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看了徐峥自导自演的《逆行人生》这部电影,觉得里面其实体现了很多中产理财的脆弱性,所以就这里展开跟大家聊聊吧。
播客的音频已经上传小宇宙、苹果播客和喜马拉雅的“精分派”栏目,当然还有视频号“张翼轸”的音频栏目。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徐峥饰演高志垒,是一个IT 大厂的码农小组长,估计是P7 这个级别的。因为被裁员,所以面临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为了还上每个月15000元的房贷,所以选择了去做外卖员,并为了成为单王拼死拼活,戏剧冲突也由此而来。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网上就有非常多的批评的声音,很多的视频用预告片来抨击说他是消费穷人,或者是粉饰太平回避现实等等。其实这反而坚定了我要去看一下这部电影的决心。
从我那么多年看电影的经验来看,一部电影在预告片阶段就有那么多批判的声音,不是一种特别正常的情况,我挺怀疑是不是因为2020年疫情的时候,徐峥的那部《囧妈》选择了在线上上映,坏了规矩,成了电影圈、院线圈的公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批判声音出来。
于我而言,至少徐峥前几年那部《我不是药神》,观感还是不错的,后面的《爱情神话》口碑也好,所以我还是愿意冒着看一部烂片的风险,去看看逆行人生——更何况我本身还是一个“烂片爱好者”。
幸好,最终的结果,我觉得是不虚此行,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看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有没有以一种仰视的态度,或者粉饰希望的方法去描述外卖员,以此给观众一种猎奇感,个人觉得是没有。算法支配的外卖员,时不时的交通事故,背后穷苦的家庭,这些都没有回避。
当然,我没有做过外卖员,也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不是一个合格的评价者。
但我听最近播客节目@井户端会议 中邀请了曾经做过外卖员如今的脱口秀演员南瓜来做了一段点评。在西安和上海做过几年外卖员的南瓜,认为这部片子对外卖员的描写总体是比较客观的,我想这个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评价吧。
当然,外卖员的现状不是本篇的主题。
让我们回到电影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在被裁员之后,是如何一步一步滑向外卖员的,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脆弱的中产理财生活所导致的。
我总结了一下,在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身上,集中了五个脆弱点。
脆弱点 1:父母的医保电影中,直接让徐峥饰演的高志垒陷入绝境的,是他父亲在知道他被裁员,在经营的小卖铺中搬运重货,引发脑溢血需要开刀,整个手术和ICU等费用,花了差不多30万,恰好抵消了他被裁员时单位给的30 万元离职补偿赔偿,进而导致了他现金流特别的紧张,被迫去送外卖。
从电影中的之字片语来看,我猜高志垒的父母是应该是农村来上海生活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判断,是因为如果他父母如果是上海居民,有医保的话,哪怕是真生了这样的一场病,住了那么多天的ICU,应该也不会用掉30万元。ICU虽然比较贵,但是上海的医保其实在这一块上报销的额度是相当给力的。这块上,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早些年我母亲也因为脑出血开过刀住过院,这个开刀的报销力度还是可以的;前几年我父亲生病也在 ICU住了好多天,ICU总费用大概13万元左右,但我们自己真正需要拿出现金的,也就是2万多块,更多的都是由医保支付的。
电影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要花掉30万,我估计可能还是没有医保的原因。
这其实是蛮多的北漂一族或者沪漂一族,这些新移民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理财脆弱点——父母同住在大城市,但他们医保这块没有任何的垫底,如果农村的甚至可能还没有退休工资,这会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不确定性。
而且伴随父母年龄的上升,这个风险点会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疾病这个风险点是没有办法改变,是无法避免的。
暂时来说,只能是依靠过度储蓄的方式来留下一笔应急金的。如果未来各个城市的惠民保,能够考虑新移民父母同住后的医疗保障,将他们纳入,那就善莫大焉了。
脆弱点 2:P2P 暴雷作为一个大厂工作多年的程序员,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家里竟然没有一点点储蓄,电影也交代了缘由——多年前买P2P爆雷了。
这个或许也是当代中产许多人这几年反复遭遇的问题,憧憬着高收益,结果却本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某种程度,我觉得这都不是上当不上当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资产配置的理念。
