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究竟有无文字?究竟能否符合文明?这恐怕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闲云谈历史 2024-03-27 00:34:51

——强烈建议:三星堆新馆开馆采用稳妥表达:疑似商都,不宜采用古蜀!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从事的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直到现在,很多人希望知道答案:三星堆究竟有无文字?

◆甚至还有人一直在讨论:若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就不符合西方人定下的“古代文明”的标准,但是像三星堆发现了如此多的青铜器,即使没有文字,我们要修改定下自己的“古代文明”标准,让它符合。

以上的讨论不仅是出自民间,也有一些学界人士。

从严谨的学术来看这些讨论确实有些可笑,非常的不专业。

一、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究竟是怎么回事?

古代“文明”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由一名为克拉克洪的学者提出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第一,城市,但还有量的限制,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后经英国学者丹尼尔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他长期任职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

对于各国学术及政府机构这个标准也不一定非得认可,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把第三条作了改动,成为了:城市、文字、金属。日本也认可此标准。直到今天为止,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二、有人说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但我们可以改变西方制定的“文明”标准,我们自己制定让其符合。

笔者见到很多人讨论这样的话题,意思是: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而“文明”标准是由西方制定的,然后我们自己重新制定出“文明”标准,理由是:三星堆出土了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青铜器,只因为缺少了文字结果“文明”都算不上,所以这个标准不公平,我们必须重新制定要让三星堆就是“文明”(这些人还不知道我国考古学者本身就制定了自己的“文明”标准,其中也有“文字”)!

这种想法近似于文物鉴定中的“国宝帮”——希望鉴定专家改变规则,把印有“微波炉专用”或用电脑的“宋体字”雕刻的仿制文物承认为“国宝级”文物!鉴定专家若不认可还往往威胁、指责专家“要负责任,给国宝造成了损失”,很多平台在播放这类“国宝帮”现场鉴宝的视频。

1.对于考古学中关于“文明”的标准,其实是国际或国内学术界的一个认知标准,并非强制性,也无约束力。

但是在审核学术论文、编写教材的时候,对于此方面提法却要遵照其中的“标准”,新闻传播时媒体是否遵照也取决于媒体自身,但一般情况下都会默认。

2.“文明”的标准中要有“文字”,不仅仅是西方考古学界的认识,而且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提出的“文明”标准中也有此项。

3.就像足球,它本身是世界性的项目,如果想参与进去与别人一起竞赛,就必须去遵守其中的规则,并不能因自己实力不行,想单方面改变其中的规则以利于自己,从而就达到了某种水平。即使美国人改变了足球的规则,而成为了自己的橄榄球,但足球水平并没因此就能改变,参与世界足球竞赛时依然要遵守足球规则。

若三星堆因为缺少“文字”不能成为“文明”,而像有的人想法那样,靠重新制定标准而使其成为,这样也完全可以,但只限在国内。因为在国际上学术界发表论文、新闻传播、日常传播时别人也不会认可,旅游或参观如果需要用此因素作为要件,同样也达不到目的。

三、破解三星堆最让人费解的一个问题:无论民间人士或专业人士,为何对三星堆的文字视若不见?却天天发出疑问:三星堆究竟有无文字?

三星堆的文物上有大量的符号(文字),而无数研究三星堆的人为何却视若不见?

这些大量的符号(文字)难道是他们当时无聊之极,随意雕刻在上面好玩的?!(见下图)

◆三星堆的器物及符号(文字)实实在在就在眼前,不去破解,却宁愿花很大精力去凭空臆想、随意推测得到:三星堆来自外星、苏美尔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古印度移民、逃难而来,还有人声称完全破解了《山海经》,得到三星堆的文物与《山海经》完全相符……

但是这些解读就极少有说自己系统破解了三星堆的文物上面的符号(文字)!

◆再就《山海经》进行说明

笔者前面的多篇文章已经就此问题做了分析,而最近又遇到不少要来与笔者就此讨论的读者,并且声称已经完全破解了《山海经》。

笔者对《山海经》的质疑,主要是源于基本的专业素养:因为在川大读中文系时,有一门课程为《中文工具书》,专门讲授甄选文献的手段和方法,强调:善本、版本(出版年代、出版者)、信史、作者信息、校补等等。而稍微好点的历史、考古专业当然也会开设。

而《山海经》的作者都来源不明、最初的版本都不清、又经过了无数次的篡改、随意增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信息源”失真,无法确认真伪。

除此外解读它,要具备相当多的知识: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地理、古生物等,还要具备认识多种时期的繁体字并理解古文语法,因为只有尽量去阅读保存下来的最好的善本:现能看到的最早《山海经》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有宋、明、清三代的刻本。如果要想真正解读,起码应该能大致读懂这个版本的《山海经》,而此版本都是繁体字、古文表达。

