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文字显示三星堆为商王墓葬!K14检测怎么也难想到会栽于此!

闲云谈历史 2024-03-22 09:29:18

——善意忠告:臆想妄断、胡乱推测、南辕北辙,不可能破解三星堆!耗费精力、浪费时间,最终是徒劳!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从事的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特别声明:原创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一、新展示的文物上面有清晰、准确的文字显示。三星堆为商王墓葬!并且最少是2个,更让人吃惊的是:能明确的2个中,前后埋葬时间跨度为:240多年!难怪K14检测难度大!

笔者最近浏览了三星堆最新公布的很多文物的高清图片,仔仔细细地观看了上面的图案,再次发现了一些文物上出现了文字,并且是非常清晰——绝不模糊,有几处文字加上图案——居然表达的是商王的名及相关信息,目前能够肯定的有2位商王的名。

综合器物上的文字、图案以及器物的特点所共同表现出的信息,表达的应该是商王死后的葬礼。

笔者再结合了众多史料的记载,进行了核实、比较,大致吻合。

更加进一步证实了笔者前期依据文物、史料、出土文物内含的“上古语”等,然后综合得到的结论:三星堆(或附近)是商都!

至于为何没有发现棺材及尸体?可能出现多种情况:第一,当时没有出现棺材这种安葬形式;第二,坑内出现了骨渣,当时可能实行的火焚;第三,三星堆坑旁边出现过人的尸骨,与此有无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很多迷惑不解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以前一直存在很多迷惑不解的问题:三星堆为何要举行这场祭祀?如此大的规模和消耗如此大的人力、财力?为何要加工看起来如此稀奇古怪的器物?而且这些器物还要从细节、细致上进行体现?难道是“上古语”的表现形式?或许是当时的一种风格?为何测量8个坑所得K14不一致?

现在准确的文字显示为商王的墓葬后,众多迷惑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星堆是为商王死后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墓葬,消耗如此大的人力、财力完全理所当然。为何要加工看起来如此稀奇古怪的器物?而且这些器物还要从细节、细致上进行体现?

只是商朝当时流行的一种形式,与此类似的有时间相差不远的湖北随州墓——曾侯乙墓(以前是错误解读,笔者解读为周文王墓)。这从另外的角度也印证了笔者的解读:因为所处时期相差不远,所以墓葬风格才能相同。

◆笔者以此为线索,查阅了大量文献,综合得知:成都平原共埋葬了最少6位商王,金沙是另一位商王的墓葬,究竟是哪一位?由于目前没有观看金沙所有文物或阅读到多数金沙文物的高清图片,暂时无法判断有无文字,但是依据三星堆的文字及相关图案结合金沙一些文物上相同的图案,可以肯定也是一位商王的墓葬。

这样,最少还有3个埋葬于成都平原的商王有待考古发现和确认(等待后续考古印证!)

下图为商王列表。

三、K14检测结果与史料记载的商王埋葬年代相符吗?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要综合8个坑的K14检测最后得到一种结果,难怪K14会非常诡异!因为有的坑埋葬时间相差了240多年!最后却要得到统一的结果,难度当然就会相当大,误差肯定就会很大!

K14检测显示,埋藏年代:5号、6号坑相同;3号、4号、7号、8号坑相同(1、2坑只能大致依据以前的检测),5、6号比3、4、7、8号坑还稍晚。

这个检测结果与史料(包括最近几十年的整理所得)记载正好一致:五六号坑是后来埋葬的另一位商王。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何五六号为何要紧靠7号坑,且六七号坑是相连?四川现在的埋葬风俗称为“巴棺”,意思具有某种血缘关系的后人紧挨以前的老坟所埋葬。

K14检测结果是:3、4、7、8号坑埋葬物是公元前1131年至公元前1012年, 而此结果与史料记载(包括最近几十年的整理所得)的二位商王死去的年份对比,其中一位在此范围,而另一位并不在此范围,死去的年份比上限1131年还要早200多年!

这个差距不知是史料记载(包括最近几十年的整理所得)的商王年表有误?或是K14检测结果在如此复杂的埋葬情况中,抽检样本混杂了?或是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

K14检测与史料记载(包括最近几十年的整理所得),年份上出现了200多年的差异,这两种结论不知以哪种为准?还有待后续综合得出结论。

四、文献记录、口头传播失误及地名修改等因素,导致先期命名的地名信息失真!乃至后来时期对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所发生的地域产生混乱,结果是根本无法了解真实的历史。

前代时期命名的地名,后面的时代文献记录或口头传播时,一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文字、后期对地名的多次变动,导致对一些地名出现误传,从而混淆了最初命名的地域。这样使一些历史事件与最初发生的地名难以联系起来。