P2P 的不靠谱,其实早些年就显露了,我记得央行的领导有一年在陆家嘴论坛上其实都提醒过,对于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要做好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
别说 P2P这样后来不正经的理财产品,哪怕是正经的理财产品,或者基金股票之类投资,也不能孤掷一注啊。
一个均衡的资产配置,是必须的。
多资产的好处,不仅仅是现代资产组合管理中说的,低相关性降低组合波动风险。
对当下普通的白领,尤其是理财知识不太靠谱的普通白领,最关键的一点,是避免你买的任何一个资产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出现像《逆行人生》中这样全部完蛋,一分钱都没有的悲惨局面。
理财,时刻要在脑海中做假想的压力测试,估计任何一个资产出现“灰犀牛”或者“黑天鹅”事件时你会如何。
只有当你分散在不同的资产中,你才能确保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才能避免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悲剧。
脆弱点3:全职妈妈全职妈妈,或者说家庭主妇其实是这两年比较热门的一个概念。
在蛮多年前,我身边有同事打趣说准备辞职去做全职妈妈。
她当时的算法是每个月请家政阿姨来做家务,月开销6000元,而自己在单位写稿,可能一个月稿费也就6000元,等于赚的钱都交给了家政阿姨,还不如自己做。
当然我那个同事当时也就是开开玩笑,最后还是继续在工作,今天也依然是。
我始终觉得,选择做全职妈妈或者说家庭主妇这件事,是一个需要非常非常慎重的一个决策。
工作这件事情,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一个负担,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会觉得自己要躺平。
但是要知道,对于一个母亲,当你感受到那种被困在孩子身边,或者说被困在家务中的感觉时,才能明白工作,或者说因为工作带来的社交、带来的满足感,某种程度其实是对你内心的一种滋养,或者说至少是一种平衡。全职妈妈,未必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更何况,我始终觉得,全职妈妈这个概念,放在中国尤其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毕竟我们新中国,花那么多年推进男女平等,让妇女能够撑起半边天。而如今女性倒退回家庭,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思考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选择。
当然,上面的讨论,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今天还是聚焦财务视角。
从财务角度来说,全职妈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所有的收入都来源自丈夫的收入,尤其是工薪收入的话,相当危险。比如电影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一旦他的收入出现了问题,对于整个家庭就是100%的收入危机。
其实,这也是我觉得《逆行人生》这部电影在编剧和设定上,最不合理的一个地方。
在电影中,辛芷蕾饰演的妻子,本业是架子鼓,所以在高志垒被辞退之后,她也有在直播打架子鼓,甚至打算去教小朋友打架子鼓。
其实像这种有一技之长的,而且是社会普遍需要技能的人员,我始终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全职妈妈。
哪怕是为了照顾孩子,希望工作时间更自由一些,我认识的许多人,也会选择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在孩子上学之后做一些相关的直播或者自媒体,又或者是周末去做一些授课。
这样的话,既可以兼顾时间上的自由,又可以有一份收入和社交圈,这其实是相对比较稳健的一个手段。
像电影中这样完全去做全职妈妈的,我觉得其实不太理性,尤其是高志垒的父母和他们同住,本身就可以帮忙照料孩子的前提下,做全职妈妈更不具有合理性。
如果他之前能够有一些副业,比如以自由职业的方式去经营自己的打鼓技能,那也不至于悲惨到像电影中后期甚至去美甲店给人做腿部美甲之类。
所以电影中那么悲惨的剧情设定,我觉得有一点为苦难而苦难的味道了。
跳出电影,我觉得现代的家庭,双职工还是一种稳健的结构。从财务角度,双职工是有双职工优势的。单单依靠任何单一个人的收入,财务结构性上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经济景气度下,多一份收入就降低一份风险。
如果更具体来说,如果夫妻双方的职业,具有周期不相关性或者不同的 Beta,那么更好。比如如果丈夫是大厂员工,虽然收入多,但是不稳定,而且容易成为青春饭;那么妻子是公务员,那么相对平稳就能降低家庭总收入的波动,如果妻子是医生,越老越值钱,那么就能更好的对冲。这其实就是一种人力资本层面的资产配置了。
脆弱点4:国际学校在电影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女儿恰好是升学阶段,拿到了国际学校的 offer,一年的学费是20万元。
这一幕,也算是相当写实,的确是当代许多中产会尝试的一条道路,从小就在孩子的培养上花非常多的钱,甚至走昂贵的国际学校的线路,从高中就打算将孩子送出国念书。
这种昂贵的国际学校,以及走海外升学的道路,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到底是不是一个好投资?
