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开国上将中,有几位将军在建国之前曾是国军上将或者中将,他们依靠率部起义,挽回重大损失,在之后立功被授予将级军衔,其中陈明仁将军是最特殊的一位,他特殊在哪里?
1949年8月初,国军军长陈明仁,因为多次立功,再加上官至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在关键时刻选择弃暗投明,率领手下部队起义,带队并入四野序列,此后他为新中国建设发光发热。
带领手下部队开始清扫广西湖南多地的匪患,带队搜查抓捕阻挠新中国建设和稳定的破坏者,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长沙起义。
起义后他没有顾及自身利益,请求国家给予他优待,反而提出一个特殊要求?
民国时期,革命浪潮影响了很多人,陈明仁本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家人为了让儿子博一个远大前程,掏空家底送他上学,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革命影响。
尤其是湖南地区的革命氛围最为浓郁,伟人毛主席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陈明仁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开始普通人的生活,在老家呆了几年娶妻生子,延续陈家香火,但他并没有熄灭心中的革命火焰。
1924年大革命已经势不可挡,本就不甘于平凡的陈明仁,选择离开家乡,投身革命,搏一个光明的未来,他凭借之前的知识,即便从中学毕业之后没有继续学习,他也没有放弃读书写字。
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著名的陆军讲武堂中,当时这些学生中可谓是藏龙卧虎,有未来的开国大将陈赓,还有国人心中的遗憾左权将军等国共名将若干人。
此时的陈明仁虽然有一腔报国之志,但他一没钱二没关系,在这个想往上爬需要钱财开路的时代,陈明仁的崛起之路非常坎坷崎岖,他在学堂之内学习军事知识。
曾多次惹怒当时的学监周贯虹,因为对方野心极大,来到讲武堂的目的,是想培养一部分亲信,随后将人拉拢到赣军内部,好为自己所用,慢慢掌控军权。
他的谋划早就被陈明仁和一部分激进学生看穿,带学生走的行为激化双方矛盾,陈明仁参军是为了革命理想,保家卫国,可不是来给其他人当枪使得,即便是高官厚禄,他也不心动。
学习一段时间后,陈明仁等学生获得大造化,讲武堂在孙先生的管理下开始相互合并,此时校内很多军阀或者政府官员家的子弟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四处拉帮结派,为了之后毕业进入军队掌权铺路。
其中陈明仁是个特例,他不拉帮结派,找靠山,反而潜下心来学习,但他依旧是个刺头,坚持自己的理念,为此他还跟教官顶撞斗嘴,一期毕业之后,他加入到革命军中,开始东征讨伐军阀的战斗。
在战场上他的军事天赋凸显出来,从一个小兵,很快升级为少尉排长,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刻,他受伤生病后,为了减少损失,坚持领兵打仗,坐在担架上指挥战斗,身边的战士们非常敬佩他。
东莞被打下来之后,陈明仁立功,并闯出“拼命三郎”的称号,1925年10月的一天,陈明仁在团部跟上级一同接到攻城的任务,当时战况非常惨烈。
陈明仁悍不畏死,加入敢死队中,为了国家拼死一搏,此时日军炮火跟不要钱似的极速喷射,后方士兵因为屡战屡败士气下降,掩护敢死队没起到关键性作用,给了敌人反击的时间,团长牺牲在路上。
关键时刻,身为营长的陈明仁站了出来,接下带队冲锋的重要任务,经过半小时激战,顺利冲上墙头,完成任务,此战他一举成名,逐渐得到国军内部的资源倾斜和军功。
此后他一直活跃在战场上,可此时的陈明仁还非常年轻,心中坚持自己所想,对别人的劝告都听不下去,虽然在战场上闯出“第一勇士”的称号,就此声名远播,引起老蒋的注意。
