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死亡率高达20%!警惕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悄悄发生【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 2021-05-25 16:29:26

【本文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22亿18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将增长至6.4亿。

而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

No.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一般的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区别?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钙、磷等离子代谢障碍而引起骨量减少的代谢性疾病。

也就是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相关症状及并发症+腰背酸痛、骨头、无力感明显、行走驼背、易跌倒、甚至骨折等骨质疏松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骨密度常常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主要依据,而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较高的骨密度下发生骨折。

No.2为什么容易糖尿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高龄、性激素分泌减少、糖尿病病程长、高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波动大、胰岛素缺乏及抵抗、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肠钙吸收及维生素合成障碍、某些药物的使用(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

以上危险因素通过体内各种生化途径导致骨吸收破坏增加,而骨形成减少,最终使得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从而出现疼痛、骨折风险增加等表现。

除此之外,糖尿病性骨折疏松症的危险还在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低血糖、夜尿增加、视力下降(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平衡功能减退(神经病变、足部溃疡、截肢)、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应减退等都可能使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风险增加,从而引起的骨折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可归属于“消渴病骨痿”范畴,其主要以脾肾亏虚为本,血脉瘀滞为标,肾精亏虚,无以生髓,脾虚无以运化水谷,后天无以滋养先天。同时脾虚则气血运行失常,血脉瘀滞不通则痛。

No.3如何预防及治疗?

1、控制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应平稳降糖,避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各类并发症。

2、饮食管理

1)合理分配食物摄入: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分别占总热量的50%~60%、30%、15%。避免摄入各种甜食和含糖饮 料,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可以选择糖分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柚子、菜瓜等。

2)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以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餐;

3)戒烟限酒,尽量不饮咖啡;

4)低盐饮食,少吃或不吃腌制食物,每天食盐量<6g;

5)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低脂牛奶、虾皮、海产品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沙丁鱼、鲑鱼等,其次菌菇类、蛋类含量也较多。

3、运动干预

1)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跳舞(健骨操)等;

2)抗阻运动,如简单的伸髋、压腿、伸腿等;

3)传统保健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

4)注意多种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定期评估,适时调整。

4、仔细选用降糖药物

对高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应该选用不影响骨代谢、甚或有骨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

对绝经后妇女或高骨折风险的男性,避免使用 TZD 类药物,尤其避免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和 TZD 类药物。

5、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

由医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方案(双膦酸盐、特立帕肽、雷洛昔芬等),注意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及胃肠道症状。

6、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

7、注重疾病的自我管理

1)遵医嘱服药,规律监测血糖;

2)家属及患者应注意评估家庭、社区环境,做好跌倒防范措施。

8、关注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

1)注意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早期评估和管理;

2)注意筛查 1 型糖尿病患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乳糜泻。

【请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有用的科普】

最后,我还想要提醒大家,健康人生离不开日常养护,每天锁定这里3分钟,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健康科普开始。

0 阅读:207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