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全国多地房贷利率屡创新低之后,它竟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直冲云霄。
杭州、宁波率先将房贷利率抬高到3.1%的"新巅峰",其他城市紧随其后,纷纷冲破3%的关口。相比10月份刚刚下调的25个基点,如今房贷利率可谓是"反弹"得惊人。
这不免让人感到错愕和困惑。
就在国庆前夕,央行的"降息大礼包"犹在眼前:存款利率全线下调25个基点,LPR也随之下行。
按说,存款利率都下调了,房贷利率理应水涨船高,一同走低才对。
怎么转眼间,存款利率降了,房贷利率反倒涨了?
银行这出"先抑后扬"的好戏,着实让购房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事出反常必有妖。
表面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归咎于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认为救市措施应当见好就收;也有人拿公积金利率说事,觉得商业贷款不该优于政策性贷款。
但追根溯源,触发房贷利率逆势上扬的"导火索",还是银行自身难以承受的盈利之困。
从数据上看,截至三季度末,各类银行的净息差几乎全线跌破1.8%的警戒线。
国有大行仅有1.45%,股份制银行1.63%,城商行1.43%,农商行1.72%,外资行1.44%。
1.8%意味着什么?它预示着银行利润空间被极度挤压,商业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
更雪上加霜的是,四季度以来一系列新政密集出台,银行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10月新一轮LPR下调,11月贷款定价周期被缩短,明年1月房贷利率很可能再降至3.3%左右。
这无疑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净息差,让其雪上加霜。
在此情形下,房贷利率回调似乎成了银行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保"之举。
然而,房贷利率的大起大落,却给市场带来剧烈冲击。
原本在多轮政策暖风吹拂下回暖的楼市,再度笼罩在不确定的阴霾里。
面对反复无常的利率走势,本欲出手的购房者难免患得患失,观望情绪再度弥漫。
买还是不买,何时买,买多大,这些进退维谷的问题再次萦绕脑际。
市场信心和购买力恐再蒙重创。
问题还不仅于此。
房贷利率朝令夕改,政策风向善变,让人不禁质疑调控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频繁波动的调控导向,不仅扰乱市场预期,也可能动摇政策公信力。
长此以往,楼市恐难恢复久违的活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势,购房者需要保持理性和定力。
既不盲从,也不惶恐,更不从众。
眼光放长远些,把握政策大势,结合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理性做出判断和行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对于手头有余力的,也不妨抓住时机,在利率回调的间隙适度出击。
毕竟,房贷利率走势反复,只争朝夕,机会稍纵即逝。
至于提前还贷与否,关键要算好一笔账:手头资金投出去的收益,是否能覆盖房贷利息支出。
若不能,提前还款就是个明智之举,不必过于纠结还款节奏。
毕竟不管利息多少,它都是实打实的支出。
某些阻止提前还贷的论调,无异于让人淋雨不打伞,实在有悖常理。
乱云飞渡,光影交错,房贷利率的反复无常,正是楼市阵痛期的真实写照。
在政策频出、市场多变的当下,唯有保持一份清醒,秉持理性,顺应大势,方能穿越迷局,笑到最后。
银行的盈利之困,市场的信心之危,购房者的观望之惑,种种交织,共同演绎出这场楼市变局。
期待在调控的阵痛中,房地产市场终能重返健康轨道,开启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