大,这绝对是因为在初中那三年营养不够导致的。

但我的母亲却说,你姥姥村里的那谁谁谁从小跟着他妈出去乞讨,也一米八的大高个怎么解释。

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奇怪现象,无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

我父亲说,外甥似舅,因为我舅舅不高,我姥爷也不高,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父亲打压母亲娘家人的说辞而已。

这些经历告诉我所谓的营养其实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或许他们的作用会让你觉得你的生活不错,有经济实力,是个值得拥有的好伴侣,仅此而已。

相比童年,初中的那些饮食,现在的馒头,包菜,鸡蛋,小米糯米粥,不知道丰富了多少倍,为什么很多人还在批评馒头没有营养,粥是碳水,长期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也不知道这样说的人是听别人说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果听别人说这些没有营养,自己也跟着说,那么一点意义也没有,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观点往往是谣言,以讹传讹没有一点直接借鉴的地方。

如果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那只能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都应该被尊重,不能因为你喝粥不舒服,你就否定别人喝粥的养胃方案。

其实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喝粥,啃馒头,吃包菜,还有人一顿饭两个鸡蛋的,不管怎么样都要以身体能承受为先。

养胃的目的不就是让胃舒服吗?如果喝粥,啃个馒头就很舒服了,那么还纠结它是否有营养,是否是碳水干什么?哪怕它妈是蛋白质也没关系。

没错,只要舒服,吃什么不重要,其他一切不重要。

加油,余生君!

0 阅读:0

经亘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