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的太子在储位时间越长越难继承皇位?

琅琊左史 2024-10-18 14:00:41

太子的烦恼:日久生变。

兄弟们的觊觎。

参考李世民太子李承乾,朱棣太子朱高炽,康熙太子胤礽。

这三个太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嫡长子。

立嫡立长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真理,他们三个人凭借嫡长子身份毫无悬念的被立为太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弟们渐渐长大,开始挑战太子的权威。

都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你当太子?就因为你是嫡出?

弟弟们不服。

夺嫡之争接踵而至。

很多机会主义者纷纷云集在有夺嫡企图的皇子身边。

李承乾当了十六年太子,因为有足疾,不被李世民喜爱。

李世民晚年宠爱李泰,让李泰嗅到了夺权的机会,他凭借自己的才华日益受到李世民的宠爱,这个结果让李承乾难以接受。

在得知亲弟弟有夺嫡之意后,李承乾日益狂悖,竟然谋杀李泰,在失败之后又伙同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造反,被平定后废为庶民,流放黔州。

朱高炽当了二十年太子,他也遭到了亲弟弟的夺嫡威胁。

朱高炽肥胖,连走路都费劲,不被朱棣喜爱。

朱棣更喜欢英武酷肖自己的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多次跟随朱棣亲征蒙古,屡立战功,凭借战功和朱棣的宠爱,朱高煦多次挑战太子的权威。

只可惜朱高炽不是李承乾,能稳得住,不受朱高煦的挑衅干扰。

又因为文官集团集体的支持,朱棣最终没能废黜朱高炽另立。

胤礽当了三十七年的太子,经受住了漫长岁月的煎熬,最终没能挺过九子夺嫡。

胤礽的弟弟们分成多个派别,轮番向他发起进攻。

胤礽忧思如焚,行事也开始狂悖违礼,又走了李承乾的老路。

最终胤礽被废掉太子之位,圈禁宗人府。

兄弟们的觊觎和挑战对太子的影响最大,皇储的位置经不住轮番的考验,像朱高炽这种稳如泰山又获得文官集体支持的太子,少之又少。

父皇的猜忌。

参考汉武帝太子刘据,忽必烈太子真金。

人心都是会变的。

在父皇眼中,曾经的爱子,已经变成了夺权的逆子。

刘据当了三十一年太子,他曾经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孩子。

在卫青和霍去病两个权势外戚的的庇佑下,刘据的太子之位坚如磐石。

可霍去病和卫青先后去世,太子的外戚势力实力大减。

晚年的汉武帝头脑昏聩,觉得太子的势力还是太大,已经威胁到了他的主君地位。

江充的巫蛊之祸恰巧是一个契机,让汉武帝清洗了围绕在太子周围的卫氏外戚集团。

只不过没把握好分寸,逼反了太子刘据,在造反被平定后,太子愤而自杀。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刘据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

忽必烈到了晚年,也有点头脑不清,开始怀疑太子有夺权的企图。

当有御史上书奏请忽必烈退位,将皇位禅让给真金太子时,触碰了忽必烈的逆鳞。

忽必烈雷霆震怒,真金太子忧惧成疾,当年就病死了。

刘据和真金本身并没有犯多大错,他们倒霉在父皇的年迈昏聩,也倒霉在皇权的冷血无情。

那个位置有太大的魔力,再有定力的人在上面坐久了也会走火入魔。

汉武帝和忽必烈是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即使这种不世出的君王也敌不过权力年深日久的腐蚀。

在他们眼中,即使是亲生儿子,也有可能成为皇位挑战者。

刘据和真金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牺牲品。

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

在两千年的历史上,还真出了一位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

朱标当了二十五年太子,在这二十五年中,没有人能撼动他的太子之位。

朱标虽然有二十六个弟弟,这些弟弟中也不乏像朱棣这种天才,但在他面前,只能当臣弟。

这些弟弟没有能力挑战朱标的权威,甚至连夺嫡的想法都没有。

在朱元璋眼中,他只有一个老婆,那就是马皇后,也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朱标。

其他二十五个儿子只是他的皇子,不是他的儿子。

很多人都调侃说,如果朱标起兵造反,朱元璋听到了都会为朱标加油:我儿穿龙袍肯定很好看!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合理性。

虽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在政务上有一些分歧,但两人的关系却非常稳定,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

父皇信任,弟弟恭顺,满朝文武大臣又都是光明正大的太子党,这个局谁也破不了,除非有意外。

意外真的发生了。

太子朱标在巡视西安返回南京时感染了风疾,骤然薨逝。

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输给了天命。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 2024-10-18 19:51

    夜长梦多。🌝🌝

  • 2024-10-21 18:32

    正史记载,朱标和朱元璋政见不合,朱标骂朱元璋昏庸,被朱元璋拿着剑追过好几次,事后还是把国家交给朱标打理[笑着哭]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