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这三个字在当今时代可能是被大家认为最不值钱的,有一句话叫做现在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遍地都是。似乎大学生都成了大街上的白菜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遍地都是学生吗?其实从事实和数据的角度来讲截然相反,最近看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从1997年录取的27万到2017年录取的762万大学生,这期间累计加起来的大学生,按照全国人口13亿来算的话,大学生的数量只占8%。这个数字就意味者100个人里面也只8个是大学生,而且从大学生整体数量上来讲,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都说物以稀为贵,其实大学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但是为什么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和老板的眼里会那么廉价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学历能在自己未来的就业和职场上给予自己跳板和帮助,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有的时候学历甚至根本没帮到自己什么,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是和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一个水平,这里不是在看不起农民工,而是从广大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一旦自己以为学历在职场上不起作用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落差感。月薪3000是很多人的常态,很多人本以为找个四五千的工作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实却是就连月薪3000的工作也只有人家挑选你的份,你没有选择的机会。
占全国人数8%的大学生活成了生活中的底层,活成了自己眼里最惨的样子,多数人拿着3000的月薪,光是房租就差不多拿走了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从数字上看,好像大学生是稀有物种,但是这样的比例涵盖的人群范围太广,对于就业的角度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单纯从就业市场来看的话,每年毕业生的数量确实增长很快,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求职,虽然在公司和老板的眼里,现在的大学生只有拿月薪3000的能力,但是针对整个社会就业而言,因为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还是不少的,无论是从学历还是学识水平上来看,都会拉高一行业工作和领域的门槛,虽然可能一些企业指明要大学生,但是给出的工资也并不理想。爸妈的那个年代出的大学生很少,找工作的都是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现在随着教育的普及,接受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等等,大学生的概念也被广泛化,对于求职者来说,当自己周围的都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核心竞争力就很难显现,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拥有的选择性就会更多,也有会更多的自主权,当然也会挑选最优秀的人,自然而然,普通的大学生在他们的眼里价值会大大降低,所以很多人想要在老板的第一印象中给自己溢价,很多人会选择去攀登更高的学历门槛,硕士,研究生等等。
其实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月薪3000的现象普遍,觉得自己学了那么多东西,在生活上却活成了底层,是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发挥,还是自己单纯的以为学历可以包揽职场上的一切。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学历本身就是公司和企业认可求职者的一个标准,但是等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自己并不能靠学历吃饭,老板给你工资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你的工作能力和价值,你对公司创造的贡献和价值大,能力强,自然会有高薪。学历很大程度上是对知识和学识的一个追求,而且现在学历配不上能力的例子我们也是屡见不鲜,学历在职场上永远不是靠它吃饭的铁饭碗,可能有的时候学历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白,老板可能因为你的学历让你跨进公司的门,但是也绝不会仅仅因为学历不会把你扫地出门。