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延安时期,画面中的女同志相当干练,她是谁?

冰点百年 2025-02-13 21:12:36
前言

这是延安时期拍摄的一张大合照,画面中只有一位女同志。她就是蔡畅。当天她里面穿着军装,外面是一件风衣,头戴军帽,看上去很是干练。在她右边的人,分别是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李富春。值得一提的是,有谁知道,李富春后面的那位同志是谁吗?

蔡畅和李富春的爱情

蔡畅出生在一个名门世家,是清代有名将领曾国藩的后代。她母亲性格刚强,很有主见。在五十岁的时候,她母亲毅然决然地和富商丈夫离了婚,还去上小学完成了学业。她母亲对子女的影响特别大,蔡畅后来加入共产党,就深受母亲的影响。

在那个各方势力乱糟糟的年代,1920 年 1 月 ,母亲带着蔡畅和哥哥等人去了法国,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新生活。当时发的生活费很少,蔡畅一家只能粗茶淡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蔡畅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去蒙达尼公园,那里是留学生们常聚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怎么拯救国家和人民。

时间一长,蔡畅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一年,赵世炎、周恩来等好多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也来到了法国。蔡畅决定参加革命的时候,她母亲特别支持。1922 年,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蔡畅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就转为中共党员了。

蔡畅在法国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同时,她的爱情也悄然降临。1920 年底,李富春到法国勤工俭学。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和法国当局串通一气,故意为难迫害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所以李富春没能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巴黎一家机车厂当工人,原本的留学变成了自学。

有一次,一群中国青年在法国聚会,李富春和蔡畅相遇了。蔡畅浑身充满朝气与活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李富春。聚会结束后,李富春主动送蔡畅回家,一路上两人聊得特别投缘。蔡畅的母亲也很喜欢这个质朴又活泼的小伙子,觉得他和自己女儿很般配,还特意做了辣子拌面招待他。

李富春也是湖南人,和蔡畅同年同月出生,就比蔡畅小几天。刚认识的时候,李富春亲切地叫蔡畅 “大姐”。后来,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也都叫蔡畅 “大姐”,慢慢地,“大姐” 就成了蔡畅的代名词。从那以后,蔡畅和李富春一起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感情越来越好,渐渐地坠入了爱河。1923 年 3 月的一天,在巴黎市区的一家咖啡馆里,蔡畅和李富春举办了婚礼。

蔡畅在长征途中化身“贴心大姐”

蔡畅刚结婚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担心生孩子会影响干革命,蔡畅就想着去做人工流产。可那时候法国法律不允许堕胎,她跑了好几家医院,人家都不给做。蔡畅的母亲也不同意她这么做,还说自己不出去做工了,帮着他们带孩子。

在母亲和丈夫的再三劝说下,孩子算是保住了。1924 年春,蔡畅在巴黎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孩子的名字取的挺有意思,蔡畅这两个字用法文拼,开头字母都是 T,她母亲就提议,给孩子取名叫 “特特”。1924 年底,组织上安排蔡畅和李富春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们没办法,只能狠下心把还在襁褓里的女儿留在了法国。到了第二年 8 月,两人学成回国,马上就投身到国内的革命斗争中去了。

长征途中,蔡畅得了严重的胃病,党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给她分了一匹骡子。可蔡畅根本顾不上自己有病在身,坚持把骡子让给了警卫员曹昌。为啥呢?因为她知道曹昌年纪小,怕他生病走不动路,掉了队可就危险了。等曹昌身体好了,蔡畅就拿红军一路上写的标语当教材,教他识字,还经常给他讲苏联和中国革命斗争的故事。

过草地的时候,粮食都吃完了,蔡畅就和曹昌一起去挖野菜吃。有一回,曹昌看见蔡畅把剩下的青稞麦分给了其他女同志,自己却强忍着胃病的痛苦,艰难地嚼着野菜,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蔡畅瞧见曹昌难受的样子,就把他拉到一边,认真地说:“咱们为了革命走到一块儿,就得互相关心。现在能有野菜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些同志说不定连野菜都吃不上呢!”

关心照顾同志只是蔡畅长征路上做的一件小事。她还为了给战士们打气,唱起《国际歌》《马赛曲》,战士们也跟着一起唱,可热闹了。

蔡畅在延安做了很多实事

1937 年 7 月,蔡畅到了延安,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工作科工作。那时候,好多女同志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帮她们处理好感情问题,对革命事业很重要。有个中央党校的女学员,和男朋友闹矛盾了,心里特别难受,学习成绩也下滑了。蔡畅知道后,耐心地劝她:“你还年轻,又聪明又爱学习,还怕找不到喜欢的人吗?这世上好对象多的是,你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可千万别因为这点事哭哭啼啼,影响了学习。” 女学员听了,连连点头。

但蔡畅没就这么算了,她又找到那个男同志,跟他说了女学员的好多优点。后来两人被感动了,和好了,还成了革命伴侣。那时候,蔡畅牵头创办了第一所保育院,专门收抗战干部和烈士的子女,让他们能接受好的教育,有人照顾。每到周末,蔡畅就把一些孩子接到自己家,准备好糖果,还把自己和丈夫小灶的饭菜给孩子们吃。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就像有了伟大的母爱。蔡畅还会和孩子们一起散步、聊天,给他们讲故事,生活上、教育上的事儿,她都很关心。

这些孩子里,有刘伯坚烈士的儿子刘虎生、有名的武夷山 “游击队之子” 黄义先、项英的女儿项淑云和儿子阿毛等等。蔡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好多孩子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1938 年,中央决定派蔡畅去苏联,到共产国际党校学习,顺便治病。当时,有些烈士和干部的子女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儿童保幼院学习,蔡畅 15 岁的女儿特特也在那儿。蔡畅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每个周日都要去国际儿童保幼院,看望中国的孩子们,给他们带糖果。

她对那些烈士子女格外关心爱护,给他们讲父母和敌人斗争的事儿,希望孩子们能继承先烈的遗志……

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刻起,蔡畅便一心向党,全心全意地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在延安时期,女同志本就为数不多,而蔡畅在其中,无疑是大家公认的 “大姐”。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众人的敬重与爱戴,在革命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0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