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48年的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一生毁誉参半;在近半个世纪执政过程中,开创了令人咋舌的长达28年没有上朝的记录。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万历三大征、强征矿税、萨尔浒战败等等标签,都发生在这位明神宗在位时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执政初期的万历中兴开始,以萨尔浒战败结束,在万历皇帝驾崩仅仅20多年,如同庞然大物般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明神宗朱翊钧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是还算不上昏君。如果不是支持张居正变法,可能连神宗的庙号也够呛。如果不是拥有皇帝这个职业的话,朱翊钧是有些叛逆和执拗的普通人而已(为了继承人等问题与朝臣打擂台,几十年不上朝)。万历中兴来源于张居正的改革,也是地主阶级革新自救的运动;由隆庆开关贸易流入的巨量海外白银(主要来源于日本和美洲),以及张居正改革的丰厚红利这次支撑了万历三大征;耗费巨大的援朝战争以及矿税使乱辽导致边防空虚,客观上为后金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来源于张居正变法的万历中兴只有十年,亲政后的万历皇帝没有帝王的容人之量清算张居正张居正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老臣,在隆庆时期已经成为内阁首辅执掌一切军政大权。根据隆庆帝遗命,张居正成为以冲龄即位万历皇帝的辅政大臣。万历朝前十年,也是被称为万历中兴的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先政治、后经济两个方向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万历皇帝亲政以前,张居正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利,在十年当中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万历中兴的这十年,也成为明朝后期社会生活中难得的亮点。政治效率大大提升、经济改善明显;虽然也是统治阶级自救图强的过程,但是毕竟短暂扭转前朝积弊,为亲政后的万历皇帝留下了不错的局面。
张居正人生最后的十年是成功的:一方面耗费十年之功完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财政一系列的改革,被称为万历中兴。另一方面在改革之余,张居正没有放松自己作为辅政大臣的职责。
李太后把皇帝全权交付于张居正,而且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使张先生闻,奈何!”天天拿张居正吓唬皇上,皇上自然是“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
张居正
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由冲龄到亲政的成长,基本是在内阁首辅张居正严格要求下进行的。尽管张居正算不上权臣,但明神宗成长过程中被严格要求遵循君王之道,难免在叛逆阶段积累对张居正的不满,这也为张居正后来被清算埋下了伏笔。《明神宗实录》记载:“上御文华殿讲读。上召辅臣张居正于暖阁前,亲洒宸翰,大书‘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字以赐。次日,侍讲读,居正因奏:‘皇上数年以来,留心翰墨,昨仰睹赐臣大书,笔力遒劲,体格庄严,虽前代人主善书者,无以复逾矣。但臣愚见,窃以为帝王之学,当务其大,自尧舜以来,至于唐宋,所称英贤之主,皆以其修德行政、治世安民,不闻有技艺之巧也。惟汉成帝知音律,能吹萧度曲;六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宁宗皆能文章、善画,然皆无救于乱亡。可见君德之大,不在于技艺之间也。今皇上圣聪日开,正宜及时讲求治理,留心政务,以圣帝明王为法。若写字一事,不过假此以收放心而已,虽殚精费神,直逼钟王,亦有何益?’”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这一点恰恰是张居正没有给予朱翊钧的。
神宗即位时,年仅十岁。上有两宫皇太后(仁圣皇太后陈氏和其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外有强悍首辅张居正,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特别是神宗的生母李氏,对其管教极严。据《明史・孝定李太后传》记载,神宗偶尔不读书,立即令其长跪。逢朝日,李氏五更即到帝所,把神宗叫起来不说,还让左右宦官将其搀架上朝。“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神宗宴饮,责罚二宦官太过,太后知道后,一方面要张居正具疏切谏并为神宗起草罪己御札,另一方面自己出马,令神宗长跪,一直到神宗痛哭流涕表示悔改才罢休。到了十八岁,本该是亲政之时。然而张居正在太后的支持下对其督责愈严,其奏章直斥神宗:“乃数月之间,仰窥圣意所向,稍不如前。微闻宫中起居,颇失常度。”“皇上亦宜仰遵圣母慈训,痛自改悔。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胤嗣,节赏赍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机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庶今日之悔过,不为虚言,将来之圣德,愈为光鲜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也记载:“方夺情时,威权震主。上虽虚己以听,而内顾不堪。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初,上在讲筵,读《论语》‘色勃如也’,误读作‘背’字。居正忽从旁厉声曰:‘当作“勃”字。’上悚然而惊,同列皆失色。上由此惮之。及居正卒后蒙祸,时比之霍氏之骖乘。”这种对青年皇帝生活起居近于教训的干涉和生母李氏的严厉管束,播下了神宗反抗的种子。他亲政以后,“耻为臣下挟制”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冯保就被贬去了南京。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张居正被剥夺了所有官职与荣耀。但是皇帝似乎并不满足,他的报复也才刚刚开始。随即,朝堂之上开始了倒张运动,御史李植甚至毫不避讳地弹劾张居正:“挟权阉之重柄,藐皇上于冲龄,残害忠良,荼毒海内……即斩棺断尸,尚有余罪。”如此恶言相加,皇帝的批复是什么呢:“摘发大奸有功。”
朱翊钧
所有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被称为变法的主动改革都是注定要触碰某些阶层的利益。万历中兴的这十年触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这也成为张居正去世后被清算的重要推手。而明神宗亲政前内阁一手遮天的现象对皇权造成了制约,这是明神宗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张居正去世后,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遭到清算;改革措施被废除,官员被罢黜,可惜短短十年的万历中兴如同昙花一现最终消失。万历皇帝最终为自己的任性和帝王心术买单,明朝后期加速滑落深渊。
因国本之争等矛盾,与内阁打擂台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执拗期任性不够成熟帝王可承载江山兴衰,从其他朝代几乎没有见过帝王几十年不上朝的先例。而任性叛逆的万历皇帝就干出了这么一出,为何和大臣们赌气将近三十年不出门、不临朝、不祭祀、不见外藩;原因就是因为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感觉自己丢了面子,就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泄出来。要知道帝王承载万里江山和亿兆子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执拗个性弃之不顾呢?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来,明朝帝王世系基本是按照这个规矩进行传承。而明神宗和大臣们争执的焦点,就是究竟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明神宗喜欢的皇三子朱常洵来继承太子之位。经过十五年的争执,最终皇长子朱常洛被册封太子,感觉被扫了面子的万历皇帝开始长达几十年的执拗叛逆不上朝的过程。不以江山社稷为重,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充分暴露了万历皇帝政治上的不成熟。
强征矿税、搜刮民财,加上三大征消耗过度,让刚有中兴气象的大明王朝重新衰落;无法制约后金崛起,仅仅24年后明朝灭亡万历三大征是指万历时期,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宁夏平叛、援助朝鲜、西南播州之战)。三大征积极的意义不用探讨,超过千万两白银的军费确实对明朝的财政造成了较大的负担。为补充财政不足,万历皇帝开始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强征矿税。宦官人数众多且鱼龙混杂且多横征暴敛,终于在辽东酿成了灾祸。出身无赖地痞的高淮成为辽东的监税太监,以辽东土皇上自居的高淮在辽东的十年间恶迹斑斑:横征暴敛、肆意插手军政破坏防御,对当地的军事、经济、民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因此引发了叛乱,造成人心动荡,客观上造成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力下降;尤其是萨尔浒战败后,明朝几乎已经无法制约后金的崛起。
湛蓝之心
吾非相,乃摄。这一句话就够张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