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初元年九月九日(690年10月16日),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一代女皇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正式登基,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开始了长达15年的女皇岁月。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被承认的一位女皇帝和影响中国历史的四个女人之一,武则天在位期间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她做出了很多改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在位时大肆任用酷吏,同时也做出了很多饱受后世争议的事情。
那么,武则天在位的这15年当中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又该如何判断呢?
武则天登基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迁都洛阳。
这件事在历史上意义特别大,因为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时代开始,北方几个重要政权都是以长安为都城。同时,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隋唐两代的皇帝一直想要摆脱关陇集团的束缚,直到武则天迁都洛阳,才算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之后,关陇集团对国家的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这在历史上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把国号改为周,并且大肆分封武家诸王。自此之后,李家宗室的力量衰弱到了极点,而武家则是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武曌
除此之外,早在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掌权时,武则天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举报告密的运动。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命正谏、补阙、拾遗一人掌之,先责识官,乃听投表疏。”不管是什么身份,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一样可以来洛阳举报,甚至武则天还有可能亲自接见。
这个做法,看上去似乎非常公平,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起到了广开言路的作用。但很快,这个运动在一些有心之人的歪曲之下,就渐渐变了味道。很多臭名昭著的酷吏开始借着这个机会上位。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时代就此开始。
在这个酷吏横行的时代,武则天作为最高执政者,其实知道那些酷吏的恶行。但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武则天却默认了这些酷吏作恶,甚至暗中支持他们。
武则天之所以这样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当时的武则天虽然大权在握,但还是有很多人反对他。而这些酷吏的存在,既可以帮助武则天清理这些反对者,而且未来还可以拎出来帮武则天担责,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一年多以后,到了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再次做出了一项重要改革,那便是推行试官制度。
所谓试官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官员入仕之后需要先经过一段试用期,考察个人能力。这个制度从现代来看,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个年代绝对算是一个相当伟大的创新。而且自此之后,这个制度一直保留了下来,被后来的很多朝代延续。
武曌
除了在内政方面进行改革之外,武则天即位之后,也没忘了对外战争。
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战争虽然不像贞观年间那样开疆扩土,但是其重要性却一点不低。因为唐朝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的开拓之后,到了唐高宗在位中期的时候,版图已经达到了极致。
而随着唐朝版图的极端庞大,在这不久之后,各种问题也紧随而来。在李治时代后期,高原上的吐蕃政权彻底崛起,并且开始和唐朝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北方的突厥死灰复燃,再次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李治驾崩之后,接下来唐朝高层又陷入了数年的混乱,导致对边疆的注意力十分有限。
所以,后世很多人说,是武则天败家,导致了唐朝版图的缩水,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武则天还没开始掌权的时候,唐朝就已经因为版图过大,无力长时间维持了。而武则天登基之后,反倒是多次对外用兵,尽可能地保证了唐朝的巅峰版图。
长寿元年(692年),在武则天正式推行试官制度的那一年,武则天派大将王孝杰出征西北。在此之前,吐蕃已经攻陷了安西四镇,导致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大幅衰退。此战之后,王孝杰重新拿回了安西四镇,大获全胜。“冬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 碎叶镇。”此后,武则天力排众议,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再次向西域增兵三万。
武则天的这个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因为恰恰是她选择增兵,重新设置安西都护府,唐朝才能再次实现对西域的长期控制。此后,一直到唐玄宗时代之前,吐蕃虽然多次进犯,却始终再也没能抢走西域。
武周疆域图
不过,武则天的这次强烈反击却迎来了一次强力反弹。一年之后,长寿二年(693年),西突厥同样死灰复燃,开始联合吐蕃进攻武周,打算重新夺走武周对西域的控制权。与此同时,当西突厥这边动手之后,北方草原上的后突厥,也同时开始行动,联合室韦等草原民族一同反叛,一起围攻武周。
