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苏岩礁博弈升级,历史铁证戳破韩国“碰瓷”闹剧

川奇聊谈 2025-03-27 14:53:08

韩国海洋警察厅近日发布声明,指责中国在苏岩礁海域新建三座深海养殖平台,并派海警船拦截韩方调查船只。这场看似突发的外交风波,实则是韩国政客精心策划的“碰瓷”戏码——当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擅闯领海的韩国船只时,首尔当局迅速将镜头对准受损船体,却绝口不提自身长达70年的非法侵占史。

苏岩礁争议的本质是历史与法理的较量。中国对这片东海大陆架礁盘的主权主张,可追溯至1886年清朝北洋水师绘制的《东海海防全图》,其中明确标注苏岩礁为中国领海基点。相比之下,韩国直到1951年才在地图上虚构所谓“离於岛”,甚至闹出1984年才首次实地勘测的地理乌龙。更荒谬的是,韩国早在1952年便单方面划定“李承晚线”,将苏岩礁非法纳入所谓“第四水下开发区”,这种“先占后查”的强盗逻辑,在国际海洋法体系中毫无立足之地。

中国此次部署的深海养殖平台,实为科技与环保的双重突破。这些采用抗风浪钢结构设计的设施,能够实现年产量5000吨的高品质鱼类养殖,同时配备生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水质变化。中国驻韩大使馆明确表示,所有建设均遵守《中韩渔业协定》框架,且避开了双方重叠经济区。反观韩国,自1993年起在苏岩礁非法搭建3600吨重的钢筋混凝土平台,伪装成“海洋科学基地”,实则为军事前哨,其雷达监测范围覆盖中国东海油气田。

韩国政客的“碰瓷”策略暴露其国内政治困局。面对4月国会选举的执政党危机,人民力量党将苏岩礁炒作成“主权象征”,企图复制2012年李明博登岛带来的民调逆转奇迹。韩国海洋水产部内部文件显示,当局故意选择中国两会期间派船挑衅,意在制造外交事件转移通胀高企、医改罢工等社会矛盾。这种“外交危机公关”的套路,与菲律宾在仁爱礁的搁浅军舰闹剧如出一辙。

中国的反制措施彰显战略定力。在韩国海警船强闯当日,中国海警2301编队采取国际通行的水炮驱离手段,未使用任何武力装备。与此同时,中国海洋局公布1895年日本《海事日志》原件,其中记载苏岩礁为“中国渔民传统渔场”,彻底戳破韩国所谓“无主之地”的谎言。这种“法理+科技+外交”的组合拳,使中国在舆论战场赢得主动权。

2003年韩国曾在苏岩礁海域扣留中国渔船,最终在中国出示明朝《顺风相送》航海图后被迫放人。如今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海警舰队,3000吨级以上执法船数量是韩国的7倍。当韩国政客仍在操弄民族情绪时,中国正以深海养殖平台为载体,将苏岩礁建设成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示范区——这或许才是解决争议的最佳方案。

1 阅读:72
川奇聊谈

川奇聊谈

为你传递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