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下的狂欢:上世纪60年代真实版打鸡血!打鸡血一词的由来

艾牛科普君 2024-04-19 17:09:02

“打鸡血”这个词的由来你知道吗?“打鸡血”一词源自上世纪 60 年代奇特的“鸡血疗法”。

彼时,上海有位名为俞昌时的医生,其偶然发现鸡的肛门温度极高,达 42 摄氏度。他推断此乃鸡的神经中枢调节与血液发热机能极强所致。恰巧,中医传统文献中提及鸡血可入药。于是,俞昌时突发奇想:如果将鲜鸡血注入人体会发生什么呢?是否能够强身健体甚至治病呢?

作为一名医生,俞昌时知道没有经过检验的方法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他率先在自身进行实验,于左臂三角肌处注入新鲜公鸡血。结果,他发觉打完鸡血后,自身精神极佳,饭量增大,睡眠质量亦有所提升。

随后,他找寻了数名志愿者,其中包括常闹肚子的女儿,女儿注射一次后腹痛竟消失,另两人亦发生神奇变化。俞昌时兴奋不已,在上海工厂中找寻工人继续实验,据称效果相当不错。俞昌时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了不得的方法,便开始公开推广。

事实上,俞昌时在推广打鸡血疗法后,没多久便收到了不良反应报告,不过这并没有引起俞昌时的重视,他反而罔顾事实继续夸大打鸡血的“好处”,还为此还自费印刷了好多宣传册,最终在全国多地引发了一场打鸡血热潮,甚至被宣传成强身健体、包治百病。

然而,随着这种方法的广泛推广,大量不良反应报告还是相继出现,直至出现因严重过敏死亡病例,这一疗法才逐渐消停,最终“鸡血疗法”被彻底禁止,扫入了历史垃圾堆。

“鸡血疗法”虽已被证明是伪科学,但却成为一个流行词汇,用以形容某人或某群体变得极为兴奋、充满激情或具有极高积极性的状态。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切勿真正尝试打鸡血,这绝非儿戏!从科学角度来看,不同动物的血液成分是不同的,鸡血中含有各种蛋白质、细胞和病原体等复杂成分,直接注射到人体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感染病原体、引发免疫相关的问题。

那些声称有效果的,应该只是安慰剂效应,或者把免疫应激反应产生了误会,还以为是打鸡血产生了什么神奇效果。

那个年代打过鸡血的人,仅有极少数因此而丧命,实属万幸。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打的鸡血量很少,毕竟当时也没有那么多鲜鸡血可用。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免疫系统不同,对异物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当时那些打鸡血的人真的是很愚昧无知,不过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年代,存在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毕竟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连字都认不全,更别提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很容易被人忽悠。就算是放到现在,打鸡血疗法估计也有人会信。

0 阅读:95

艾牛科普君

简介:科普创作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