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阴之变:尔朱荣屠戮北魏宗室两千余人,北朝政治格局大洗牌

小瑀说史吧 2025-02-10 15:14:53
序言

河阴之变是指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针对北魏皇族宗室及大臣进行大肆屠杀的政变,因政变地点位于洛阳郊外河阴(洛阳市孟津县)而得名。

这次政变使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的汉人士族大臣、汉化鲜卑权贵被消灭殆尽,对孝文帝的汉化成果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从此以尔朱荣为首的关陇军事集团成为新的主人,为北周、北齐政权的建立以及隋唐帝国的崛起奠定基础。

北魏六镇起义和尔朱荣的崛起

尔朱荣,契胡人,公元493年出生于北秀容(今山西省朔州市)的酋长家庭,其先祖居住于尔朱川(今山西省北部),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

尔朱荣的高祖父尔朱羽健以酋长的身份,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征伐后燕,立下军功,受到拓跋氏信任。

此后,尔朱家族世袭酋长之位,尔朱荣的祖父尔朱代勤受封梁郡公、肆州刺史。到尔朱荣这里,除继承爵位外,又受封游击将军。

如果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尔朱荣将一直安享富贵,到头来不失为一个富家翁。

但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注定要涌现出一批历史长河的弄潮儿去搅动天地风云。

毫无疑问,尔朱荣即将被命运选中,日后成为执掌北方权柄的一代枭雄。

公元523年,北魏北部边境六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爆发起义。

这场起义的导火索是北方发生饥荒,怀荒镇民要求当地官府开仓放粮,结果遭到拒绝,灾民一气之下揭竿而起,开仓分粮,随后其他五镇先后反叛,声势十分浩大。

表面上看,六镇起义是因饥荒而起,但本质上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引发的民族和利益矛盾。

六镇是北魏建国之初,太武帝拓跋焘设下的防御“柔然蛮人”的屏障。

这里的镇民大部分是鲜卑人,而鲜卑人素来尚武,以开疆拓土和弓马骑射为荣,因此六镇军民不仅受朝廷重视、地位超然,而且享受很好的待遇。

但随着495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以来,六镇鲜卑军户的社会地位急速下降,特权和待遇一落千丈。

而平日不受待见的宗室子弟和汉人士族却各各荣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起义前夕,六镇军民“役同厮养”,地位和奴仆杂役差不多。

这就导致六镇地区与汉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深层次是鲜卑传统势力和新兴汉化集团的矛盾。

而这场空前的灾荒,点燃了镇民累积已久的情绪。起义爆发后,洛阳朝廷迅速派兵镇压。

但这些平日里在中原养尊处优的官军根本不是长年戍边的六镇起义军的对手,一度被打的落花流水。

北魏政府无奈之下只能依赖于地方豪族参与平叛,尔朱荣及其部落长期生活于北疆,保持着胡人崇武尚战的习性。

再加上尔朱荣素有大志,平常招揽杂胡于麾下,北齐政权奠基人高欢就是在此时加入到尔朱荣阵营中。

尔朱荣在得到朝廷征召后,凭借家族的支持,迅速组织起一支以契胡人为主的骑兵,开始四处镇压起义。

经过两年的平叛,六镇起义终被消灭,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被消耗殆尽,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而以尔朱荣为首的契胡人逐渐成为地方军事实力派,并迅速填补鲜卑人在北疆的权力真空,尔朱荣以山西晋阳为据点,自建官署招兵买马,朝廷已无法制约。

此时的尔朱荣暗中蓄力,等待时机,欲成为这大乱世道的王者。

河阴之变,尔朱荣屠尽北魏宗室

在尔朱荣积蓄实力的同时,远在洛阳的朝廷已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北魏孝明帝元诩,也就是孝文帝的孙子,与其母胡太后的矛盾日益尖锐。

早在公元510年,元诩以六岁幼冲登基为帝,鲜卑族较少受汉人三纲五常的影响,素有太后临朝听政的习俗。

所以在元诩继位之初,由胡太后临朝称制,但随着元诩年龄的增长,母子二人嫌隙渐生,说到底都是为了权力。

元诩认为自己已满足亲政的条件,而胡太后的擅权称制无疑是在限制自己。

胡太后向来重用奸佞,贪图权力,自然不愿意归政,对于元诩所亲近喜爱的人,总会想办法打压,甚至除掉他们。

528年,年满十八岁的元诩再也无法忍受胡太后的专权,为了重新夺回权力,遂密令尔朱荣进京勤王。

尔朱荣接到密令后,在高欢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南下,表面上是受诏讨逆,实际上却是夺权。

不久,胡太后先行下手,毒死了亲生儿子元诩,将其刚出生的皇女冒充皇子,立为新帝。

听闻消息的尔朱荣一时骑虎难下,本来是奉诏平乱,结果召唤自己的皇帝死了,该如何是好?

