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多才多艺应该是史上第一吧?他如何对待倡优?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5-07 22:07:07

皇帝作为史上拥有教育资源最丰富,且“最闲”的一类人,一般都有数项“才能”傍身,而且是越昏庸越有才。

比如北齐后主高纬在音律方面天赋极佳,亲谱《无愁曲》流传至今,外号“无愁天子”;比如南陈后主陈叔宝在五言诗方面成就举世无双,《玉树后庭花》就是宫体诗的翘楚之作,另外,他还是艳情诗的高手;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书法、绘画、音律、诗文无一不通,且造诣奇高;还有“书法大家”宋徽宗,“春联第一人”蜀后主孟昶……

所以,才有“史上武帝都灭佛,后主都有才”之说。

李隆基作为四十年太平天子,在“多才多艺”上亦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诗赋

空前绝后的唐诗,犹如千峰回转,令人目不暇顾。若把整个诗坛喻为喜马拉雅山,那么开元时期的诗无疑就是珠穆朗玛峰。

千古诗仙李白、百世诗圣杜甫,双峰合璧,异彩并放。此外,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韦应物等一代巨匠,也都峻岭独秀,千姿百态。浪漫诗、写实诗、边塞诗、田园诗,出奇斗胜,各有风采。

与他们相比,李隆基虽然称不上巨匠,但也足够优秀,他擅长五律,存诗六十六,佳辞奇句层出不穷,如“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等句,就得到明代大文豪王世贞的高度评价,被认为骨气远胜太宗(初唐诗由于受六朝诗风的影响,细弱无力,连李世民所作之诗也毫无雄健可言),即使由张说、苏颋起草,沈佺期、宋之问润色,也不过如此。

李隆基在散文方面也身手不凡,且在探索上走在了前列。

开元之前,散文和辞赋几乎难以区分,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到开元初年,虽然注重实际的内容已逐渐出现,但仍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鲜有佳作。

张说的《蒲津桥赞》、李隆基的《鹊鸰颂》是其中少有的返璞归真之作。

李隆基把兄弟和睦引为一大快事,信手拈来一篇《鹊鸰颂》,以比喻这难得的孝悌关系。他在序中娓娓道来:“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迎入宫掖,由友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

此序文辞畅通,虽感情浓烈却透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态。更关键的是,字里行间,虽然赋的形式依然浓重,但和以往散文相比,却较多地运用了参差不齐的句式,引领了一代文风。

可以说,唐中后期散文崇雅黜浮的文风,李隆基与张说立了鼎立之功,特别是前者,皇帝的身份使它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效仿。

二、音律

众所周知,李隆基有个“梨园之祖”的称号,他在音律方面的造诣堪称古今帝王第一人。

史载,李隆基“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玄宗不仅是个好听众,好指挥,还是个好演员,好鼓手。史料记载,当梨园子弟排戏时,他看得兴起,经常会亲自下场击鼓、奏乐,有时甚至会更换戏衣,参加表演。

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无有不晓,其中最擅长打羯鼓,并在他的倡导下,羯鼓流行成风,达官雅士竞相研习。

他也极喜笛乐,闲时常自娱自乐,也曾以玉笛为杨玉环起舞伴奏。长兄宁王李宪,吹得一手好笛,二人就经常在乐游原观池,挥汗击鼓,切磋笛艺。

玄宗在琴上也有极高造诣,曾谱有《金风乐》和《黄钟羽调曲》两首琴曲,还著了一卷《金风乐弄》,专门介绍抚琴的三拍宫调指法。

他还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还制定了《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创作了多首羯鼓独奏曲。

另外,皇帝的身份,使他个人的爱好上升到国家层面,对唐朝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开元年间唐廷曾两次系统地整理了前朝的乐章,其中开元十三年的那次,由玄宗亲自定声调,宰相张说亲自作词。

