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子受命于天”,董仲舒口中高于皇帝的天道,究竟是什么?

雨后清新小筑 2024-12-16 15:06:50

前言

董仲舒继承前人的“天命”“天道”的思想,借助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仁义学说为贯通其体系的基本精神,而构建了一个内容庞大的适应汉代社会需要的思想理论体系。

统治者要顺天命而行,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天的意志品质,以更有利于“承天意而从事”,更好地维持其统治。董仲舒讲求天是意志之天,因此君要“循天道”。

那么,这所谓的天道是什么样的呢?

仁义之天

人们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和体悟往往都是渗透了自己的价值观在其中的。

那么,董仲舒所理解的“天”,也同样是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以仁义为原则的社会道德发展要求,映射到对天的体悟中的,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言:为人者天。天是最有智慧而又最无私的,他创生万物而又缄默不语,正是孔子所

天何言哉百物生焉!(《阳货》)

他从不计较得失,而是终而复始地为万物服务。董仲舒认为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首先,天创造了人,天是人的本源。人之所由受于天也。(《循天之道》)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为人者天》)

人虽为父母所生养,但人的终极根源仍然是天。其次,天不但创造了人,又创造万物以养人。董仲舒认为: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王道通三》)

大公无私,不讲求利。他不仅给予人以物质上的养育,而且,天之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身,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身之养重于义》)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服制像》)

天生万物,用五谷杂粮以养人口,用花椒兰花芬苾等香物以养人鼻,用雕琢刻镂以养人目,用琴瑟竽笙以养人耳,用威仪以养其四体。不忘了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这就是天最基本的品质,是人得以生存的根据。

天有仁义之施。董仲舒认为“天两有阴阳之气,阳气主善主生,而阴气主杀”,那么,天具有“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汉书·董仲舒传》)的特点。崇尚德治,主要以道德而不是刑罚来统治万物,关爱生命,那么,人也要尊天意而行事。

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见其光,所以为明。

故位尊而施仁,藏身而见光者天之行也。(《离合根》)天居于高位却施仁于人,不动声色之间已经以仁义将世界管理得井井有条,可谓神明。

所以“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王道通三》)天就是仁义精神的象征。

天生人并养育人,因此人的身体形状以及人的性情好恶方面都是类似于天的,这就是董仲舒所认为的“人乃天之'副本’”。他认为天志仁道义: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为人者天》)

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性情有由天者矣。(《为人者天》)天有喜怒哀乐的道德情感,那么人作为天的副本,其性情也完全源自于天。

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王道通》)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于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

君循天道

董仲舒谈论天,讲天道,说阴阳、五行,但他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思考而就天论天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政治社会服务,想要借助天道来论证人事,使人间社会也遵循天道而行事。

既然人是天的副本,那么 “同类相动”,人与天之间会存在多方面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存在“天人感应”现象,就表现为:治世与美岁同数,乱世与恶岁同数,以此见人理副天道也。

(《王道通三》)他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主要作用表现在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

而董仲舒又借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证此现象。人间的君王是代表天意的“天子”所以首先要秉承天意而行事,“天意落实到社会的治乱兴衰上,就表现为统治者'观阴阳’以明确天意,顺天意以采取措施,就是'副天之所行’,还要顺'五行之义’而行,遵循仁义道德原则。”

正所谓君循天道。他强调“君循天道”,主要是从天道的高度来制约统治者以施行“仁义之政”,以天威来震慑君王。

人间君王作为“天子”,在人间具有至高权力,代表天意而行事,那么,其一切行为就都应该顺天意、合天道: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为人者天》)

为人君者,其法取向于天。故贵爵而臣国,所以为仁也。(《天地之行》)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那么君王也就要效仿天而行仁义:

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行也。故为人主者,法天之行,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戒,乃不自劳于事,所以为尊也。(《离合根》)

以德来教化百姓,爱民,而不故意以刑罚来惩治百姓,这是具有仁义精神的天的要求。

天创生人,并养育人,将最高权力赋予人间“天子”以代表天来行事,但是天还会随时监督着人尤其是君王的行为,如有不端,则会被剥夺权力。

董仲舒认为,天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表现为祥瑞或者灾异来表达其意志。人是天的副本,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阴阳义》)

“天子”应该效法天而行,行为如果符合天意,遵守仁义之道,就能得到天的奖赏,天就会降祥瑞,如凤凰、麒麟、嘉禾等:

异谴告”的方式给予惩罚:(帝王)之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固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无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汉书·董仲舒传》)

实际上,董仲舒讲天道,讲要尊重天的意志,主要是为了借助天威以制约皇帝的行为,使“天子”真正的做到以仁义之心对人,施行仁政,使国泰民安。另一方面也是使君王的统治得以维持下去的必要手段。

0 阅读:0

雨后清新小筑

简介:雨后清新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