于是尔朱荣找来高欢、元天穆等亲信商议,决定与二十一岁的宗室元子攸取得联系,拥立其为帝,同时进军洛阳,一举除掉胡太后。

很快,尔朱荣的军队兵临洛阳城下,与洛阳守军展开激战,在击败洛阳守军后杀入城内,将元子攸扶上皇位,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下令所有的后宫嫔妃和她一起出家为尼。

但尔朱荣可非平常之辈,为了防止其死灰复燃,将她和被废的小皇帝投入黄河淹死。

接下来,尔朱荣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返回晋阳遥控朝廷还是留在洛阳?

这时他的亲信费穆进言:

“公士马不出万人,今长驱向洛,……既无战胜之威,群情素不厌伏。今以京师之众,百官之盛,一知公之虚实,必有轻侮之心。若不大行诛罚,更树亲党,公还北之日,恐不得度太行而内难作矣。”

大意是您的兵马不足一万人,长驱入洛阳,朝臣们知道您的虚实,一定会把你看轻,要是不大行诛罚,安插亲信,到时候能不能安全返回晋阳都是个问题。

尔朱荣经历刀锋剑影,岂有妇人之仁?不久,尔朱荣以祭天为名,邀请元氏宗室亲贵和朝中百官到河阴的陶渚(今孟津县东)。

在众人行至河阴西北三里,至南北长堤时,尔朱荣令两千铁骑将百官包围,纵兵杀戮,一时间刀劈斧砍、飞矢交加。

这些契胡骑兵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到处都是断臂残肢、悲痛哀嚎,血流成河。从宗室亲王到丞相公卿,几乎无一幸免。

随后,尔朱荣又命令数十名刀斧手闯进元子攸所在的行宫,不顾天子威仪,将他身边的几个兄弟全部砍杀。至此整个北魏宗室都被尔朱荣杀得干干净净。

此时的尔朱荣野心膨胀到极点,逼迫御史赵元则写皇位禅让文书。尔朱荣手下的军士们集体高呼:

“元氏既灭,尔朱氏兴。”

元子攸在目睹自己的兄弟被砍死、大臣被屠杀,不觉惊恐万分,而后悲愤之情从心头涌上。

而人在绝望之中往往会爆发超凡的勇气,他镇定而又掷地有声的对尔朱荣说:

“帝王更迭,盛衰无常,如今将军奋袂而起,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改变。”

之后又表达自己只想在乱世之中苟全性命,若将军有天命,大可自己登临帝位,若是还想保留北魏社稷,那就请再另择贤能为帝。

总之,这皇帝的头衔我不是很稀罕,是你硬把我扶到这个位置上,你要是行你就上,要是不行,你再另找人吧!

元子攸的一番话着实把尔朱荣将了一军,尔朱荣身边的将领贺拔岳也劝其时机未到,不甘心的尔朱荣又反复占卜,但都未成功。

尔朱荣在权衡利弊后,遂放弃称帝想法,当晚,尔朱荣命人将元子攸带到自己营帐,向其叩头请罪。

元子攸因为实力太弱,也不敢对尔朱荣有太多责备,只能借坡下驴。

两个月后,尔朱荣返回晋阳,令其心腹元天穆留京主持朝政,将自己的亲信爪牙安插在朝廷各关键职位,自己则遥控洛阳,整个北魏大权落在尔朱荣手中。

河阴之变的影响

河阴之变的本质是鲜卑化与汉化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最大的后果就是北魏政治系统全面瘫痪。

汉族官员与汉化的鲜卑官员被屠戮殆尽,许多洛阳的士民百姓闻听河阴惨案后,无不争相出逃,洛阳城内呈现出“迭相惊恐,人情骇震,直卫空虚,官守废旷”的凄凉景象。

与此同时,河阴之变的消息传到北魏各地方州郡,州郡刺史和宗室诸侯各个惊悚恐惧,不少人举州投降南梁,北魏对南朝的防卫近乎崩溃。

南梁武帝萧衍立即派兵北伐,大将陈庆之仅仅两个月就攻破北魏都城洛阳。

当然,河阴之变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北朝政治格局的重组,随着北方汉人士族和汉化鲜卑集团的覆灭,以尔朱荣和北魏六镇的鲜卑势力成为中原的主宰。

比如:高欢、宇文泰原本都是尔朱荣帐下将领,但后来都各自建立东魏、西魏政权,而北魏六镇则逐渐演化为关陇军事集团,诞生了隋朝杨氏、唐朝李氏等帝国。

0 阅读:16
小瑀说史吧

小瑀说史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