随着后来的文物出土,反过来逐一去印证、核实文献所记载的地名,直到当今,去与一些涉及的地名对比,却发现发生历史事件的地域早已经弄错或混淆了。

体现在三星堆上就是如此。

很多史料记载有多位商王死后埋葬于“狄泉” ,而“狄泉”还有另一个称呼为“翟泉”。

“狄泉”、“翟泉”在哪里?到今天,认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北隅。

当现在知道商王埋葬于三星的河边时重新去印证才明白:原来是后代时期文献记录或口头传播时,在字的读音和容易混淆的字形上,出了错。

成都平原一直流传有一个地名叫“瞿城”(或“瞿上城”、“瞿上”),但具体的位置无法确认,有以下几处:双流、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的牧马山、新津宝墩一带,郫县古城、彭州海窝子以及广汉三星堆或广汉市区所在位置。

南宋罗泌所撰《路史》(杂史——取材繁博庞杂,记述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神话和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记载:“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

晋朝常璩《华阳国志》:“移治郫邑,或治瞿上”。

而现在确认三星堆为商王的埋葬墓,更早的史料记载的却是在“狄泉”或“翟泉”,而众多史料又记载成都平原(包括三星堆在内)曾经有一个地名叫“瞿城”。这三者有无联系?

第一,“狄泉”与“翟泉”。

“狄”与“翟”读音都是dí,古代某个时期根据读音把本是“翟泉”的地名写成了“狄泉”。

第二, 成都平原一直流传存在一个古老的城邦“瞿城”,它与“翟泉”有无关系呢?

“翟”与“瞿”两字曾经在字形上也非常相近(即使现在也容易混淆),加之字义本身都与“鸟”有关,所以极容易混淆(见下图)。

比较二者的字义,翟:山雉尾长者。“瞿”:飞禽大鸟类(主要是鹰、雕、隼等)注视的样子。

而商朝都是与鸟紧密相连,以此推论:成都平原商朝时存在的一个城邦应该为“翟城”,后面的某个时期由于“翟”与“瞿”书写容易混淆,所以记载和口头传播时,“翟”写成(或口头传播)误为 “瞿”。

古代三星堆(或附近)本来为“翟城”,鸭子河从附近流过,所以称为“翟泉”, 现在三星堆旁边的鸭子河挖出了商王墓,正好印证了很多史料记载的多位商王埋葬于 “狄泉”——其实应该为“翟泉”。

古代称 “翟城”应该是指成都平原一大片区域的统称,所以金沙出土的商王也包括在史料记载的“葬于狄泉(翟泉)”之内。

综合判断三星堆(或附近)应该是商都!或仅次于都城的具有同属关系的另外一座城邦。

五、三星堆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如此大的规模需要的大量的人力、财力不可能是正史都未记载的“曾经的神秘存在”(臆想的)或“某个地方小国”所为。

三星堆最终的真相与笔者前面的各种综合所得到的结论:商都,已经完全一致!

笔者前面多次阐明一种观点,“人过留影,雁过留声”,凡是发生大的历史事实、事件,各种史料肯定会有记载,哪怕是曾经出现过外星文明,只要与人类接触时间较长,人类也会有大量口头流传。只要有载体能够记录的时候,就会被记录下来,极难出现前时代发生过的大事件,却没有传说或没被史料记载。

◆笔者多次强调破解三星堆不能回避和绕开的基本原则:对任何一件器物的分析,不能只是作为孤案、片面、碎片化、缺乏整体支撑或突兀地得到结论,而应该是系统的分析,还需要旁证证伪、信史对比、中外结合。想避开考古、历史、自然科学本身的研究方法,而寄托在文献本身来源不明却充满玄幻、神秘、神奇的一些史料,进行无根据的推测、戎马天空地臆想,然后得到一些结论,以为就是三星堆的真实答案,这是不可能真正解读三星堆的!

六、更多的细节和核心需要用严谨的论文发表!

究竟是哪二位商王以及文字在哪?这些内容只能通过论文发表,因为论文要求不能先透露太多的核心内容,所以请大家耐心等待。

昨天有读者留言,询问为何以前笔者阐述的尖底瓶的论文也还未发表。笔者对此进行了解释,关于尖底瓶的真正用途,笔者已经深入研究过仰韶、半坡、马家窖等陶器文化,并购买了不少陶器仿制品,来做了很多的实验并得到各种数据,但是撰写论文,也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

主要原因是:笔者多次解释过,由于笔者前几年回乡创业实行科研成果转化,现在公司有很多事务要处理,有些事情又特别棘手。还有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生意本身也难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确实难以静下心来,完成包括:甲骨文、湖北随州曾侯乙(笔者认为是错误解读,应该为:周文王)、尖底瓶(上古陶器文化)、三星堆(并结合世界各地的上古遗址)等系列论文。

世界顶级学术团队Nature旗下几个子刊,也一直频繁来邮件催促论文,但确实无法静下心来修改先前投去的和重新整理新观点的论文,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此,给关心、期待的学术同行、读者们说声:对不起。

0 阅读:0

闲云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