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为了铭记华罗庚为国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电影厂精心拍摄了一部电视剧,名为《华罗庚》 。电视剧播完后,华罗庚的姐姐却发现了一个 “漏洞”,心急如焚的她赶忙给嫂嫂写了信,诚恳地表达歉意。
或许你会疑惑,华罗庚的姐姐为何要道歉?华罗庚与他嫂子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联系呢?这一切的谜团,还得从华罗庚的小时候说起。

在那个时代,华罗庚的父亲华祥发,守着一家名叫 “乾生泰” 的小杂货店,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虽不富裕,却也勉强能维持生计。华罗庚出生那年,华祥发已过不惑之年,中年得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华祥发满心欢喜,随后拿来箩筐,轻轻把孩子放了进去,嘴里念叨着:“进箩避邪,同庚百岁嘛。” 就这样,这个被放在筐里的小男孩,有了 “华罗庚” 这个名字。
童年的华罗庚,是个十足的调皮鬼。即便上了小学,依旧贪玩好动,爱凑各种热闹,功课也只是马马虎虎,有时甚至还会不及格。母亲看着他的成绩单,急得直跺脚,忍不住抱怨:“我们前世到底造了什么孽,生了这么个调皮孩子!” 好不容易上完小学,华罗庚进入家乡的金坛中学读书,可他贪玩的性子还是没改,写的字歪歪扭扭,像蚯蚓在纸上爬。做数学作业时,他倒是算得认真,可翻开作业本,那字迹和算式,简直像小孩子随意涂鸦。

因此,中学时期的华罗庚不太受老师喜爱,还时常因为调皮和成绩不好,被老师用戒尺教训。1925 年夏天,华罗庚从金坛中学毕业,他心里清楚,父亲的杂货店生意一般,已经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高中和大学。为了毕业后能找个会计之类的工作,帮家里维持生计,他考取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听说毕业后能当会计挣钱。华祥发虽然心疼学费,但还是咬咬牙,给华罗庚交了钱。然而,只磕磕绊绊读了一年,家里就传来消息,日子愈发艰难,一学期 50 元的学费实在拿不出来了。华罗庚无奈,只能满心失落,辍学回家,连个文凭都没拿到。
贫困与饥饿如影随形,生活的重压让年少的华罗庚开始思考社会与人生。他心想,自己热爱数学,学数学只需要纸张和脑袋,“道具” 简单,花费也少,自己学得起。

从那以后,华罗庚便在父亲那仅有一个小门面的杂货店里,一边帮忙干活记账,一边坚持顽强自学。他一旦沉浸在读书中,就常常 “钻进去” 出不来。这样一来,杂货店的生意就被他弄得有些混乱,不是少给客人拿东西,就是少算钱。华祥发看着这个 “笨笨” 的儿子,心里的火一下子就冒起来了,经常当面骂他是 “书呆子”。
华罗庚的嫂子华祥发在早年收养了大哥华锦祥的四儿子。养子成年后娶亲,妻子名叫李品洪,她便是华罗庚的嫂子。李品洪比华罗庚年长 9 岁,她嫁入华家那年,华罗庚刚好 10 岁。
据李品洪回忆道:“那时候,罗罗(华罗庚小名)还在读小学,小孩子爱玩,功课表现也只是普普通通。一回到家,他就骑在一张小木凳上,嘴里喊着‘马嘟嘟、马嘟嘟’,从前屋蹦到后屋。后来,我请了木匠师傅,在小凳上凿了个洞,扣上衣带,就当作马缰绳。”

这只 “木凳马”,李品洪一直精心保存着。说起来,这 “木凳马” 后来还成了华罗庚的拐杖。华罗庚 19 岁时,不幸染上伤寒,病愈后一条腿落下残疾。这张小木凳便又有了新 “使命”,他借助凳子艰难地挪进挪出,到安静的地方坐在凳子上看书,常常看得如痴如醉。
俗话说 “长嫂如母”,李品洪看着华罗庚一点点长大。那时,家中的烧茶煮饭、缝补浆洗等家务都由她负责,十分繁重。但不管多忙碌,她始终把小叔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夜深人静之时,华祥发一觉醒来,瞧见小楼上还亮着灯,便大声喊道:“罗罗,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熄灯!”
过了一会儿,华罗庚正沉浸在读书中,华祥发轻手轻脚地上了楼,“啪” 的一声,轻轻打了他一巴掌,骂道:“大半夜还不睡觉,浪费灯油又伤身体,真是个书呆子!” 等父亲安然睡去,华罗庚又从床下摸出一盏灯,这是嫂嫂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小楼上再次亮起灯光,华罗庚的思绪也再次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尽情遨游。

李品洪没有掌管家中钱财的权力,没办法在经济上给予华罗庚太多的帮助。但每当华罗庚没钱买笔墨纸砚时,她总会悄悄往他手心里塞几个铜板,帮他解燃眉之急。这些钱,可都是从全家人有限的伙食费里节省出来的。华罗庚心里明白,嫂嫂这么做,是冒着被长辈责骂的风险的。从那以后,他在学业上更加努力,成绩越来越好,也越发敬重自己的嫂嫂了。
华罗庚的姐姐向嫂子道歉1946 年夏,华罗庚已经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大名人了。可他一回金坛老家,就赶紧拉住李品洪的手,特别真诚地说:“嫂嫂,这十几年我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的,家里啥事儿都靠你,你可太辛苦了!”1980 年春天,华罗庚回金坛母校看看。在县委招待所,他很关心地问嫂嫂:“还干着居委会主任呢吗?身体咋样啊?” 李品洪笑着说:“好着呢,好着呢。人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你也得注意身体啊!”

电视剧《华罗庚》播完后,江苏省金坛县金城镇的一些老人都直叹气,大家都说:“太可惜啦,这电视剧咋没把华罗庚的好嫂嫂李品洪拍进去呢,她对华罗庚的事业,那可是帮了大忙的大功臣啊!” 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也从北京写信来,跟嫂嫂道歉:“罗庚出国讲学去了,走的时候特意嘱咐,说写剧本的人不了解你的事儿,让嫂嫂可别生气!”
“哈哈,我们叔嫂、姑嫂关系好得很,这么多年都没吵过架,我才不会为这点小事儿生气呢!” 当时 84 岁的李品洪老太太大大方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