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村灯彩映瀛洲百世名坊扬桥东

夏天文化 2024-06-01 06:45:39

“太亮了!前坊的太阳能路灯真的亮了!礼堂、公园和杨名府的夜景太美了!太感谢了!”5月24日晚,伴着微风,北高镇埕头村前坊村民陈永发在村头散步,遇到村民分享着“夜景美、路路亮”的喜悦。他们纷纷感谢叶玉里等乡贤和镇村党员干部、热心董事理事、杨名府公益、村基金会等为村民办了好事、实事、民生事,亮化工程不仅点亮了村民们的“回家路”,更为街道商户照亮了“致富路”,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放学回家的“安全路”,也是全体村民的“自信路”、“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在前坊生动实践、赋能提升的“进步路”。

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灯是温暖的港湾。前坊,作为北高镇桥东片的中心村,承载着黄金珠宝一条街和埕头工业小区等的繁荣。全村有县道及辐射线等17条道路穿村而过,由于经费问题,村内的部分道路巷路在夜间仍然漆黑一片、“暗摸摸的”,公厕供给不足......给出行和客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春节期间,前坊叶国力、叶金通、叶天盛和叶玉里等热心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碰头群策群力,叶玉里乡贤勇挑重担,主动请缨,积极推动“亮化、美化”等民生民心工程的落地实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闻讯后,郑国平、叶志海等乡贤带头宣传并积极推动,郑国平等乡贤先后带头专项认捐,陈志洪、叶德荣、叶金照、叶春光、叶春树、叶金荣、叶天林、郑金盐、郑文贤、陈金重、郑国锋、叶天赐、郑元森、郑晨义、叶万春等77位村内外乡贤、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值年福首纷纷响应、积极线上线下募捐。

图片来自网络

北高镇包片领导陈金明、埕头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叶义财,村基金会第三任会长叶春荣、执行会长叶万春等靠前正确指导,主动表态将给予大力支持和经费补助,蔡新发、翁香格、郑国彬、陈清立和叶金仙等党员干部和优秀教师,叶国力、叶金木、陈文栋、陈玉莺、陈国裕、陈永发、陈国成和陈建凡等热心村民、董事理事、值年福首主动请缨、义务担任监工义工,目前四批共159根/盏太阳能路灯正在加快安装中,三座地标建筑披上了美丽的夜景灯光,使乡村的夜景更加美丽,道路更加明亮。这是继1985年爱国爱乡侨领印空捐巨资约2万元为村民装电灯,以及1995年林文光乡贤推动村路灯“零突破”等后,又一公益义举,村民们赞不绝口。

年初以来,前坊所在的埕头村主动开展移风易俗,进行元宵改革。初步估算,每位做头平均节省按10万元算,今年20位福首,加上千户村民每户节省按千元计,全村仅此一项年节约高达300万元左右。其实,早在2015年,前坊就率先提倡正月初四晚控放烟花爆竹,“提倡每户放一团,最多放三团”。明年起,前坊将自发主动深改为“每户最多放三团,结余用于压岁,做头负责登记、当晚公布、保管、公益慈善”等。

今年,埕头全村单前坊就已实捐160多万元,新建了桥东大路北段,完成了兴贤路五岔“康字路口”即三村交界处破旧路面的修补,新建并开放了2座公厕,为师生上学和村民商户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此外,他们还为外来和留守村民等配置了茶桌椅、石桌椅、音响、电能点燃器、仓库货架、货箱、篮球和乒乓球等社交互助文体健身设备设施;为各条村道巷路命名,大红的“路名灯笼”高高挂,方便物流快递进村入户,乡愁文化传承弘扬与有效保护,助力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前坊爱德会客厅”。

埕头前坊人素有“海纳百川、乐善好施”的美誉。他们在勤劳致富的同时,不忘回馈报答家乡,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全村“爱心温暖常在、热心阳关普照”,引领“人人参与公益,处处可以慈善”的新风尚。近年来,前坊的捐款总额已突破1088万元,其中前十户捐款金额约占一半(陈2户,郑、叶各4户),用于支持各项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些善举不仅改善了生活和营商、招商、亲商环境,也大大提升了中心村的形象和品质。

