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大妈手拉0.08毫米银丝,30道工序做出奢侈品,全国只剩一人会

这可史不得呀 2024-06-16 09:04:59

文 | 十八停

编辑 | 十八停

在四川成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华绝技,而掌握这门绝技的,中国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道安,被国家指定为该绝技的传承人。

掌握这门技艺的之所以这么少,与它的制作过程密不可分,甚至还要求学徒掌握焊接技术。

这个奢侈品曾经只有皇帝和王公贵族才能使用,后来还远销海外,被欧美等国抢着购买。

可如今,为何这项绝技快要失传了呢?

传承千年的绝技

如果前往成都,一定要去一次道安大师银花丝工作室,因为这里摆放了大量的银花丝工艺品。

不过在炎炎夏日,去的时候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道安在制作银花丝的时候,是不开空调和风扇的。

很多人要问了,在这40多度的天气,为啥不开空调呢?

其实这就是制作银花丝的要求之一,在银花丝制作工艺里,就有一个是高温焊接。

焊接往往在石棉板上进行,石棉板经过高温烘烤,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如果不时刻保持室内通风,那么房间里就会非常难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在进行焊接的时候,需要严格掌握火的方向,稍有不注意,可能一整套银花丝就彻底废了。

银花丝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脆弱,因为一件工艺品往往是由非常细的银丝制成的。

最细的银丝只有头发的一半那么粗,就算想去找一根比较粗的,都很难找到。

如果把一根银筷子交给道安,她拉出的细丝能绕操场两圈,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不会中断。

虽然她是全国唯一一个完全掌握银花丝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可实际上道安只有高中学历。

高中毕业之后,道安就进入了成都的一个制造厂。

她也是在这里,真正了解到了成都银花丝的制作技艺。

成都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瑰宝,就是因为自秦汉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金银冶炼重镇。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使得当地人的金银手艺十分高超。

1970年的时候,考古人员就在陕西西安出土了一个文物,名为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信息来源:成都晚报

这个文物非常精美,浑圆的球体内部装着香囊,无论如何转动球体,里面的香都不会掉落出来,足以看出古代匠人技艺的高超。

该香囊所用到的就是银花丝工艺,但不同的是,成都的银花丝工艺品更加淡雅,有自己的风格。

失传的风险

道安进入制造厂以后,刚开始主要从事一些设计工作。

不过后来工厂的师傅觉得道安很有天赋,于是就开始传授她银花丝技艺。

在道安年轻的时候,正是银花丝产品的黄金时代。

当时从成都生产的银花丝产品,往往远销海外,一旦运到欧美等国家,甚至还会被抢购。

曾经仅一个制造厂,就有300多人从事银花丝制作。

这些工人制作的产品在欧洲、日本等国,一个小花瓶就能卖几百美金,如果大一点,可能值几千美金。

道安在那个时候也没想到,有一天银花丝也会面临失传的窘境。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打磨,道安在2003年才最终掌握银花丝制作技艺。

但此时的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银花丝产品也没了往日的辉煌,而且银花丝制造厂因为改制,很多员工都分流了。

难道没有市场就不做了吗?这是道安问自己的一句话。

这样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在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用,如果一些王公贵族获得了皇帝的赏赐,都会兴奋不已。

回到家后,道安决定组建一个工作室,开始招收门徒,传授银花丝制作工艺。

信息来源:成都市政协

可目标很远大,现实却很残酷,刚开始的确有人前来学习。

只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些前来学习的人往往都是觉得产品精美,所以才抱着好奇心来到这里。

等到实际投入学习之后,才发现这个工艺实在太难学了。

不仅要把银丝拉到几毫米,而且在后续的烧蓝、堆景以及无胎成型方面非常复杂,要经过30多道程序才能成型,所以制作者要掌握物理、化学、美术等多种知识。

如果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学不会这么难的技术。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无法沉下心来学习,更别说花费这么长时间了。

中华绝技不能传承下去,这一直是道安的一个心病。

道安还记得,银花丝其实已经失传了一些手艺了。

最早制作银花丝的时候,还有錾片的技艺,可是掌握这门绝活的张师傅奉行“传里不传外”,不想把技术传给外人。

加上张师傅的儿子不想学习银花丝制作,所以张师傅去世以后,这些技艺也就失传了。

从绝技到传承

在外人看来,全国只有道安完全掌握这门技术,她应该感到自豪。

可道安并不这么觉得,她只想找到更多的学习者,将这个绝技传承下去。

所以道安不仅无偿教授技艺,而且凡是来学习的,她还倒贴钱。

原本以为这样就能留下一批学徒了,但现实还是很残酷。

因为银花丝制作的时候,往往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帮忙,一个人难以完成,所以就算是经过十年八年学会了,也难以自立门户。

长久的无奈,最终让道安将眼光投到了女儿身上。

在以前,道安比较反对女儿成为手艺人,她知道做这个东西不容易。

他还记得在厂里的时候,很多师傅要用化学试剂把银花丝制品漂白,由于没有资料记载加多少试剂,导致很多师傅不得不亲口尝试。

这些师傅后来因此生了重病,甚至很多人的后代也患上了侏儒症。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

可女儿王晓璐长大后,她却希望继承妈妈的手艺,成为一名银花丝技艺的传承者。

相比与母亲,设计专业出身的王晓璐更具有创新思维。

她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她也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产品。

作为一个传承1700多年的非遗,不能一直靠国家补贴活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内生性的发展道路。

鉴于这种考虑,王晓璐以中国传统的12生肖为灵感,设计了一套银花丝生肖系列,之后还为女孩设计了精美的耳环。

2021年,马龙在奥运会上夺冠,王晓璐看到后非常激动,于是动手用0.08毫米银丝制作了马龙形象的银丝画,并成功出圈。

虽然王晓璐不像母亲那样,掌握了全套的银花丝制作工艺,但作为一个80后,她的加入无疑为非遗绝技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很多像银花丝这样的非遗绝技,它们可能也随时面临失传的风险。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年轻人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往往能给非遗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信息来源:

1.成都晚报:《成都女子守护千年银花丝 开工作室独创银花丝画》

2.成都市政协:《非遗 | 银花丝中国银器美之大成》

3.封面新闻:《匠心丨道安的白银岁月⑤:成都银花丝——冰冷的金属也能开出花》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这可史不得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