而非只去看后来的简体字注解版本,因为除了可能又加进了注解者的曲解、误解外,每一次的繁体字简化,不少的字也会因为简化过程被另外的字替代,所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与之前完全不同,这样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导致整句、整段、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完全改变。

这样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时间,而笔者遇到不少人,声称完全破解了《山海经》。

◆就如破解甲骨文,必须去看甲骨文的拓片或者所拍照片,而不是那些注解版本,因为说不定这些注解者的解读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不沾边,笔者进入甲骨文破解就发现了此现象:以前对甲骨文的解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都是错的,甲骨文中存在今天一样的标点、分段、分页符号、箭头指示符号、阅读方向符号,而以前没有任何甲骨文解读者破解了这些基本的符号,可想而知这样解读的结果自然很多就是错误的。

在主流学术界,动不动就找学院派的主流学者讨论《山海经》,就如纠缠物理学家讨论“相对论”一样,动不动就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的,主流学界对于这些讨论一般避而远之,也不会接受这类论文。所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主页专门声明不接受这类论文。

当然也并非就完全否定研究《山海经》的价值,也有一些严谨的学者在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有一些新发现也值得称道,比如朝此方向:溯源《山海经》的信息源的问题——进行早期内容来源的证伪。

另外,作为个人爱好也行。

◆但想以《山海经》作为破解三星堆的重要文献或信史资料,这已经完全违背了基本学术法则以及逻辑。用“信息源”本身就难以确定的信息,来证实另外无法确认的信息,得到的结论怎么能是“真”?

◆或者一概笼统地认为三星堆文物上的符号:非文字,只是纹饰。强加解释为:饕餮纹、龙纹、老虎纹或其他动物纹,这显然是不求甚解!

对于有准确的证据、能够验证答案——三星堆如此多的文物上的符号(文字),不敢面对,却非要选择一些难以核实的文献、毫无根据的臆想、只凭自己的主观推测等得到的结果,这明明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想避开真正的障碍而想走捷径,然后以为能想当然地得到一些结论。

这恐怕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四、可以肯定地说,三星堆不仅存在当今概念的文字,而且还存在与当今文字有很大差别的“上古语”,并用此形式的语言系统地记载了宏大的内容,可以这样说:三星堆也是一个“上古的图书馆”。

笔者前面已经用多篇文章解读了在2022年11月期间猛然发现三星堆内含了一种“上古语”!它与迄今为止出现的人类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形式和形态有很大的区别!它表达事物的方式非常奇特和独特。

笔者主要还是依据1986年出土的一二坑的文物以及2021年重新挖掘对外公布的少量文物,而当新出土的文物公开后,笔者能够目睹到更多文物可能会破解、解读出更多珍贵的信息。

笔者在前面的文章“甲骨文的‘哥德巴赫猜想’!错误解读曾侯乙埋灭中国古代重要科技!”深入讨论了人类用于交流的文字的发展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图画阶段;第二阶段,简化的图案;第三阶段,当今的抽象、简洁的线条符号。

文字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作为人们交流的载体,从三星的文物再结合世界各地同时期的文物可以看出:

第一,上古时期的文字内涵更为广泛,“上古语”并且是当时世界通用的商贸语言。

并且这种“上古语”并非只是三星堆独有,我国其他一些上古遗址或先秦遗址也有少量存在。

笔者最近花了不少精力研究了世界各地上古遗址及文物,发现了大致相同的“上古语”文物,只是文物相对三星堆要少得多,并且只是一些零碎的文物,而没有像三星堆出土如此多,正因为以三星堆的多样本才发现了“上古语”现象,才能够进行系统地研究,从而发现并破解“上古语”的规律、规则,然后系统解读出所记载的大量内容。(如下图古巴比伦石碑,西方解释为与太阳神有关,可以肯定这是错误的解读!)

第二,“上古语”与当今抽象的、纯符号的文字相比,各有优缺点。当今的文字虽然简单、易于书写和传播,但必须经过预先的强制、灌输式的学习,如果发生传输断代,这种文字记载的文献就无任何人能够再解读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因为无法再明白这些简单的、抽象的线条所表达的意思。

第三,“上古语”更适合作为一种不同人群、文明没有共同的文字系统之间,甚至星际文明交流的语言,只是需要最初稍加领会其中的规律,一旦破解,就非常容易掌握并理解。

◆特别是作为不同的人类文明甚至外星文明首次交流时,这种形式、形态和载体比目前人类的文字形式更为科学,更容易在短时间内从完全的隔阂到彼此的领会,然后进行沟通。

◆第四,三星堆相当于用“上古语”书写的宏大“天书”!也相当于一个图书馆,或是一部当时的百科全书!包含有上古史料,用“小册子式”记载了当时的生活、科技、农业等某方面的信息或反映一个故事,也有用很多文物表达的“上古语”来说明一个宏大的事件或史事,比如玄鸟、龙,并采用叙事的方式记载了此次祭祀的很多信息。

