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4年八月初九(农历),刘义隆正式登基,改元年号为元嘉,文武百官无不加官进爵。而在八月十二,刘义隆的命令落到了谢晦的头上,任命他为担任荆州刺史的实际负责人。面对这一意外恩赐,谢晦心头一凉,心想刘义隆究竟会怎么看待他的忠诚?
许多大臣慌乱不安。谢晦将要履任之前还特别向前来送行的祠部尚书蔡廓询问,是否能平安无事。蔡廓没有含糊: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是凶多吉少。谢晦一边发抖一边想着如何守住性命,他说那样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杀掉两个皇帝的哥哥,再去主镇荆州,这样权力的集中,恐怕迟早会引来祸患。
聊完再上路的谢晦,心下更为心虚,直到他率军离开建康大门,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的嘴里喃喃:这才是真正的逃过一劫。其实,谢晦心早已明白,刘义隆带来大批军队,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曾经废立皇帝的权臣。
回到425年正月,徐羡之与傅亮地忍无可忍了,他们俩频频上书提出将政务还给刘义隆,并一再强调,希望刘义隆能给他们一个交代。几次三番之后,刘义隆终于勉强同意他们的请求,决定亲自处理政务。在那年正月初十,刘义隆正式接手权政,但徐羡之却并未立即辞职离开。不久,其他一些大臣苦口婆心地劝他回来上班,徐羡之一个不情愿,也被迫继续履职。
再次回到起点,刘义隆在一次次政务中思考,昔日那些心腹伙伴是否真心待自己。王昙首和王华被任命为侍中,王昙首兼任右卫将军,王华兼任骁骑将军,而朱容子则被任命为右军将军。刘义隆明白,此时他需要让最亲密的伙伴来确保皇宫的安全。
事实上,刘义隆早在继位前已经发现并筹划了一系列策略,他知道徐羡之和傅亮想用谢晦来掌控荆州,藉此来对抗自己。所以,他在徐羡之试图让到彦之上任雍州刺史时,果断地否决了。随后他召到彦之前来京城,任命他为中领军,负责指挥所有军队动作。
任命谢晦后,刘义隆立即发布诏令,宣布他为荆州刺史的正任。这一举措,让许多大臣唏嘘不已,同时,谢晦的心也悬了起来,他开始感到未来命悬一线。
七月十五,刘义隆开始动身,当他见到傅亮时,他表现得极其伤心。傅亮也感受到刘义隆的难受,因为无论如何关于他俩兄长的死亡问题实在无法逃避。刘义隆痛哭流涕,哽咽不已,连在一旁侍奉的人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傅亮被逼到无可回应,但依然微笑以对。
七月,刘义隆的机会来了。实际上,刘义隆从未像汉文帝一样,是在完全无能为力之后才抄袭作业的,他在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足以解答考卷时,选择了更主动的姿态来面对挑战。436年,刘义隆接见了到访的傅亮一行,傅亮称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刘义隆的准备。然而,荆州内部的同僚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听说刘义符和刘义真已经被杀。
王华立即对刘义隆表示,这些人无法成为司马懿和王敦,无需担忧。刘义隆大笑回应:如果你要成为宋昌,我就会成为汉文帝。那么,我必定要去京城!王华的意见让刘义隆拜服,他也逐渐感受到,必须毫不畏惧地去开创自己的帝王之路。
徐羡之、傅亮等人根本没想到刘义隆会带上整个荆州的军队入城,他们本想着像当年的汉文帝一样,规规矩矩带上几个人就好。而刘义隆则命王华留镇荆州,派到彦之率军先行踏上进京之路。当时,到彦之本来还准备推托,但刘义隆毫不留情面地安排他去镇守襄阳。
这样十足胆怯的行为也是有历史背景的,从当年的刘道规响应到之后刘道怜和刘义隆接连的辅佐,刘裕根本对到彦之不感冒。后来,这次机会摆在刘义隆面前,他果断地把到彦之召回,以便重新安排。
刘义隆从傅亮等人开始,逐步敲掉了这些潜在的威胁者。他用逐步取而代之的方式,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关键岗位。至此,刘义隆也逐渐完成了从一个傀儡君主到真正掌控局面的转暗。八月初八,刘义隆到达建康,全体官员在新亭迎接。傅亮在徐羡之询问新帝情况时表示,刘义隆是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控制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