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像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 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门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一位年青的来自四川的学子,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他,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这个人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他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地来历。
这位来自四川的年青人,便是大才子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处在新旧党争激烈、交替掌权动荡不安之际,既反对新党变法的激进措施,又反对旧党的顽固守旧,故政治上屡遭打击,数度外放,一生坎坷。尽管这样,他却一直保持着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胸怀开阔,气量恢宏,以顺处逆,以理化情,形成豪爽明朗的性格,达观快乐的人生观和文学上豪放不羁的风格。
词自唐末、五代源起,到宋初的柳永,其生命是音乐,其内容是艳意别情,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到了苏轼这里,词如异军突起。苏轼打破了词的音乐的局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抛弃了词的柔媚婉约的正宗,创造了大量具有鲜明个性和豪放风格的词,开拓形成了豪放词派。
老夫聊发少年狂(图片来源网络)
1072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外放杭州任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这是苏轼第一次踏足北方。在密州,苏轼创作了那首著名的描写出猎场面、气势如虹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推出了雄浑的第一首豪放词代表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全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狂”态毕露,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宋人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些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和豪放派领军苏轼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1079年,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43岁的苏轼因此事入狱几死,朋友出手相救,神宗亦爱其才,得以保全出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苏轼在黄州于公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由此而来。他还放浪山水之间,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千古名作,还有最能代表他豪放风格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图片来源网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生犹如梦幻,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全篇雄阔无比,一词足以不朽。
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