第五,人类目前的文字太抽象,只是一些平面符号而已。从认识到互相交流需要经过先期的引导和强记,不然无法知晓这些平面符号的任何意义。

从其特点、形态、表达的方式以及记载反映的事物得出:这种“上古语”的发展应该经历了相当长时期,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并非短时间形成或是偶然的出现。

◆三星堆的文物显示,中国的方块式象形文字,很多还是借助了“上古语”,而西方的字母文字同样是从“上古语”分叉出去。这样文字才分出了今天的二种书写不同形式的文字。

笔者前面还有多篇文章分析了甲骨文及“上古语”,请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查阅前面的系列文章,不在此赘述,

五、明明抱着一座金山,却天天在问,财产在哪里?

根据1986年出土的三星堆的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总结出刻在上面的7个符号(见下图)。

笔者可以肯定地说,已经完全破解了这7个符号,它们只是三星堆众多符号(文字)中的极少数,这7个符号肯定是文字!

前面二个符号我国很多行业的艺人至今还在使用,意思正是沿用于上古工艺中的传承,笔者也询问过使用人并拍照或录像作了记录。最后一个字其实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很容易认出就是“眼睛”。第三个字难度最大,但如果能够破解玉璋,此字迎刃而解。

其他几个字在论文中解读。

◆笔者依据新公布的文物,还做出一种推测:三星堆还出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字载体,以及用于此载体的书写的材料。只是此载体书写的材料保存时间不长,所以被后来的竹书、纸质书以及更容易保存的碳墨代替了。

当然需要新馆开馆目睹,并研究更多文物后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如果不能破解三星堆内含的“上古语”,所得到的结论都是盲人摸象式的猜测。离真实答案相差万里。

六、有关论文问题及发表时间

◆特别申明:笔者对三星堆及我国上古遗址包括甲骨文的分析,首要的原则是:严谨的学术阐述,绝非是为了流量而进行的炒作!!

所有的观点和结论将用严谨的论文表达,并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出来,第二篇论文将深入讨论“上古语”。

笔者第一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玉璋、玉琮、玉壁、玉刀等,在2021年期间完成,中文约1.7万字,英语翻译后约1.2万字,论文主要依据的是1986年的挖掘报告。

论文投到了世界顶级期刊Nature,随后Nature转移给了其子刊,并且先后派出了多个投稿顾问进行了跟踪,其旗下子刊也间隔来邮件多次约稿,最近一次在6月20日。但一直苦于暂时无法全力安静下来整理返投论文,或整理撰写新论文。

能够破解与撰写出论文然后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这中间还有较长的过程,因为撰写论文除了原创性部分外,也需要查阅、浏览全世界的学者在此方面已经做过的工作——即参考文献,光是这部分就需要很大的精力,由于论文是投到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英语的翻译、润色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此方面还需要请大家耐心等待。

七、强烈建议:三星堆新馆开馆采用稳妥表达:疑似商都,不宜采用古蜀!

三星堆即将开馆,如果采取强加的观点,牵强附会的解释,那么如何面对学生们——子孙后代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传承?

另外,三星堆虽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但同时也会成为世界的瑰宝,三星堆新馆开馆,自然会吸引全世界普通民众、学界学者的强烈关注,如果不严谨的表达,也会对我国在世界的学术声誉和学术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至少应该采取严谨、中性的表达:疑似商都!

而随着后面有影响的论文发表后,再自然宣布定论性结论,而非现在就不讲任何依据或生拉硬扯地宣布为:古蜀国。

笔者前面的多篇文章,用了强大的、系统证据特别是三星堆的二大主线:玄鸟和龙,最终得到三星堆是商朝首都(只是首都不在祭祀坑现场而在附近)。

并且这些分析还是建立在三星堆内含的“上古语”——从语言的记载而得到,这样更有准确性,只是相关论文还需要时日才能发表,而就是平台上发表的文章也基本能够证实此结论。

古蜀国在承接和传承中华核心文化方面能衔接得如此紧密?古蜀国有如此的人力、财力影响还称为一方国——古蜀,并且在正史上只有零星地记载?

为何这种规模如此宏大、重要的考古遗址,不往中华民族的正史记载去相互印证?而且高度吻合后,却还要千方百计往一些只言片语甚至信息源都模糊不清的史料上面生拉硬扯?

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如此重要的遗址特别是涉及中华民族的源头问题,更应该谨慎和严谨!

0 阅读:3

闲云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