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候任总理默茨抛出震撼提案——要求与英法建立“核共享”机制,推动欧洲防务体系与美国脱钩。这场被《明镜周刊》称为“北约史上最大离心运动”的倡议,直接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六年前“北约脑死亡”的论断,更折射出欧洲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的深度焦虑。
默茨的激进主张绝非突发奇想。自特朗普今年初重启美俄密谈、单方面敲定乌克兰停火框架后,欧洲各国防长会议记录显示,德国已三次被排除在关键决策圈之外。更令柏林警觉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论坛上公开质疑“欧洲是否配得上美军保护”,这种羞辱性表态迫使德国重新评估安全战略。正如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报告指出:美国对欧军售同比下降37%,表明跨大西洋军事纽带正在锈蚀。”
目前全球1.2万枚核弹头中,美俄合计掌控89%,法国拥有290枚位列第三,英国215枚居第四。德国虽无自研核武,但美军在比歇尔空军基地部署的20枚B61-12战术核弹,构成北约欧洲核威慑支柱。默茨的“核共享”蓝图意图打破这种不对称:提议英法将核潜艇巡逻范围扩展至波罗的海,并建立德法联合核指挥部。然而现实骨感——法国核潜艇仅4艘,年均巡逻时长不足200天,覆盖德国需额外投入120亿欧元升级舰队,这对财政吃紧的巴黎而言绝非易事。
欧洲实现战略独立的障碍清晰可见。首先,军事开支鸿沟难平:欧盟防务总预算仅2890亿欧元,不足美国7180亿的一半。其次,核指挥体系分裂,法国坚持独立核决策权,拒绝接受欧盟集体安全框架约束。最关键的是德国国内掣肘:默茨所属基民盟与绿党在核武伦理问题上尖锐对立,联合政府谈判因此两度中断。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警告:“任何核共享协议都需修改德国《基本法》第26条,这需要三分之二议会多数支持——当前政治分裂下几无可能。”
欧盟委员会最新通过的《战略指南针2027》明确要求:2027年前组建5000人快速反应部队,卫星侦察网覆盖北非至北极圈。更值得玩味的是,意大利与波兰6月突然宣布加入德法主导的“未来空战系统”,这款六代机项目直接叫板美国F-35联盟。正如默茨在波茨坦演讲所言:“当华盛顿把欧洲视为地缘筹码时,我们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便这意味着重构核秩序。”
这场防务革命能否成功,不仅关乎欧洲能否摆脱“安全附庸”身份,更将重塑全球战略平衡。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嘲讽“欧洲核梦”时,爱丽舍宫地下50米的核战指挥中心正进行首次德法联合兵推——历史的天平,或许就在这些隐秘的电流信号中悄然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