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实则是父母的人生修行(11)--孩子的性格里写满了父母的生活态度。

呆和他的朋友们 2021-03-16 23:48:41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题记

大家好,我是《正面管教》的领读员--朱迪,大家也可以叫我胖迪或者迪迪都行。我就是那个#白日梦想家朱迪童鞋的创作者。我的梦想是做个富婆咸鱼。哈哈哈哈~

了解更多内容请戳:《朱迪使用说明书》

哈喽,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的内容有以下两点:

一、你的生活态度是哪种呢?

二、每种生活态度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你的生活态度是哪种呢?

你会邀请一个3岁的小孩帮你绘制蓝图吗?我猜你是肯定不会,甚至觉得这也太荒谬了吧!肯定会想3岁的小屁孩懂个屁呀!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人诚不欺我。这句话用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

从孩子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孩子的人格初步建立在3岁 建设性养成在6岁(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孩子在10岁之前的所有行为以及自我觉知判断都是不成熟没有分辨是非对错能力的(类似于潜意识什么信息都接收)。因此这个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

如果现在我问你还记得在3岁的时候做过什么,大多人都已经不会记得了,但其实在这时候,我们的所有决定都已刻画在了我们的潜意识中,等我们一点点长大,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持续添加一些忠告、思想、感受以及态度等东西,来一点点绘制我们的人生蓝图,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蓝图都会有些缺陷(上段说过:孩子在10岁之前的所有行为以及自我觉知判断都是不成熟没有分辨是非对错能力的),这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

所以我们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也已经在绘制自己的蓝图了,而此时我们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也将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能够尽早地理解自己的人生蓝图,就会让我们有机会去修正它,也能帮我们辨认出孩子正在绘制哪幅蓝图,也更能让我们理解孩子在感受到不安时的反应和需求。

因此影响最大因素是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的体系和程度,而中间的经历类似于不断填补精神回路,这个时候个人习得的知识、谈过的恋爱、遇到的风景和读过的书都会产生或好或坏的结果;另一个就是生理病理性的影响:心灵受到创伤,对身心造成不可逆转只能静养慢调的结果。

所以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潜意识,形成生活态度取向。“生活态度取向”这个词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说人话就是这四种类型: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的统称。

就拿哄孩子上床睡觉这件事来举例子吧,我们来看看这四种类型的生活态度取向都是怎么样表现的。

第一种:安逸型

这类的父母会觉得哄孩子太麻烦,父母宁愿等到孩子随便在哪里睡着再把他们抱到床上去,也不愿和孩子起争执,给自己带来压力,也会觉得避免睡觉前的冲突是保持安逸的好办法,而且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也更喜欢避免压力和情感上的痛苦,也会避免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担心会受人胁迫,追求安逸;寻求关照;让别人感到舒适;怎么容易怎么做是这种父母的生活态度取向。

第二种:控制型

这类的父母则与第一种安逸型截然相反,她的态度是控制,是严格的自律,她会给孩子制订一个详细的日程安排,并且为此承担责任,比如会确保孩子穿上了睡衣,仔细刷干净了牙齿,在9:00准时上床睡觉,她相信,只有把握住自己,把握住局面或是其他人,才能避免意外、羞辱和批评。这种父母生活态度取向的关键词是把握和控制。

第三种:取悦型

这类的父母只想给孩子快乐,他们会在孩子该睡觉的时候跟孩子玩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穿上睡衣并刷牙,给孩子读故事,给他们没完没了的“最后一个”拥抱,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取悦,总想避免拒绝、抛弃和争吵。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就寝时间充满乐趣的事情,来赢得孩子的爱并避免孩子的抗拒。但是这类取悦型父母则会有积极型和消极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分类,积极型的父母则会要求别人认可,而消极型的父母则会博取怜悯。

第四种:力争优秀型

这类父母与取悦型相对,要是到了孩子应该睡觉的时间,会试图一直向孩子说教,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并让他们相信这点,并且常常因为孩子不听她的说教而感到苦恼,她们总是想避免无意义的、无关紧要的事,这类父母的生活态度取向是要做得更多、要做的比别人好、要保持正确、要让自己更有价值、要竞争力的力求优秀。

有没有从这四种态度取向中,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呢?可能我们没有例子中的那么极端,但是却都普遍存在一种相似的取向,每种取向都有利有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并适当修正,取长补短。

二、每种生活态度的优缺点有哪些?

我们首先要先明白一点就是这四种生活态度取向没有最好和最坏之分。每一种取向都有其优缺点,都在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习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我们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想办法克服它,而不是表现得像个受害者。

安逸型父母的优势是能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同情、很少所求并且行为容易预测,能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而缺陷就是会骄纵孩子,导致孩子被惯坏,不能发展才智,会索要无度,会缺乏追求个人成长,没有耐心,效率不高。这时候应该进行适当调整,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给孩子设立目标,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学会承担他们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会更加有效。

控制型父母是比较严厉的,在严厉之下,孩子会很快具有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坚韧、果断、高效、尊重规则和法律的品格,但这种控制却很可能让孩子失去灵气,变得僵化、没有创造力、会冲动或社会隔离。对不同的孩子,要么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抗拒,要么会让孩子变成“讨好者”。这时候能做的调整就是适当放手,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制订规则,问孩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而不是用陈述语句、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的父母就温和的多,他们教出来的孩子也会非常友善、体谅、谦和,生活中容易变成和事佬,并且愿意捍卫弱者,同样也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会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被讨好;也不会关心自己的需求;孩子会逆来顺受,或是在心中积怨,觉得都是父母欠下他的,会让孩子感到愤怒、沮丧或是想要报复,这时候要充分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父母首先要真诚,坦诚地告诉孩子并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父母则需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各种问题。

力争优秀型的父母本身会为孩子树立成功的良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也能不断激发孩子变得出类拔萃,会让孩子有见识,并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社会责任感高;能把事情做好;当然也会有理想主义。但是持续不断地说教,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让孩子觉得很累,觉得无法达到父母的高标准,只会以“正确”和“错误”来看待事物,却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也容易让孩子为了避免被父母评判而选择撒谎。

父母此时不应逼迫太紧,而是要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支持孩子的需要和目标,无条件的爱孩子,享受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在意结果,尊重孩子的每个想法,这样就会更有效。

“生活态度取向”的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我们了解了各种生活态度取向的优缺点以及调整方法,我们就能在扬长避短中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像孩子在10岁之前的所有行为以及自我觉知判断都是不成熟没有分辨是非对错能力的,因此孩子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一样,其实我们大人也经常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有问题,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生活态度取向,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调节和修正,尽所能地尊重孩子,在有规则的前提下,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0 阅读:11

呆和他的朋友们

简介:星座命理博主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