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判决,宣布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罪名不成立。这场被舆论称为“生死关”的裁决,不仅让李在明以46.9%的民调支持率稳居下届总统竞选首位,更令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陷入战略被动——随着尹锡悦弹劾案审理再度推迟至4月14日,韩国政坛的权力天平正加速倾斜。
李在明在二审宣判后高调宣称“这是正义的胜利”,直指检方滥用司法资源进行政治打压。此前一审法院认定他在总统竞选期间发布虚假信息,判处1年有期徒刑(缓刑2年),导致其民调出现51%的反对参选率。如今无罪判决立即扭转舆论风向,Realmeter最新数据显示,李在明支持率较执政党候选人高出27个百分点。这场司法逆转被《朝鲜日报》称为“在野党的核弹级武器”。
就在李在明脱罪前两日,韩国宪法法院以5:1的票数驳回对总理韩德洙的弹劾,结束其87天的停职期。执政党将此视为“尹锡悦阵营复苏信号”,却在26日遭遇重挫——李在明不仅洗脱罪名,更借势猛攻执政党“违宪操作”。在野党国会发言人卢宗勉公开质疑:“韩德洙拖延任命宪法法官导致法院席位空缺,这种渎职行为为何能免于追责?”两党在国会的席位争夺白热化,执政党虽掌握172席,但在野党凭借178席的微弱优势持续施压。
尽管暂时解套,李在明的危机并未彻底解除。检方已宣布将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三审程序。若最高法院改判有罪,他将丧失总统参选资格及国会议员身份。与此同时,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面临4月14日的首场公审——该罪名一旦成立,总统豁免权无法覆盖,罢免与刑事追责将同步启动。更微妙的是,韩国宪法法院9名法官中仍有2席空缺,两党对提名权的争夺直接影响弹劾案走向。
政坛震荡正侵蚀韩国经济根基。第四季度GDP增速骤降至0.3%,青年失业率攀升至9.7%,半导体出口同比下滑22%。李在明趁机提出“民生优先”纲领,承诺扩大保障性住房与医疗补贴;而执政党力推的税改方案遭在野党集体杯葛。首尔大学民调显示,72%的30岁以下选民认为“政客争斗导致政策空转”,这场权力游戏若持续至大选,恐引发更剧烈的社会动荡。
韩国政坛的终极对决已进入读秒阶段。当李在明在光化门广场向支持者挥手时,青瓦台内的尹锡悦正审阅第17版弹劾答辩书——这场关乎国运的较量,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