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身为国民党一员,却始终坚守着内心的正义与良知。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蒋介石一心挑起内战,将国家和人民推向痛苦的深渊。李济深挺身而出,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伟人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1959 年,李济深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去世后,国家也没有忘记他的家人。20 世纪 80 年代,李济深的遗属梁秀莲每月能领取 100 元生活补贴。梁秀莲心里满是感激,这份关怀不仅温暖了她的生活,也让她感受到了国家对李济深功绩的敬重。

1924 年,梁秀莲出生在广东顺德县,那地方盛产甘蔗和蚕丝,是个富裕的好地方。可她家条件不咋地,她父亲靠种地过日子,根本没钱供她读书。1945 年,梁秀莲在广西苍梧县(这是李济深的老家)和李济深结婚了。
结婚后,李济深心疼年轻的妻子没机会读书识字,以后连报纸都看不懂,对外面的事儿也不了解。于是没过多久,就给梁秀莲找了个家庭教师,教她读书学习。
抗战胜利后,李济深跑到南京,劝蒋介石别一门心思发动内战。可蒋介石这人太自负,根本听不进去。李济深一看劝不动,心里又气又急,就和何香凝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国民党民主派组织,还联系各地爱国民主人士,一起为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努力。

李济深老是和蒋介石对着干,国民党中央常委就找借口,说他 “诋毁蒋主席和政府”,要 “惩处” 他。何香凝在同年 5 月接受香港《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的‘惩处’,撑死了就是开除党籍呗…… 国民党都这么糟糕了,当这样的党员有啥可光荣的?”
1947 年,李济深带着家人去了香港。梁秀莲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家里来的客人特别多。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大家是在秘密商量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他们做的这些正义的事儿,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李济深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伟人的交际李济深抵达北平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对他礼遇有加。毛主席特意邀请他与黄炎培、章士钊等民主人士,前往自己位于西郊的寓所,一同共商国家大事,还设下便饭款待。
归来之后,李济深对梁秀莲说道:“毛主席这个人极为风趣、随和,与他相处,全然没有拘束之感。主席的生活十分朴素,他尤其喜爱吃苦瓜炒辣椒。”
李济深病重期间,梁秀莲整日守在他的病床前。周总理前去探望李济深时,多次宽慰梁秀莲和其家人,让他们放宽心,还承诺:“你们全家的事,我都包下了。”李济深逝世后,一场隆重的追悼会随之召开。1959 年 10 月 15 日,民革中央机关报用了整整三版的篇幅,集中报道了李济深去世的消息以及追悼会的情况。当天,毛主席亲自前往吊唁。

实际上,解放之后,毛主席亲自出席追悼会的次数并不多。但他老人家在百忙之中,亲自参加了李济深的追悼会,这无疑是对李济深极大的肯定与尊重。
1975 年,朱蕴山先生前往北京医院看望身患重病的周总理。彼时,总理还关切地询问:“李任公全家都还好吧?” 周总理离世后,邓大姐接棒,对梁秀莲及其家人关怀备至。梁秀莲在 50 年代加入民革,后来还被推选为民革中央妇委会委员。
邓大姐一直负责妇女工作,曾派人去看望过梁秀莲,询问她生活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考虑到梁秀莲年事渐高,就医多有不便,1982 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她办理了高干保健挂号证。梁秀莲曾说:“有了这个证,去任何医院看病都可以,不用排队,而且药费还能报销。”
梁秀莲和家人受到了很多照顾八十年代的时候,梁秀莲住在复兴门外面的国务院宿舍。她住的是一套有五间房的楼房,洗澡间、厨房、厕所这些都有,是国务院机关条件最好的宿舍了。国家每个月会给她 100 块钱生活补贴,每到春节,政府还会再给她一些补助。

李济深一共有 16 个孩子,在政府的关心照顾下,孩子们日子过得都挺不错。听李筱桦说:
“在美国的二哥李沛金和大姐李筱梅都退休了。还有个小妹妹李筱莉,三年前从国内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我和另一个妹妹李筱林都在香港的中国国际贸易杂志社上班。其他 11 个兄弟姐妹都在大陆各地工作,大部分都是搞教育或者技术方面的工作,大哥李沛文在广东华南农学院当副院长。”
梁秀莲平时有空的时候,每天都会去散散步,有时候会和邻居们一起做做 “回春保健操”,除此之外呢,就是串串门,打打麻将,看看电视啥的。
梁秀莲回忆起自己的丈夫时说:“我家老先生这一辈子都特别爱国,对祖国统一这件大事,更是格外上心。他活着的时候经常说,要是统战工作需要他去做,他肯定会拼尽全力。只可惜他已经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