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正在成为金猴。
火眼金睛,照亮财路。
8月20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上线便在游戏平台热卖,赚得盆满钵满。
23日晚,全球1千万份销量达成,有望冲击全球销量第一的单机游戏……
几天过后,人们发现赚的不仅仅是游戏,
做直播的赚了。
卖电脑的赚了,搞旅游的赚了。
卖咖啡的赚了,就连买咖啡的也赚了……
有媒体报道称,大量相关产品缺货、下架,有店铺表示,“5个客服干活都回复不过来”。
8月20日,电商平台出现了许多售卖《黑神话:悟空》激活码的商品。
在拼多多一家店铺内,“《黑神话:悟空》游戏本体(含预购奖励)steam正版国区激活码”的商品售卖258元。
“《黑神话:悟空》豪华版(含预购奖励)”售价318元。
均显示即将抢光,页面信息显示,该商品“已抢590件”。
京东国际采销直播间还设置了一场《黑神话:悟空》的主题,销售索尼PS5、外星人电脑、游戏手柄等,页面信息显示超30万人观看了本场直播。
款炙手可热的新IP也被盗版商家盯上,使用游戏素材制作的鼠标垫、徽章已有商家在售。
据梳理,《黑神话:悟空》在购物平台的官方店铺销售的大量联名短袖T恤、联名斜挎包显示缺货,售价128元的八位堂《黑神话》联名游戏手柄则在游戏正式上线前就曾显示售罄。
游戏上线之后,不仅是游戏卖得火爆,连带着许多周边产品和行业也沾了光,这种游戏联动各种产品的商业模式在业内常见吗?
联动想卖得火,主要看的是什么?
黑神话悟空在游戏里有多处场景是取的实景,这种取实景的手法在国产游戏里常见吗?
黑神话悟空在海外也受到了挺高的关注,黑神话悟空可以起到输出中国文化的一些作用?
在中国文化输出这件事上,游戏具有怎样的优势?
其实之前西游IP的游戏也出过不少,但没有像黑神话这样火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北京日报记者莫凡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猴王出世,所有中国人都可以沾光,就看你如何与美猴王一起双向奔赴了。
游戏联动,在业内比较常见,此前原神堪称联名狂魔,从餐饮到文旅,乃至航空,都有联名过。
但大多数联名,主要是互相借助热点,深入到联名品牌的目标受众视野中,扩大影响力,寻找增量用户,营销意义大于盈利目的。
此次,《黑神话:悟空》的联动,则初衷或许是互相借力、扩大影响。
现在则是由于悟空出圈、出海太过迅猛,以一己之力达成带动相关产业的一起爆发,这其实还是品牌影响力强大且热力值爆表带来的传播学价值。
国产游戏,此前也出现过取实景的打法。这其实是国外知名游戏《刺客信条》最常见的套路,被国内游戏借鉴。
但此前大多数游戏,特别是网游,由于其画面表现力一般,难以真正写实,往往取实景的意义并不大,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
此次,《黑神话:悟空》由于是单机游戏,画风暗黑、写实,特别适合还原现实景点,加上游戏为神话色彩,用来表现古建筑,恰到好处。
此前刺客信条完美复刻卢浮宫和巴黎老城,让许多玩家跟着游戏去考古,跑到巴黎去寻踪。
这种高精度到连个隐蔽小门都能在游戏中呈现并成为游戏的某个通关节点的玩法,所带来的沉浸感、接近性、真实性以及文旅价值都极高。
黑神话悟空做了探索,也和景区有了联动,或为中国文旅开启一道虚拟世界引流的大门
近年来我们的文化出海,通过网文、网剧和网游这个新三样,让许多传统文化都在海外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
其中孙悟空作为超级IP,自然在这个文化出海过程中,获得了重点传播。
这让《黑神话:悟空》到了海外,不再水土不服,反而水到渠成,通过独有的中国神话、东方韵味,让齐天大圣收获更多海外粉丝。
同时让中国文化,借助齐天大圣的传播,而进一步加深印象。
不得不说,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然经历海外受众从模糊到熟悉的过程。
而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媒体,可以在强互动过程中达成沉浸式体验,文化代入感更强烈。
这个载体,更容易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最容易被海外各种年龄层次、教育水平和文化习惯不同的受众所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游戏的方式,去不断深化这种体验。
如借助外国人较为熟悉的功夫熊猫、李小龙等角色,可以在战斗技能中增加川剧的变脸、少林武当功,让海外玩家在游戏中逐步了解更为细节、原味且在游戏中不突兀的中华神韵。
总而言之,就是在玩中传播,让中国故事变成一种外国玩家能看得见、玩的爽、想了解、更倾心的快乐体验,配合其他领域的文化出海,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面和传播深度。
如此一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扬,也就自然而然、自然深入了。
过去国内西游IP的游戏,大多是网游,西游人物如孙悟空,只是扮演NPC角色,用户的代入感不够强烈。
孙悟空作为中国神话中公认的英雄,可谓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齐天大圣的梦。
通过游戏,成为齐天大圣,就是一种圆梦之旅。
因此,单机游戏让玩家作为“天命人”扮演悟空,这种从路人变主角的差异,让黑神话的火爆,水到渠成。
我们作为天命人,更要在《黑神话:悟空》突破1千万份销量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命。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