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由于工作的保密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事迹鲜为人知,直到晚年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随着黄旭华院士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人们在深入了解他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他的妻子李世英同样有着不凡的经历。原来,他们二人曾经是上下级关系,这段独特的缘分,也为他们携手走过的岁月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黄旭华的一生换了好多次工作,完全诠释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学校出来后,黄旭华先是被分配到“华东军政委员会船舶建造处”工作。当时,组织盘算着解放台湾,需要筹集、修造各类船只,黄旭华在大学的老师辛一心正担任建造处处长,由他推荐,黄旭华被请来做技术指导。
朝鲜战争爆发后,黄旭华又被调到了招商轮船局工作。黄旭华的记忆力很好,每次去北京交通部开会,总能在会上说出一大堆准确的数据,由此,他深受于眉局长的赏识,被聘为了秘书。
1951年秋季,上海港务局为了加强共青团的工作,成立团委,需要一个能力较强、具有活力的年轻领导打开工作局面。港务局的领导经过多方考察,相中了热情活泼而多才多艺的黄旭华,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把他从于眉局长身边“夺”了过来。就这样,黄旭华又调到港务局出任团委书记。

凭借在大学组织学生社团所积累的工作经验,黄旭华的团委书记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使港务局共青团的工作很快就有了较大的起色。然而,对这份工作黄旭华却并不称心,毕竟他是学专业技术的,从内心来讲,行政工作对他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1953年1月,在新的船舶工业管理局组建的过程中,黄旭华在大学的很多同学都进入了这个单位,就连辛一心老师都在此出任设计处处长,黄旭华得知这个消息后动心了。港务局起初并不愿意放他走,最终经过一番周折,黄旭华终于调到了自己心仪的单位。
黄旭华在港务局工作时,认识了下属李世英1951 年秋,李世英刚从高中毕业,就被分配到港务局工作。那时候,她在团委当青年干事,而黄旭华是团委书记,两人就这么认识了。刚开始,他们就是工作上有来往。黄旭华身上责任重,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根本顾不上个人感情的事儿。李世英才高中毕业,刚进入职场,也没把心思放在这方面。虽说两人整天都在一块儿,但从来没想过会产生别的感情。
黄旭华毕业于名牌大学,年轻又有本事,长得还帅,气质也特别好;李世英青春漂亮,性格活泼,工作能力也强,还带着大家闺秀那种温柔的气质。这样的两个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不错。

后来,黄旭华调到船舶工业管理局。没多久,李世英被选派到大连海运学院学俄语。那时候,中国和苏联关系好,我国在军民船舶制造方面引进了很多苏联技术,好多苏联专家也来中国帮忙搞技术转让和制造工作,结果俄语翻译人才特别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个行业都抽调了好多年轻人去院校学俄语。
1954 年夏,李世英完成了学业,作为俄语翻译被分配到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没想到,在这儿,她又和黄旭华碰上了,两人都特别惊喜。在日常工作里,李世英给苏联专家当翻译,黄旭华跟着苏联专家学技术,李世英自然而然就成了苏联专家和黄旭华等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的重要桥梁。
只要一上班,他们几乎都在一起。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彼此的好感也越来越深,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黄旭华鼓起勇气向李世英表白了,其实李世英早就喜欢他了,于是,两人很自然地就成了恋人。1956 年 4 月 29 日下午,黄旭华和李世英去办了结婚手续。

结婚以后,他俩一天婚假都没歇着,第二天就跟平常一样去上班了。不过,上班路上多了个伴儿,感觉心情都不一样了,连走路都更带劲了。1957 年 9 月,李世英生下了大女儿,黄旭华头一回当爹,高兴得不得了。取名字的时候,黄旭华突然想起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海燕》。他就问媳妇:“你说咱闺女叫海燕咋样?” 他盼着女儿以后能像海燕一样,啥困难都不怕,特别坚强。李世英一听,眼睛立马放光,竖起大拇指说:“行啊,这名字好!”
哪知道,女儿还不到一岁,黄旭华就接到通知,说他被选去参加国家核潜艇研制的秘密项目,得马上就去北京。他赶忙给媳妇写了封信,信里没写多少字,就嘱咐媳妇照顾好自己,再就是说自己要长期在北京工作,至于在哪个单位、干啥工作、在北京哪儿,啥都没说。

媳妇收到信,心里直犯嘀咕,可她知道黄旭华不说是有原因的,也就没多问,默默接受了。黄旭华去北京的路上,心里老不是滋味了,想着:早知道这样,走之前咋也得好好抱抱刚会笑的闺女。
从那以后,黄旭华和媳妇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直到李世英也调到北京工作,一家人才算团聚了。虽说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小屋子里,可他俩都觉得挺满足。黄旭华跟媳妇开玩笑说:“咱闺女现在可是北京小丫头了,是不是得有个带北京味儿的名字?” 于是,就把大女儿的名字改成了 “燕妮”。
1966 年 4 月,李世英又生了二女儿。黄旭华看着二女儿和妈妈长得像,就说让二女儿跟着妈妈姓李,取名叫李骊,意思是像一匹跑得飞快的骏马,自由自在的。1972 年 7 月,小女儿黄峻出生了,这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像高山一样,顶天立地,特别有骨气。
后来,黄旭华一心都扑在核潜艇研制上,为国家的国防事业拼命干。李世英呢,一个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事儿。她把女儿们照顾得好好的,还经常惦记着黄旭华在广东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从来没抱怨过,是黄旭华最得力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