一时之间,武周的大半边境同时燃起战火,颇有小说里描述的“举世攻唐”的意思。
然而面对这样的危急局面,武则天并没有任何退缩,反倒是积极应对,派王孝杰对付吐蕃和西突厥联军,派李多祚去对付室韦叛乱,同时又派了一支阵容庞大的将军队伍去对付后突厥。结果后突厥听说武周的反击之后,压根打都没打,直接就退了。
如此,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后,武周击退了多个方向的进攻,而且几乎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奠定了整个武周时代,国家版图的完整。
此后,到了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则天再次派遣王孝杰进攻后突厥。后来,王孝杰也不负众望,打得后突厥不得不再次臣服。“正月丙午,以王孝杰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击突厥。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太后喜,册授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击败了后突厥之后,武周的边疆安全问题暂时告一段落。所有的边疆战乱都被武则天以铁腕手段镇压了下去。所以,在这一年,武则天选择了去嵩山封禅,表彰一下自己的功劳。
王孝杰
在这次封禅活动之后,没过多久,武周边境又再次出现叛乱。不过这一次叛乱的对象,是一个新的敌人,名叫契丹。这也是契丹作为一个政权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契丹叛乱之后,武则天再次派出大将王孝杰前去平定。然而在这次战争当中,王孝杰却不幸战死。“孝杰军至东峡石谷遇贼,道隘,虏甚众,孝杰率精锐之士为先锋,且战且前,及出谷,布方阵以捍贼。后军总管苏宏晖畏贼众,弃甲而遁。孝杰既无后继,为贼所乘,营中溃乱,孝杰堕谷而死,兵士为贼所杀及奔践而死殆尽。时张说为节度管记,驰奏其事。则天问孝杰败亡之状,说曰:‘孝杰忠勇敢死,乃诚奉国,深入寇境,以少御众,但为后援不至,所以致败 。’于是追赠孝杰夏官尚书,封耿国公。拜其子无择为朝散大夫。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后来武则天只能派遣李楷固等人前去接班。又打了一年之后,才终于平了契丹。
到了这个时候,武则天其实已经将这个国家重新推回了正轨,一扫之前的颓唐。所以到了神功元年(697年),也就是武则天正式登基七年之后,武则天开始逐渐趋于保守,不再积极进取。
这一年,在武则天的执政生涯当中,无疑是标志性的一年。
在这一年当中,身为酷吏之首的来俊臣诬告武氏诸王以及武则天的两个儿子谋反。来俊臣的这次诬告,通常被认为是他的反扑。身为酷吏之首,来俊臣知道自己将来难以善终。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武则天的继承人,这样才可以长时间保证自己的地位。“俊臣将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遂相掎摭,则天屡保持之。而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乃弃市。国人无少长皆怨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
来俊臣的这个举动直接犯了众怒。所以武氏诸王和李家宗室双方难得联起手来,一起去武则天那里举报来俊臣。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想再继续进取,酷吏这把刀对于武则天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武则天就顺水推舟,将所有过错都推到来俊臣身上,最后将来俊臣凌迟处死。“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元恶,不去之,必动摇朝廷。’太后游苑中,吉顼执辔,太后问以外事,对曰:‘外人唯怪来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有功于国,朕方思之。’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与此同时,来俊臣这件事也提醒了武则天,或许是该认真思考继承人的问题了。
狄仁杰
当时的武则天有两个选择,一是传位给武家,二是传位给李家。在这两个选择当中,武则天曾经纠结了很久。“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涕泣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主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岂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但最终,关键时刻,宰相狄仁杰开口,成功劝说武则天传位给了李家。“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于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于是,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召回了被她流放14年之久的李显,并且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仁杰降拜顿首,曰:‘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后然之。更令太子舍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余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另外,在这一年,武则天成功利用反间计,使得强大的吐蕃出现内乱。最后,吐蕃赞普杀了最能打的大将,导致吐蕃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原本强大的吐蕃开始被内部问题拖住,此后的数十年里都再也没能威胁到唐朝,最多也就只能骚扰一下唐朝的边境。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武则天觉得自己的一生或许已经圆满了。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在这位传奇女皇的治理下,国家蒸蒸日上,边境逐渐安全,百姓生活富足。虽然高层还存在很多隐患,但只要武则天还活着,这些隐患就不是问题。所以,在这之后,武则天开始逐渐沉迷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宠信男宠。
武则天执政的最后几年几乎没什么作为。反倒是为了女皇陛下的兴趣爱好,国家大兴土木,消耗了不少国力。这也是武则天最被后世所诟病的地方,在她执政的最后几年,确实是消耗多于贡献。