2013年,埕头村被列入莆田市第二批“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前坊进行了第四次规划大修订,经过了多年建设和空前投入,先后对黄金珠宝一条街、桥东大路、埕坊南北街等三条共长2544米的主街进行了“电杆落地、白改黑、污水收集”等升级改造,共投入9700多万元;建成了兴城路、兴贤路、兴坊路、兴福路、兴东路,瀛洲园、炉塘园、聚德园、芳华园、孔圣园、文化礼堂、新农贸市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至此,前坊东西中轴线区块建设,得到了迭代提升和改善,建设重点转入南北多条中轴线板块,以及文化文明的赋能提升,如投入4000万元治理修复了埕美河的生态水系,开展爱德公益尊老拜年活动,积极主动参与聚德、镇、村基金会等精准扶贫、尊老敬贤、奖教助学、助力抗疫和慰问医护人员等活动,投入4000多万元中小学建设后焕然一新,埕头村公益和考学实现了异军突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村。

埕头村前坊积极打造“城边田园、人文铺头”,重点承接公共服务、品质居住、优质教育等城市外溢功能和未来乡村承载,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参与《爱我北高》撰写出版和东南电视台、海峡卫视拍摄的大型人文纪录片木兰溪第二季《滴水石穿》,全力建设完善相关文化配套设施,将文旅与服务、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周边乡村和美振兴抱团联合,激发所在区域成为“村、(黄金珠宝)街、(工业小)区、(珠宝、鞋服)城、(特色小)镇”等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兴化湾南岸木兰新区。

据统计,近年来前坊各种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投入高达2亿元,位居全镇前列,所在村埕头荣获了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和省级“美丽乡村”、“文明村”等称号。

一张蓝图绘到底,和美振兴接力干。1990年,叶金聪、叶金杯等带领前坊进行了第三次规划迭代大升级,绘就大蓝图,启动信用社大楼(现农商行)、埕头中学、食品等先行试点建设,郑亚孙等带领前坊进行大建设,有序推进集体村建,街道成倍扩宽增长、截弯取直,建成了千米长街、十字街、邮电局、市场、车站、供销社、绿化、埕头公园和2所幼儿园等,并规划前坊小学复建等。

早在50-70年代,叶陈金发、张仙珍等带领进行了第二次大规划,首次修通了连接北高、冲沁、山前和美兰等道路,创办了前坊小学、托儿所,建成了信用社、供销社、农场、食品、氨水池、福宝堂、炉塘和山塘等公共设施,以及前坊村民总共19座民宅,全部实现了按规划建设、整齐有序,文明村风得到了新提升和大进步。同时,后任不断接力。如1985年,埕头人积极参与并捐资成立北高乡奖学基金会,爱国爱乡侨领印空(廖阿森,忠门梯吴人、会心高足、马来西亚广福宫等资深方丈)捐巨资人民币2万元为村民装电灯,前坊进入了电力时代,1986年再捐2万元原基原样重修灵慈大宫(全村出份捐资3.8万元),2012年参与聚德教育基金会、2017年参与镇促进会公益基金、埕头村公益基金会等创立,各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式的突破,不断奠定了前坊成为中心村的前提和基础。

前坊第一次村规划,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约1870年代,叶氏古厝、竹竿厝、七厢房等率先迁到前坊。1895年前后,叶仁风值年福首开启了“前坊元宵元年”。1907年,陈郑“翁婿”房屋因海水倒灌造成洪涝而先后搬到前坊。陈氏在“双头门”厝办起了私塾,开近代前坊文教之先河,形成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截至目前,前坊自然村考上大学143名(其中林1名、郑34名、叶51名、陈57名)和研究生18名。1920年规划木兰溪水从呈山沟脚引到桥东片等,陈氏等先后公益发起挖后塘井坑和后营涌泉井等。1931年,爱乡侨领叶金堂(号会心)捐巨资修缮扩建义源堂为前后座,于1937-1949年历时十三年建成了现芳源庵,广大村民尊称“首善”。前坊村民合力将洞重扩建为一厅二房,叶仙梅捐建“阿梅堤”连接前坊到榄厝海堤路等。

爱心汇聚,点亮了前坊的公益之光。心手相连,铺就了炉塘头的慈善之路。一个人,因为爱,内心充满力量。一个村,因为爱,变得温暖如春。前坊每年捐赠的数额都在不停地变大,每年受益的对象也在不停地变多,涉及的领域也在不停地变广,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一直有一颗行善及“立功、立言、立德”的心。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村庄里,每个人都在为“前进之坊、出头埕头"的美好明天而努力着。

0 阅读:0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