在玄宗的授意下,太乐署于开元二年,制定了赞扬唐统的羽保部十八曲,并将一部分梨园子弟组成演奏队,在听政之余,亲自予以教授。

天宝十三载,又命太乐署对乐曲进行整理,将一些曲子,特别是胡曲改了名,并全部镌刻在石碑之上,作为天下曲名标准。

另外,玄宗还诏令把道曲、法曲和胡部新声结合,进一步融合了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

三、书法

李隆基不仅爱美人,懂音律,更写的一手好字。《旧唐书·本纪》称他多才多艺,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其传世书迹很多,以《鹡鸰颂》、《纪泰山铭》、《石台孝经》最为知名。

比如其楷书墨迹《鹡鸰颂》,遒紧健劲,挺拔别致,丰润浑茂,书出“二王”之间,法袭传统家学,“结构丰丽,绝无山野之气。”(清吴其贞语)

比如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的《石台孝经》,隶书碑文追汉隶风规又小变其法,丰腴爽利,有盛唐气概,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四、歌舞

音乐舞蹈不分家,酷爱音律的李隆基自然也很喜欢舞蹈,传世佳作《霓裳羽衣舞》的曲调,就是他根据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得自印度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

他还擅长编舞,清乐舞中的明君舞(边击小鼓边舞)、凌波舞(胡琴配舞)相传就是他所制。开元七年,李隆基甚至给列祖列宗每人配了一种祭祀舞蹈,比如祭献祖宣皇帝李熙的光大舞,祭李渊的大明舞,祭李世民的崇德舞,祭李治的钧天舞等等,合成一套大型组舞。

另外,玄宗本人也擅长舞蹈,除了兴起之时,与舞伎同舞以外,每逢皇家祭祀,开场舞就是就是由他本人亲自致礼的“文舞”。

五、马戏杂耍

唐朝皇帝历来爱马,最著名的莫过于李世民,他不仅让自己最心爱的六匹战马陪葬昭陵,将它们的英姿刻于青石之上,还为每匹马都赋诗一首,即著名的“昭陵六骏”。

一向以曾祖为榜样的李隆基也是爱马之人。他曾专门为自己的宝马设立“天马苑”,不仅专人饲养,还安排舞者教授骏马跳舞,即所谓的“舞马”。《新唐书》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一百匹体形矫健、毛色美观的骏马应鼓点节拍起舞,“变态动容,皆中音律”,驯马者身穿彩衣,骑马奔上三层高的板床,舞马在榻上做出各种奇妙高险的动作。舞毕后,马向皇帝跪拜行礼,并衔杯劝酒,玄宗为之龙颜大悦,“赏赐不绝”。

天宝年间,宫廷中经常举行马戏专场表演,由内闲厩使引马,五坊使引大象、犀牛入场拜舞,杜甫就曾为此赋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玄宗还特别喜欢斗鸡,胜者能得重赏,世人以为与他生于乙酉鸡年有关。

另外,玄宗还擅长打毯戏和拔河戏。在藩邸为临淄王时,他就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打毯佼佼者。

当年吐蕃代表团来长安迎金城公主,中宗招待使者赞咄观看打毯戏,赞咄说他随从中有打毯高手,请与汉人比赛,结果连赛几场,都是主队败北。

于是中宗组织强手上场,其阵容是玄宗、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秀四人,吐蕃出场十人。这一场,李隆基东驱西突,风驰电掣,所向无敌,压制得客队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反败为胜。

玄宗登基后,打毯戏开展更广,技能也不断提高,能者虽盘旋宛转,但也有因不慎而至伤毙者,有一次,荣王就因坠马而休克。但这并不能阻挡玄宗对毯戏的热爱,他时常和兄弟们一起打毯,比如天宝九载,六十六岁的李隆基还亲自上阵,并命宰相们一体观看。

玄宗打毯的形象,甚至成了画家笔下的题材,宋代晁无咎题《明皇打毯图》就云:“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毯回。”