这其实是我很多年来就深表怀疑的问题。
当然,我也明白,很多的家长在送孩子去读国际学校的时候,他根本不是按照一个投资,去做理性的决策的。
这种选择,更多体现的是对孩子的一份爱,或者说是一种对于阶层跌落的担心。
但其实,在当下的经济状况下,我觉得对很多的白领而言,首先要担心的不是自己孩子出现阶层的跌落,而是自身会不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出现阶层的跌落。
电影《逆行人生》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其实已经很清楚的呈现这种可能得残酷性。
当他被裁员,找不到一份P7档次的工作,在投了1000多份简历,依然找不到工作,被迫去做外卖骑手时,这岂止是阶层的掉落,简直是阶层的跳崖。这其实才是当代中产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风险,也就是自身阶层的不稳固。
很多的中产,从收入来看,的确算是中等偏高的收入。但这种收入,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稳定的幻象。
一方面,很多的高收入,更多是一个青春饭,甚至是以透支工作时间为代价的,本身的持续性就有问题;另一方面,很多的高收入,依托的是特定的平台,或者是特定的企业,并不具有普遍性。
但很多的中产,其实会将自己当下的高收入视为理所当然,并没有视为一个时代的Beta,而是视为自己人力资本上的那个Alpha。
但一旦遭遇类似这两年整个宏观经济的低迷,或者是类似互联网行业前几年的反垄断时,就会真正发现高收入不再是那么可持续的。
正因此,对于普通的中产,国际学校路线,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事情。
电影中,高志垒还算是幸运的,处于女儿刚刚拿到 offer 还可能放弃的阶段。如果是已经读了一两年后出现负担不起学费,那才是真正的悲惨了。
脆弱点5:房贷毫无疑问,前面4个脆弱点的共振,最后叠加了第五个脆弱点,也就是每个月15000 元的房贷还款压力,才导致《逆行人生》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被迫选择了外卖骑手这个行业,选择了去拼搏做单王,以希望获得一个月15000 元的收入。
平心而论,在此时此刻的上海,每个月15000 元的房贷不能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海的社会平均工资是12307元,按照一般银行审核上限,也就是按揭贷款金额不超过收入的 50%,那么按照一家两口都是社会平均工资计算,15000 元按揭,不算太离谱。尤其是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还是一个大厂码农小组长。
而且按照上海的房价,以及15000 元的按揭来估算,其实高志垒买的房子,应该也并不会太大,或者地段太好。
但当下,在思考还贷压力时,可能需要有一种“重置收入”的测算。也就是假设当下被离职,重新找一份工作,在比较常态下能够找到的工作和收入水平,房贷会否构成压力。这或许比乐观的用目前的薪酬去估算,要谨慎许多。
更何况,有工作和没工作时,还贷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个叫住房公积金的东西,住房公积金一部分是从我们的收入中扣除,另一部分是公司为我们缴纳。如果是比较豪爽的企业,甚至还有补充公积金,两项叠加之后,每个月可能就是大几千的金额。所以对于在职人员,在用住房公积金还贷之后,其实实际的现金压力往往会显得比较小。
但是一旦你被离职,这一切都化为乌有之后,就会发现完全靠你自己的现金去还贷,压力就会非常非常的大。
所以一个现代的都市白领,在考虑房贷压力的冲击时,一定要按照没有住房公积金的前提下去思考,思考对你的财务状况会造成多大的压力,否则的话其实是会有一定的误判,这种误判只有到了失去工作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
脆弱的破局之道在聊完了上述五个脆弱点之后,再说说这部电影中,主人公高志垒应对这场财务危机的选择。
虽然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作为商业电影,终究是要给人一些希望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在电影中因为各种的阴差阳错,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虽然在过程中赔了5000多元的货物损坏,即使在遭遇了车祸的撞击之后,终究是拿到了当月的单王,还上了当月的房贷。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结局尊重现实。
虽然徐峥饰演的高志垒成了当月的单王,但是其实所有看电影的人都明白,这样的一个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在电影中,虽然徐峥开发的那个小程序,被于和伟饰演的外卖公司老板看中,有了一个重回码农岗位的可能,给观众一点憧憬。
但是,最终高志垒一家人,选择卖掉了原来比较大的房子,搬到了一个老式小区,买了一栋更小的房子,降低了还贷的压力。这其实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结尾。
这个结尾的现实性,我觉得有点像很多年前我看井上雄彦漫画《灌篮高手》的时候。
作一部热血漫画,樱木花道和流川枫率领的湘北队,就必须能够用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打败当时全国制霸的山王工业队,实现一个不可能任务。但作为一部都市热血漫画,这终究不是一部玄幻漫画,所以井上雄彦随后就安排湘北在打败了山王工业队之后,精疲力尽输给了下一场的对手,并没有获得全国大赛的冠军。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设定。
同样的道理在《逆行人生》中,虽然徐峥饰演的高志垒,哪怕获得了当月的单王,但最终是选择通过卖房置换来降低每个月的还贷压力,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应有的一个结局。
这其实也是财务规划下,对于白领而言,在面对财务危机下一个最简单也就是最靠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首先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孩子的国际学校,比如过大过好的房子,随后才是增加收入,比如电影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跑外卖,比如妻子做架子鼓的授课,这样才能让整个财务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才有可能在逆行人生之后,获得一个真正可行的有实际意义的光明未来,而不是一个在电影中,依靠编剧的上帝之手,给予的一个虚幻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