随后陈明仁晋升团长,跟随大势,参加了中原大战,在老蒋的带领下跟冯、阎两大军阀争锋,红军时期更是带队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带队围剿鄂豫皖苏区的红军部队。
但他没有经过社会磨炼,性格刚强,连蒋介石都敢顶撞,在部队中面对上级更是对上不恭,受到国军各级将领的排挤,老蒋有意提拔他,但也不想犯众怒,索性将他撤职,撵他去陆军大学,名义上让他“深造学习”。
此时的陈明仁因为多次顶撞和其他同事的诬陷,成了一个闲人,随着抗日战争打响,他渴望率领部队抗击日军兵,可老蒋没有撤销他的“深造”命令,他只能干看着。
1938年5月,江西地区战事告急,日军纠结大股兵力,试图一举拿下整个九江,当时全国各地都燃起战火,国军部队更多的抵御日军进攻,没有多余兵力保护江西。
随便拉起一支杂牌军组建的预二师,派去九江抵御日军侵略脚步,可这支部队的师长是个软骨头,在生死面前,老蒋的命令变得无足轻重,为了保住江西,他想起被闲置的陈明仁,下令让他火速赶到江西。
派他执掌预二师,整合部队后他虽然只有一支杂牌部队,但他信誓旦旦的对蒋委员长保证道:“就拼到只剩下一兵一卒,不把日本人赶出九江,我绝不后退一步”。
没过多久,潘阳湖地区遭到日军猛烈进攻,日军海陆空三线齐头并进,张发奎麾下八个正规师,装备精良被打的溃散撤退,唯有陈明仁部坚守阻碍阵地上,整支部队因为陈明仁的训练,变得众志成城,成功完成守卫任务。
陈明仁坚持自身性格得罪了很多人,跟陈诚结仇差点被撤了职,幸亏当时战事紧急,被调走逃过一劫,面对好脾气张治中他非常傲慢,对方没有过对计较,两方就此相安无事。
此后陈明仁率部在抗日战场上四处征战,可国军内部非常黑暗,各种克扣行为层出不穷,一次上级克扣他所在部队军需,他十分头铁的穿着一身破烂军装去见老蒋,最终惹怒对方,被明升暗降,待在71军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解放战争初期,陈明仁率部来到东北指挥水平战役,因为自己以往的作风,刚获得战役胜利,晋升兵团司令没多久,就被其他同僚诬陷,诬陷他纵容手下士兵强抢老百姓的粮食。
老蒋本就看他不爽,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撤他的职,陈明仁无力反抗,因为性格也没有什么靠山,只好前往南京闲着,解放战场上的形势一直到1948年才出现转折。
此时老蒋手下没有多少能用的将领,这时才想起陈明仁,可他在停职的过程中闲了下来,拜读了很多革命书籍,了解共产主义,对国军的行为越来越厌恶。
1948年7月,程潜因为派系原因遭到老蒋的打压回到家乡湖南,同时也借用他的力量压制李宗仁一脉,可老蒋对程潜这位元老一点都不信任,反而更信任陈明仁一些。
为此将其官复原职,并给他书信一封,下达特别任务,带兵入驻湖南地区,一边看着程潜,一边压制桂系,老蒋以为自己这个校长金字招牌还好使。
可他却不知程潜也是陈明仁的校长,只不过是讲武堂时期的校长,两人本就是湖南人,不想看着家乡饱受战火,更不想继续助纣为虐,达成共识后,立马联系四野,并谋划起义大事。
此时陈明仁没有完全掌控第一兵团内部,很多风声流露出来,老蒋催促程潜去广州任职,随着解放军靠近长沙,1949年8月4日,万事俱备,只差通电起义。
此后连带程潜在内三十多位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当天宣布起义,可他因为通知不到位,最后被白崇禧摆了一道,总共七万人的部队,跑了一半,剩下的跟着陈明仁一起起义。
事后,毛主席接见这位起义将领时,问他有什么想要的,他却提出保留起义军建制的要求,他的请求主要是为了手下将士们着想,怕他们到了其他部队不适应。
陈明仁虽然有些不够果断,让起义部队受到损失,但他所做出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国军到了后期一旦得不到一座城市,就会下令搞破坏,陈明仁接到命令保护了长沙城就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