对于拔河,李隆基也喜爱非常,据载,他在位期间就多次举行拔河戏,上场参加者多达千人,呼声惊天动地,规模之庞大,盛况之空前,令外宾都为之震骇。

对于拔河戏,除了与伶人在内宫亲自下场,玄宗还喜爱制诗感怀,比如《观拔河俗戏》中的“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用辞豪壮生动,引得宰相王公纷纷唱和。

李隆基寿终78不是没有道理。

六、经学

孔子曾说:“孝,德之本也。”自西汉开始,历代君主就提倡以孝治天下,但自唐初以来,皇家自身就破坏了孝的观念,从太宗到玄宗,逼父禅位,弟夺兄位,母代子统之类的不孝事,层出不穷。

玄宗深知孔子提倡子孝父,实际是起了臣忠君的作用,因此继位后就加大了对儒学的弘扬,比如开元八年,为孔庙十哲立像;开元十三年,亲到孔子故乡奠祭;开元二十七年,尊孔子为文宣王,将孔子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除了尊孔尚儒,深识“孝”之作用的玄宗,还大力弘扬孝经,比如开元十年,他亲为《孝经》作注,注后,颁行天下,并送入国子学,作为钦定的教科书。

天宝二年,他又花了一番力气,对前注重新加以补注。

君主为儒经作注,前所未有,影响巨大。太子宾客元行冲为《御注孝经》作疏,进一步阐发孝义。完成后,与《九经》一样,正式升格为经典。

天宝三载,玄宗下诏,让民间每家藏《孝经》一本。

除《孝经》外,玄宗对其他儒学经典也有研究,比如他曾对《尚书》和《周易》中的某些字音进行校正,又将《礼记》中的《月令》,改为《时令》,还曾对《春秋》、《大学》等提出过一些独到见解。

如果不是君位在身,李隆基会是一位出色的经学大师。

对待倡优

最后再说一下玄宗对这些爱好的态度。

诗词歌赋、书法经学尚可称作陶冶情操之学,其他诸如戏曲音律、马戏杂耍则可归于玩物丧志之类。玄宗初年尚对此保持克制,闲暇之时,略做放松而已,但从开元二十四年起,他把理政大权全盘委托给了李林甫,从此便深居宫中,与声色为伴。

不过,与历史上大多数昏君庸君不同,玄宗虽然整日在梨园和倡优为伍,特别是那些音乐造诣者和善于逢迎者,都得到了他的宠爱,但实际上这些倡优,不过是他手中的玩物。对他们,玄宗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绝对不准干预朝政。至于他们在外面的胡作非为,只要无人告发,就不深究。

比如,天宝二年,玄宗去率更寺赏女乐,高兴之余,大赏宫臣,受宠的乐伎贾曾趁机言:长安少尹私下议论玄宗惑于声色。玄宗既不查也不问,直接将进谗者杖毙。

比如,供奉侏儒黄翩性机灵,善窥人意,玄宗常倚之外出,笑称其为“肉几”。某日晚,黄翩姗姗来迟,玄宗责问何故?

他叩头谢罪说:“刚与捕盗官争道,把其掀下马,故而晚了。”

玄宗便说:“只要没有奏章入,可保你无忧。”

但不多时,京兆府的状告便来。玄宗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将其拖出去杖杀。

再比如,梨园弟子胡雏擅长吹笛,备受恩宠,触犯了洛阳令崔隐甫,逃入宫中。

后崔隐甫借入宫之机,责玄宗轻官员而重乐人,坚决要辞官。玄宗便杀了心爱的胡雏,以作挽留。

由此可见,晚年的玄宗虽然耽于享乐,却保持了一份帝王的清醒,说他因宠爱杨贵妃而荒废政事,以致安史之乱,并非关键,安史之乱的爆发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比如土地兼并、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等等。

大家认为,李隆基的多才多艺是否是史上第一?他的多才多艺是否为盛唐的延续造成了阻碍?

1 阅读:10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