执政前期贡献较多,但酷吏横行;执政后期没了酷吏,但是又大兴土木,宠信男宠。而且给后来的唐朝,埋下了好几个大雷。导致接下来的十年里,唐朝连续发生政变。所以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实在是很难评论。
李哲
在执政最后的几年当中,武则天不但宠信男宠张家兄弟,甚至还给了他们很大的实权,让他们在朝堂上立足。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在迎仙宫内卧床养病,张家兄弟趁机封锁的迎仙宫,禁止外人参见。打算以此挟持武则天,夺取最高权力。“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诛之。柬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因指天地以自誓。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閺乡杨元琰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元琰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谓曰:‘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易之等疑惧,乃更以其党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易之等乃安。俄而姚元之自灵武至都,柬之、彦范相谓曰:‘事济矣!’遂以其谋告之。彦范以事白其母,母曰:‘忠孝不两全,先国后家可也。’时太子于北门起居,彦范、晖谒见,密陈其策,太子许之。癸卯,柬之、玄、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今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太子曰:‘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而入。太后在迎仙宫,柬之等斩易之、昌宗于庑下,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太后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太后见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彦范进曰:‘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李湛,义府之子也。太后见之,谓曰:‘汝亦为诛易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湛惭不能对。又谓崔玄暐曰:‘他人皆因人以进,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对曰:‘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于是收张昌期、同休、昌仪等,皆斩之,与易之、昌宗枭首天津南。是日,袁恕己从相王统南牙兵以备非常,收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系狱,皆易之之党也。初,昌仪新作第,甚美,逾于王主。或夜书其门曰:‘一日丝能作几日络?’灭去,复书之,如是六七。昌仪取笔注其下曰:‘一日亦足。’乃止。甲辰,制太子监国,赦天下。以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玺书宣慰诸州。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惟张易之党不原;其为周兴等所枉者,咸令清雪,子女配没者皆免之。相王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皇族先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仍量叙官爵。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李湛留宿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庚戌,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并赐爵郡公。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自余官赏有差。张柬之等之讨张易之也,殿中监田归道将千骑宿玄武门,敬晖遣使就索千骑,归道先不预谋,拒而不与。事宁,晖欲诛之,归道以理自陈,乃免归私第;帝嘉其忠壮,召拜太仆少卿。”这场政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迁居上阳宫,彻底过上了养老的生活。据记载,“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十个月之后的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病崩于上阳宫内,一代女皇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武则天崩逝之前,留下一份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皆赦之。”自己去除了自己的皇帝称号,改为以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无字碑
另外,按照武则天的遗诏,在武则天崩逝之后,乾陵外树立起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武则天自从显庆五年(660年)开始,执政生涯长达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当中,武则天做了很多很多推动历史发展的事情,比如坚持推行科举制,开创武举,发展农业,整顿吏治,在军事上更是取得了多次对外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唐朝的庞大版图。但同时,武则天滥用酷吏,宠信男宠,在位后期大兴土木,对国力的消耗比较严重,这也是事实。
正是因为武则天的贡献和过错都比较多,所以千百年来,有关武则天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这些,对于武则天本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或许,在武则天晏驾之前,留下遗诏去掉自己帝号的时候,她已经放下了一切。
其实武则天称帝对她的执政完全是debuff,多树立了很多敌人不得不用酷吏压制,军事上就吃力很多无法形成忠于武家的能臣集团,最后只能放弃把权力传给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